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在预防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每日口腔护理3次,每次口腔护理间隔时间一致。观察组用一次性组合吸痰管+生理盐水对口腔进行冲洗,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棉球对口腔进行顺序擦洗,比较两组口腔感染发生率。结果: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4~5 d后,口腔感染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护理方法的改良,能使口腔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辅助治疗对危重患者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气管插管给语言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造成护患双方语言交流障碍。从非语言沟通的几种形式及注意事项,非语言性沟通在气管插管病人的心理护理中的重要性等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3.
钟毅  杨小凤  明州彦 《大众科技》2021,23(10):99-102
目的:探讨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再回纳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的21例非计划气管插管拔管患者,分析拔出长度>8 cm、拔出长度为6 cm~8 cm、拔出长度<6 cm的三组患者立即还纳、重新插管的处理情况.结果:拔出长度<6 cm立即回纳的成功率为100%;拔出长度为6 cm~8 cm的成功率为60%;拔出长度>8 cm的成功率为0.结论:气管插管拔出大于8 cm,则很可能已脱出声门的位置;小于6 cm时说明气管插管仍在声门以下,立即还纳后保持有效的通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急诊室内抢救病人时的气管插管在其病例特点、环境特点、目的性、时效性、社会性以及气管插管特点等方面都与手术室内为实施麻醉而行的气管插管有着明显的差别 ,而这些特点目前在许多医院并没有得到关注。本文提出来 ,希望大家对急诊室内气管插管能有所重视 ,从而提高插管质量 ,进一步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原经口、鼻两种途径气管插管后体外循环(CPB)条件下鼻出血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自2000年在体外循环(CPB)条件下实施心内直视手术以来患者600例。随机分为两组,①口腔插管组;②鼻腔插管组。两组分别于静脉注射肝素前(T0)、体外循环中(T1)、停体外循环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min(T2)、记录各时段鼻出血的例数(鼻腔出血量I〉0.5ml记录为鼻出血)。结果口腔组T0、T1、T2之间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组T0与T2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及T2比,T1鼻出血的例数明显增加(P〈0.05)。与口腔组比较,鼻腔组T0、T2无统计学意义(P〉0.05),T1鼻出血的例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高原地区经口腔气管插管后体外循环条件下,鼻出血的例数与静脉注射肝素前,停体外循环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10min后基本相同且少;经鼻腔气管插管后体外循环条件下,鼻出血例数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6.
30例困难插管患者采用慢诱导经鼻盲探气管插管麻醉。方法,用2%丁卡因或2%利多卡因行鼻腔、咽部表面麻醉,麻黄素涂抹鼻腔粘膜,然后2%丁卡因气管内表面麻醉,采用健忘镇痛慢诱导法经鼻腔插入气管导管。结果表明,经鼻插管克服了经口插管的缺点和困难,较经口插管容易耐受气管导管,又能保持口腔卫生。慢诱导保留病人自主呼吸,为困难插管提供了充裕的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院内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类型,是指在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后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本文将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病率、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死亡率、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李静  樊丽达 《科学生活》2014,(12):78-78
50多岁的李先生早在入院前,就出现胸闷、气促、咳嗽、下肢水肿等症状,后因严重的呼吸困难,被送往东方医院急诊科抢救。急诊监护室医生对其实施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等抢救措施后,病情暂时稳定。因患者出现严重呼吸障碍并伴水肿,考虑其心脏病变的可能性极大,随将患者转到心衰专科。  相似文献   

9.
德吉卓玛 《西藏科技》2002,(5):31-31,33
气管切开是一种抢救危重病人的急救手术,系将颈段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将适当大小的套管呼吸.我院收治1例三岁小儿麻疹并发喉头水肿引起的三度喉阻塞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治愈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0.
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5年1月—2002年12月,756例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64例病例资料(男49例,女15例,平均62岁),分析术后出现呼吸衰竭的相关因素及术后处理。结果:756例食管癌术后64例(8.5%)并发急性呼吸衰竭,16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48例行气管切开,58例治愈,6例死亡,病死率9.4%,高龄,肺功能受损,合并心肺基础疾病,手术方式为术后出现急性呼衰的高危因素。结论:急性呼吸衰竭为食管术后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术前应充分评估选择适应症及手术方式,治疗应及早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临床广泛使用的气管插管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表面振动进行了实验测量,搭建了导波菌膜抑制实验系统,测量了导波振动幅度与插管菌膜抑制效果之间的关系。实验发现增加导波振动后的插管,其菌膜形成时间明显延长,菌膜抑制效果与导波振动幅度呈正比关系。较好的实验结果揭示了超声导波对于菌膜抑制的有效性,为临床抗菌,尤其是菌膜的抑制提供了一种新的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胃肠道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林县人民医院经胃肠道手术的254例患者资料,发生吻合口瘘10例,分析消化道瘘的危险因素。结果:胃肠道手术后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感染(先感染后瘘)、合并糖尿病、联合脏器切除、术前低蛋白、术前贫血、年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结论:临床上应采取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监控患者血糖情况、维持体液平衡、督促患者早期下床活动、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手术室优质护理在神经外科全麻气管插管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神经外科手术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将研究对象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50),分别进行常规护理方法和针对麻醉苏醒期相关因素采取舒适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离开复苏室的时间、住院天数、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明显缩短了神经外科全麻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复苏的拔管时间和术后苏醒离开复苏室的时间及住院天数,同时也降低了术后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躁动的程度,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各种原因均可造成新生儿娩出时窒息 ,气管插管是抢救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方法 ,现将其临床应用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 .1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Apgar评分 0~ 3分者为重度窒息 ,4~ 7分者为轻度窒息。1 .2 窒息原因及分娩方式 :本组 1 1例 ,全部为重度新生儿窒息 ,其中正常分  相似文献   

15.
人工气道的建立在临床手术、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呼吸道疾病的检查治疗中占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纤支镜的应用与开展,目前经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因其插管时间短,组织粘膜损伤小,病人痛苦少,可适合清醒病人,插管过程中对血氧饱和度影响小,成功率高,利于口腔护理等特点,以及为临床抢救病人和手术治疗争取最佳抢救时机而被临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危重症患者中简单易行的开放气道的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ICU自2009年12月以来实施经皮穿刺气管内置管术救治患者59例临床资料进行观察。结果 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经皮穿刺气管内置管术,术程中出血少,手术时间均在40分钟内,最快在7分钟内完成,平均需12~20分钟,术后伴切口渗血2例。结论经皮穿刺气管内置管术较传统气管切开术省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床边即可开展、拔除气管内置管后切开愈合快,紧急情况下可一人操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就对我科收治的150余列,其中行气管切开术的59列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术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病室的要求具体操作。结果提供合适的病室温、湿度及较规范的无菌技术操作,严密的生命体征观察,减少肺部感染。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有效的吸痰措施和给予病人及其家属适当的心里支持、健康教育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总结175例气管镜检查治疗前后的护理观察。方法收集在西藏拉萨市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进行气管镜检查、治疗及异物钳取的175例患儿。结果 175例患儿均顺利接受气管镜检查及治疗,无术后并发症。结论气管镜操作检查医生与护士配合默契,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气管镜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及心理护理对提高气管镜检查、治疗,预防并发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周萍 《西藏科技》2009,(8):48-48
我院地处海拔3500米以上的西藏高原,气候常年早晚温差大且寒冷干燥,本院32例气管切开患者,通过加强术后呼吸道管理,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病率,得出具有高原特殊环境下气管切开护理的经验,以及与平原的地区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25)
目的:探究喉罩通气使用于全麻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7月择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导管组组,两组各80例。喉罩组采用喉罩全麻方案,插管组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方案,对比两组在麻醉诱导插管(喉罩)前(Ta)、插管(喉罩)后1分钟(Tb)、插管(喉罩)后3分钟(Tc)和苏醒拔管(喉罩)后1分钟(Td)、拔管(喉罩)后3分钟(Te)这五个时间点呼吸、循环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喉罩组在插喉罩前(Ta)、插喉罩后1分钟(Tb)、插喉罩后3分钟(Tc)和苏醒拔喉罩后1分钟(Td)、拔喉罩后3分钟(Te)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平均气道压(PAW)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插喉罩后3min(T4)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平均气道压(PAW)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一定统计学意义;喉罩组在麻醉诱导插(喉罩)管前(Ta)、插管(喉罩)后1分钟(Tb)、插管(喉罩)后3分钟(Tc)和苏醒拔管(喉罩)后1分钟(Td)、拔管(喉罩)后3分钟(Te)这五个时间点患者循环功能变化均小于气管导管组(P0.05),有一点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气管内插管麻醉相比,在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中开展喉罩麻醉可减少患者插管拔管刺激,使麻醉诱导及苏醒平稳,可安全运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