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读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给生字注音 ,理解“自读提示”所列词语含义 ,并加以积累。2 .整体感知 ,领悟“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3.品味文中富丽典雅的语言 ,丰富词汇 ,积淀语感。〔说明〕 散文的阅读重在“感悟”,品味语言。引导学生揣摩语言 ,说出自己的内心阅读感受 ,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自读程序】一、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 ,勾画生字、生词 ,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2 .学生朗读课文 ,理清思路。围绕“为什么提醒幸福”、“什么是幸福”、“怎样享受幸福”进行梳理 ,并圈点批注自己深有感受的句子。3.以学习小组的方式交流…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口语交际。【教学目标】本教学意在让学生围绕“感动”这个话题,充分回忆生活,流利、通畅、清晰地诉说故事,畅谈想法,让倾听的同伴心灵有所触动,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73~7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初步理解“倍”的含义,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学片断一】 我们平时朗读的形式很多,有表演读、配乐读、对读、分角色读等。但这些都是朗读者在变化,而朗读的对象——文字没有变化。如果我们把朗读的文字的行文格式进行一些变化,再让学生去读,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明天,我们毕业》(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5.
李静 《广西教育》2010,(31):44-44,49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课文《蒲公英》。【设计理念】这是一篇充满童话趣味的课文,因此本课教学首先在“趣”上下工夫。一是充分朗读,触摸童话语言本身的“童话味儿”;二是让自由的想象成为学生思想的“沸点”,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蒲公英的自由自在,感受生命的美好。  相似文献   

6.
王龙 《学周刊C版》2011,(11):154-154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理念】“学以致用”作为学习的根本目标.反映在数学上.应该是以能否利用已有的教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作为掌握知识的评判标准。为把握这个思路.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要求学生不只是识记知识以及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模仿.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在解题中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课题】《手拉手》 【年级】八年级 【时间】一课时 【教材分析】《手拉手》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真情的呼唤”第三课。这首歌曲是1988年第24届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手拉手》让我们感受到人类追求大同的精神,歌中所颂扬的友爱、平等、自由和人们手拉手的勇敢拼搏精神,正是奥运的宗旨所在。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读书要有选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11课的内容,它是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并不是说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目标。文章主要向学生讲述了选择读物的方法,认为可以选读优秀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科普类、工具类书籍等。它是一篇简单易懂的说明文。给小学生选择读物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同时让学生学习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9.
赵小明 《成才之路》2013,(16):50-50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教学目标】①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小数的产生过程,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②通过迁移类比、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交流。③通过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能正确地读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91页例2,第92页"练一练"、练习十七第3、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2.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3.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  相似文献   

11.
【摘要】审题作为解题的开始,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成功解题,而读题又是解题的第一步,因此,数学阅读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数学教科书中的用字量增加,然而,同期的语文识字教学不能满足数学学习的用字需求,导致小学一年级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的生字障碍凸显,直接影响他们在审题中的问题转译和问题整合。笔者对语数一年级上册教科书进行对比,寻找语文教学中未作任何要求的数学用字,重点研究数学审题障碍中的生字问题,及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中涉及的数量关系所需的关键字词,并探询解决审题障碍的有效对策。【关键词】数学审题;障碍;阅读能力;小学;一年级【中图分类号】G40—0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536(2013)10—0051—07  相似文献   

12.
【适用年级】五、六年级 【设计思路】让小学生根据真实的生活情景自由习作,可以消除儿童对习作的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习作兴趣。细晤一刻,我真》就是一次贴近儿童生活的随机习作。从习作题目来看,“那一刻”生活情景的再现是习作成功的关键。在评讲课中,我们通过“用具体问题引入,还原生活情境”的方法引领学生回忆“那一刻”的细节,同放整个生活的画面,以此帮助学生掌握习作修改的金钥匙,突破习作修改的瓶颈,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自读目标】知识和能力 :了解寓言的体裁特点 ,培养朗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过程和方法 :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切体会字里行间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 :理解故事寓意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从不同侧面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自读建议】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思索文本中的思想精髓 ,体会蕴含的人生哲理 ,揣摩幽默诙谐的语言。【自读过程】一、导入新课 ,激发阅读兴趣同学们 ,经过充分的课前准备 ,每个同学对自己所担任的角色都非常喜欢也非常投入 ,都想在全…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2.使学生反思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感悟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是咱们第一次见面,猜猜老师有多高?(学生作出不同的猜测。)师大家都没有猜对。  相似文献   

15.
【适合年级】四年级。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师生评价等方法,学生能端正、匀称地书写“双”“林”“比”“哥”“多”“炎”等叠体字,初步把握叠体字的书写规律,领悟其书写要领。2.在书写叠体字的过程中,体验汉字的形体美,感受祖国灿烂的汉字文化,受到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4"。【教学目标】1.学习例文,掌握写游记的方法。2.回忆游览过的"尚湖风景区",写出该景区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自学本次习作例文,并尝试自主写作。【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导入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写一篇游记。所谓游记,就是对一次游览的记录,描写在游览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一、通读 :读出问题 ,使学生自发感知李时珍对医学的巨大贡献1 .读通课文(1 )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反复练读 ,把课文读通顺 ;借助工具书解决不认识和读不准字的字音。(2 )以问促读 :学生每次读完一遍课文后 ,教师可让学生合上书 ,用一两个问题问学生 ,激发学生认真读 ,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李时珍。如 :李时珍是什么样的人 ?《本草纲目》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2 .读出问题(1 )自生问题 :让学生带着“写什么”、“怎么写”、“学什么”、“怎么学”等抽象问题读 ,尽可能自己读出问题。(2 )自定目标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质疑 ,形成…  相似文献   

18.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教学内容中显性存在的语言文字,更要让学生领会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这样才是全面、完整的语文教学。【设计特色】帮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探究内在的课文思路。【教学流程】一、释题,猜测文章写作重点1.板书课题《威尼斯的小艇》。请学生释题:“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小艇”是一种船。2.那么,从课题看,文章的重点应写什么?(让学生充分地审题猜想,以拓宽学生的思路。)3.这篇文章是怎样来写威尼斯小艇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二、初读,探究文章写作中心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相似文献   

19.
一、对话教学的反思 最近,听了一节二年级阅读课,上的是一首现代诗,整堂课教师都在解决“怎样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问题,让学生想象生活图画,说词语的意思,努力地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着对话,或范读、或分小组读、或合作读.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36页。【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或长方体拼成较大的长方体的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拼接前后有关几何体表面积的变化规律,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并让学生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解决包装问题,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