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与来势汹汹的"公民新闻"竞争受众有限的注意力,电视媒体的重点在于运用自身独特性去战胜对手的不具备。深度报道无疑已经成为中国电视新闻深化主题、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一种全新的报道形式。优秀深度报道出自精心策划,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进行了多次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杂志节目《东方时空》的开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开始为业内人士所关注,《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的陆续出台以及午间新闻、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的改革、改版,更使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成为人们争相使用的体裁。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搞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语境下,视频信息不断被强化和丰富,受众文本诉求发生改变,对电视新闻提出深度化的渴求,对电视新闻节目创新提出新要求,电视新闻媒体在"抢眼球"基础上,更应"抢大脑",而直通现场的新闻直播、坚持对主流新闻内容的关注、兼具智慧与趣味的新闻表达、以平视的新闻视角构建公众话语空间等方式是可实现电视新闻不仅"抢眼球"更能"抢大脑"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进入90年代后,随着中央电视台新闻杂志类节目《东方时空》的开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开始为业内人士所关注。《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栏目的陆续出台,以及午间新闻、新闻联播、晚间新闻的改革、改版,更使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成为人们争相使用的体裁。时下,深度报道(In-Depth Reporting)是新闻业务研究热门的话题之一。深度报道应“深”在哪?怎样才能“深”下去?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发掘“事实”的深度。二、“问题意识”是引向深度的思维方式。三、建立事实的背景。  相似文献   

5.
面对网络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竞争不断白热化的形势,电视媒体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形成了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这种独具特色的电视新闻报道形式。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归纳、分析、解析、评价等加工的报道。它主要通过对电视特有的声音和画面等符号的综合运用,在对客观事实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事件实事或现象背后的真相和本质进行揭示,从而起到警示世人的作用。如何做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从而更好地吸引受众的眼球,以及为经济发展和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做出更多的贡献,成为电视新闻从业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  相似文献   

6.
关于"热点" 就科技新闻的热点报道而言,由于其受众主体的文化程度较高,他们往往更加关注与新闻相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不但要求知道发生了什么,而且还想了解为什么发生、结果和影响如何.因而,他们迫切需要有见地、有个性的报道来释疑解惑.那些在同一层次上无限展开、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的雷同报道,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今天的受众需求.如果媒体着力于以独特的视角提供有一定深度的报道,使受众从中认识新闻的实质,并且由点及面地把科技新闻热点与科技发展的大背景联系起来,则有可能在海量的相关报道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7.
目前,电视新闻成了不同电视媒体竞争的主要手段,而在电视新闻中,深度报道又成了电视媒体流行的主要报道方式。1980年央视创办《观察与思考》,电视深度报道开始了最早的尝试。随着电视新闻改革大潮的掀起,央视逐渐出现了现在最能被受众认同的电视深度报道三部曲——《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电视新闻为了吸引受众,不得不改变原来呆板、迟缓的报道形式,从受众视角选择新闻,采用与民众"平视"的拍摄视角,运用贴近受众的语言,在后期编辑上用独特的手法进行人性化的处理,这样使新闻报道更贴近民众、贴近生活,更好地发挥电视新闻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夏威  唐恩思 《新闻前哨》2004,(10):56-56
深度报道作为电视新闻的一种报道形式,由于有着形式上的犀利深刻和内容上的丰富深广,一经出现,便受到广大电视受众的欢迎。用事实说话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核心原则,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背景材料的妙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在强调利用新闻现场音响、画面的同时,背景材料运用得当,能使现场报道具有深度效应。 电视新闻的背景材料是指在相对于新闻现场而言已经发生或者已经过去的无法“抢”到或“抓”到的镜头。 纵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推出的《长江走向新世纪》、湖北电视台播出的《洪湖及时处理一起假棉种坑农事件》、《假种子坑农,农民打官司胜诉》、《“打工妹”成为技师之后……》等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其之所以产生深度效应,引起社会关注,赢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除了其他方面的综合因素外,笔者认为,主要还在于背景材料的处理与妙用。 在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背景材料的妙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度报道的关键。 深度报道的“深度”是一种全方位的、多角度的、多侧面的蕴含着事与理的思辨“深度”。因此,一篇报道是否属于深度报道,是否具有深度效应,关键  相似文献   

11.
省级卫视新闻联播是省级卫视最重要的新闻栏目之一,因其承担着对内对外宣传、时政活动、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为领导和百姓所关注。在当前各省级卫视新闻联播的节目编排与内容呈现上,存在过多报道领导政务活动和报道过于程式化等问题,与普通受众的期待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湖南新闻联播采取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从内容到形式结合电视独特的表现手段,品牌化运作,使得新闻联播摆脱以往呆板,说教,宣传色彩过重的刻板印象,吸引了大量受众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电视新闻评论员对绝对多数的我国受众来说,那个不时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出现的人并不陌生,他们经常会就某一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对受众来说,电视新闻评论员是一个"在场的不在场",但对电视行业来说,特别是对电视新闻行业来说,电视新闻评论员的出现,意味着三大转向:一是由单纯的事实提供向深度报道的纵深处继续挺进的转向,二是电视新闻的"人性化"转向,第三则是电视新闻开始寻求舆论领袖转向。尽管前两个转向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就是:以电视媒体的手段,全面或系统地反映社会生活、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揭示其实质,透视、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倍受社会关注。近年来,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思维不断拓展,视角不断拓宽,一批以立体思维的多维性为思考定位的分析社会问题,透视社会现象,阐释其因果关系的深度报道,在中央和地方电视自相继涌现,而且发展势头迅猛。这些深度报道,往往因系统地反映重大社会事件和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社…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新闻的价值首先在于新,同时更要求深。因此,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职责不仅仅是把最新发生的事用最新的视角、最快的速度传播给受众,还应该挖掘和表达出新闻的深度,使受众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当今的电视新闻从业者,掌握着先进的高新技术,电视技术与艺术手段又是当今世界上受众接受资讯的主要渠道,因此,电视新闻从业者。更应该以自己的努力工作和敏锐视角,做好电视新闻的传播工作,努力从“新”字上突破,在“深”字上着力。  相似文献   

15.
汤铭 《新闻传播》2010,(7):132-132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资源日益丰富,作为电视媒体及电视新闻,要积极适应市场和受众的需求,深度报道就是电视新闻中最重要的手段。本文通过分析电视深度报道的特点。对如何做好深度报道进行深入探讨,为新闻工作者更好地运用和把握电视深度报道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形势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不光要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在采访报道的同时还要对人的存在和价值进行眷顾和关注,为新闻事件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本文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选题价值、平等意识、人性化报道等方面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的创作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步长磊 《视听》2016,(11):80-81
电视新闻节目在告别了政治说教式播报方式以后,叙事型新闻逐渐被受众所接受。电视新闻稿件写作的叙事方式对于新闻播报方式的选择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以河南卫视的《河南新闻联播》、都市频道的《都市报道》以及民生频道的《民生大参考》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类型的叙事结构所表现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报道的素和力问题成为媒体和受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要使经济报道具有亲和力,必须强化受众本位,从社会和生活视角拓展经济报道的广度和深度,迅速组织经济热点、难点的深度报道,注重文本创新,增强经济报道的易读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王琴 《青年记者》2016,(14):48-49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以革命性的力量冲击着传统电视媒体生态.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作为重要的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在新媒体语境下也难逃重重困境合围的命运.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困境 1.受众层面:受众信息获取习惯转变和分流转移之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覆盖性渗透,大众获取信息的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第一,人们开始热衷于使用新闻客户端,热衷于从社交平台上获取新闻.第二,随着新媒体的碎片化信息高速供给,受众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信息速食心态”,人们逐渐对长时间的跟踪调查报道失去了耐心,这不利于深度报道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赵蕊 《记者摇篮》2009,(12):48-48,25
平民化理念和受众取向给电视新闻报道带来的变化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电视新闻报道的泛化和软化,二是电视新闻报道在追求刺激性和煽情性上有抬头之势,三是电视新闻报道引入网络媒体关注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