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人阶级不吃香了吗 ?”苏鲁同志所提出的疑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我认为很有必要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其一,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这是写到宪法和党章上的,是不会改变的。在实施领导行为上,无论是全国党员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人成份的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人成份的代表占有重要比例,他们代表全国广大工人群众参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怎么会说“工人阶级不吃香了”呢 ?   其二,要辨证地看待“吃香”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人吃“皇粮”,…  相似文献   

2.
苏鲁同志提出的“工人阶级不吃香了吗 ?”问题,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就有职工从自身地位和利益上的变化感受到了。随着国企重组改制,减人增效力度的不断增强,这种变革中的“工人队级不吃香了”的疑惑与不解,不仅在产业工人中大量存在,就是像苏鲁同志他女儿那种“当工人子女没面子”的想法又何止一个,恐怕许多“工人子女”,特别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子女”又有哪个愿意接过父母“扛过的枪”当“工人阶级的传人”呢 ? 我以为,吃香不吃香关键在自己。目前正被全国各大新闻媒体热炒的李黄玺,不也是个工人吗?谁能说他不香?李黄玺…  相似文献   

3.
苏鲁同志“工人阶级不吃香”的来信在贵刊登出后,一时众说纷耘。对此,我以为,大可不必上纲上线,怨天怨地。同样都是人,你为啥就不吃香 ?如果说在那个年代,是因为沾了老子的光,当上了这长那官的倒也罢了;现在是竞争的时代,有真本事就吃香,没有知识,没有能力,甭管你是党政干部还是首席执行官,照样得下岗,下了岗连吃饭的钱都来得不容易,也就不香了。人家一些农民兄弟,现在腰包鼓起来了,还不照样吃香。   我看就没有必要再分啥干部、工人和农民,吃香不吃香,就看自己是不是争了气,如果真要尽了力,我相信虽不一定很香,也…  相似文献   

4.
读了苏鲁同志关于“工人阶级不吃香了吗”的来信,颇为感慨。我觉得,我们的党和国家对广大职工一直是非常重视,非常尊重的,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也是明确的。但也不能否认,近些年来,社会上也出现了忽视职工作用,不尊重职工的劳动,否定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甚至严重损害职工利益的种种现象。就连一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影视创作中,也很少见到工人的形象了。这不能不让人忧虑,引人深思。 如今在我们的屏幕上,工人的形象实在少得可怜。即使有那么几个工人形象,也多是作为厂长、经理们的陪衬,处于无关紧要的配角地位。作为配角的…  相似文献   

5.
苏鲁同志提出“工人阶级不吃香了”的问题,我做为基层工会干部深有同感。现在从中央到地方,从各级党组织和政府以及工会,都把维护职工利益叫得很响。一方面是大会小会强调,整篇整板理论文章的宣讲,一方面是职工仍在下岗;一方面是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一方面是在岗职工拿不到工资,下岗的职工无人管。逢年过节送袋米、送袋面,全年维权工作就算完。工人不吃香,职工下岗,职工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对于这些现实问题,党务部门可以用“形势总的向好的方面发展”而一言蔽之;政府部门可以用政绩工程而掩之;工会无能为力而视之。…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基层工会工作者,从事工会工作20多年了。在这里,我也想谈谈关于工人阶级是否“吃香”的问题。首先,我觉得这个提法不够确切,因为工人阶级并不是光指工人,而是包括很多职业或行业人员在内的群众。关于工人阶级“吃香”与否,如果单从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性质这个意义上讲,本人同意《中国职工教育》第七期刊登的陈岐山同志的观点,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然而,在我们周围或实际情况看,卢德荣同志的观点更受欢迎。因为后者所谈更符合实际。要说职工“吃香”与否,是可以…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最近,我读高中的女儿拿回一份学生登记表,在填“社会关系”一栏时,女儿不满地说:“怎么咱家的亲属都是工人?就没有个国家干部、个体老板、知识分子什么的,多没面子啊!”我对她说:“工人是劳动者,是最光荣的,中国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也就您那么看吧,事实上工人算老几?还工人阶级,谁理你啊?!”女儿的话呛得我半天无言。气过之后,我再想,工人阶级过去在企业里是脊粱,是主脉,“咱们工人有力量”,这歌这话多给工人长精神!可现在看看,有谁还愿当工人?看看人们填的一些表,还有几个是工人?但凡有职称的填职称,有…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读了贵刊第七期“热点话题”中卢德荣关于工人不吃香的文章,很有同感,我所在的企业就是这么回事:一、涨工资论职位,坐小车讲官衔,工人算老几?二、没有靠山,工人办事样样难;三、领导眼盯的是美女大款,还有他的上司,眼里怎么会有工人?四、领导培植重用的亲信(陪赌陪嫖的亲信),是能以权换权,以权换色的人……。还有比这些严重得多的,国有资产进了个人腰包,工人拿不到工资……。您说,要都是这样,这企业还有救吗?我真是为此而担忧!读者:孙淞“不吃香”我也有同感@孙淞  相似文献   

9.
《中国职工教育》2001年第5期登了读者苏鲁来信,信中提出了一个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些文件中还一再强调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这和现实工人的状况怎么相吻合呢?”同时还发问:“工人阶级不吃香了吗?”我理解苏鲁同志信中所提的“工人阶级”,实际上是指生产一线的劳动工人,是操心柴米油盐的百姓们。他们关注的是收入的高低,社会关系是否“吃得开”等等。从实际情况看,工人兄弟即使不下岗恐怕大多数也比不上公务员及白领阶层等,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人们所说的“不吃香”的根据。处于这种情况之中的工人兄弟产生失落和迷惘是…  相似文献   

10.
看了“《工人阶级不吃香了吗》一文后,我认为回答应是否定的,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工人阶级不是不吃香了,而是更吃香 !  首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根本方针。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问题,一再强调这是基本的政治问题。在我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其次,我们党关于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的观点没有变。在中国工人阶级身上有许多特点、优点,如先进性、组织纪律性、革命的彻底性、大…  相似文献   

11.
忧虑“教师吃香”上海於荣看了《人民日报)10月14日所发一则新闻“温岭教师吃香;十三位企业干部转当教师”后,作为教师的我心中并没有多少喜悦感,反而生发出些许忧虑和疑问:这些企业干部转当教师的动机姑且不议,他们能胜任教师工作吗?这种做法与教师职业化的国...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最需要什么样的工人 ?在新的历史时期,工人阶级怎样才能当好国家的主人,企业的主人 ?这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向我们提出的严峻课题。并不是穿上工装,就是工人阶级的合格一员;也不是站在工作台前,就有了工人阶级的意识,工人阶级的品质。只有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才是工人阶级的合格成员,才称得上是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  相似文献   

13.
一、了解故事的背景。杜鹏程《夜走灵官峡》中的“成渝”和“宝成”,是两个很有代表性的名字,“成渝”“宝成”铁路是我国五十年代后期重点建设工程,参加这一工程建设的工人用它给自己的孩子命名是合乎情理的,从中也体现了建设工人对自己的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作者利用“成渝”、“宝成”两个名字,巧妙自然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并通过“我”和小兄妹的邂逅相遇以及有趣的谈话,讴歌了五十年代我国轰轰烈烈、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壮举,赞美了我国工人阶级为建  相似文献   

14.
一你不是官。中国“官本位”太严重。无官一身轻,你轻得似鸿毛。任何时候维护的是当官的利益。分房论科处级,涨工资论职位,坐小车讲官衔,工人算老几 ?   二是你无靠山。没有靠山,工人办事样样难。把工人象足球一样踢,而且似中国男足那滋味。一个芝麻官,可以把父辈级师傅指挥得晕头转向。弄得诚惶诚恐不说时时但心下岗饭碗难保,崩想“吃香”。   三是你兜中无钱能“吃香” ?本身是一名工人,无权无地位只有一身力气,靠力气挣那点饭钱养家糊口,送不起大礼,请不起贵客,在单位你能硬得起腰吗 ?腰不硬怎“吃香” ?领导眼睛盯的…  相似文献   

15.
曾几何,“老大哥”、“主人翁”等令人骄傲的字眼几乎成了工人阶级的特定称谓。在特定的环境下,工人阶级最吃香,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真正落到实处,一批能工巧匠在党的悉心培养下成为党的高级领导人,他们的代表人物有:现任  相似文献   

16.
苏鲁同志一封《工人阶级不吃香了吗》的来信,在本刊刊登后,反响较大,有赞同者、有反对者,本刊从第六期始陆续从大量来稿中作了选登。所谓“锣不敲不鸣,鼓不槌不响”,始至今期,编者以为所载文章基本反映出了大家的心声。至此,本刊辑郭双年、沈琮、陈歧山、孟祥奎、陈思雨、覃素莉、姜兴宏等同志的观点,汇成此文,为该讨论结穴。一、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地位没有变工人阶级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先进的阶级,从我们党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这是写到宪法和党章上的。在实施行为上,…  相似文献   

17.
来信     
《教育与职业》2006,(25):4-4
就业难不是扩招惹的祸;技术工人“吃香”了?;教育投入岂能如此守恒;今年教师节的主题应该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储薪  邓文圣  关磊 《教书育人》2004,(12):20-20
木材厂老板新招一位伐小工人.送利斧一把。工人第一天伐木十棵,老板大加赞赏;工人受到鼓励,第二天更加起劲,可是只砍了8棵,工人很是惭愧;第三天加倍努力,结果只砍倒了6棵。工人很委屈地向老板表白,自己并没有惜力:老板接过斧子看了看问:“天天磨斧吗?”“磨斧?”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于砍树,哪有功夫磨斧?”  相似文献   

19.
一、新工人“先培训,后上岗”,岗前集中培训法从90年代初,全省各企业已普遍推行对新工人执行“先培训,后上岗”。与其他岗位培训不同的突出特点,一是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对学员普遍注重共产主义理想、科学社会主义、工人阶级优良传统和企业精神教育。兰炼、兰化、兰铝、404厂、酒钢、504)一等企业对新入厂工人,普遍都很注重厂规、厂法、爱厂、爱岗、岗位成才和劳动安全教育。二是对新徒工进行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法制教育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综合技能训练和岗位生产实习。通过实践训练后,一般要求至少达到应知三级、应…  相似文献   

20.
论中共唐山地方组织建立的历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唐山工人阶级壮大,工人运动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唐山传播,与工人群众相结合;五四运动和早熟的唐山工会运动,在唐山产业工人中培养了一批先进分子,从而为唐山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