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近20年来我国网球运动发展迅速,随着我国网球运动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在职业赛场上屡次创造佳绩,但我国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发展相对缓慢。近年来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的成绩虽有所提高,但一直没有重大突破。想要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我国男子网球的发展,需要了解目前世界男子职业网球运动的竞争格局。在当今格局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原因?可以给我国男网带来什么启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得出:想要改变目前我国男子职业网球运动的竞争局面,一要大力推广普及网球运动,增加网球人群;二要完善各个年龄段梯队建设,培养优秀教练团队;三要多引入国际高级赛事,并实行市场化运作;四要全力建设和普及网球场馆,并投入公益成本,降低民众运动费用;五要借鉴日本经验,不要盲目崇拜高大身材。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在第六届城运会比赛网球项目成绩排名前五名省市,包括湖北、河南、天津、安徽、北京等的一线优秀网球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调研,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青少年男子网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特征及评价指标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分析,构建了我国青少年男子网球运动员身体机能专项化模型和评价标准,旨在为促进我国网球运动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操作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世界优秀男子单打网球竞技水平发展格局及竞技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2007年世界男子网球世界排名前50位的选手进行身体形态、地理特征和技、战术水平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体重、竞技年限等参数和比赛中技术特征及世界男子网球竞技发展格局,为了解世界男子网球竞技规律,提高中国男子网球竞技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世界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竞技能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网球事业飞快发展,尤其是中国女网在继2004年雅典奥运会夺得双打冠军之后,又捧得2006大满贯赛事澳网和法网的女双冠军。但是我们的男子网球却无一人能拿到进入国际网坛赛事的入场券。因此,本文以我国奥运战略应突出发展女子项目的精神为指导,以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通过观看电视实况转播,查阅法网官方网站所统计的数据,对费德勒、,纳达尔在2007年法网比赛中技、战术进行统计与分析,在总结现代网球发展趋势,比较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技战术及打法特点之基础上,探寻世界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的竞技能力特征,以期进一步明确我国网球?尤其是男子网球?技战术发展方向和技术风格,提高我国网球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和竞技水平,缩短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同时为我国网球训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我国男子网球竞技水平落后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运动训练学的相关视角对我国男子网球竞技水平落后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后备人才储备不足、训练科学性不高和赛事安排不合理是制约我国男子网球竞技水平落后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运动文献资料、影像分析、数理统计、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归纳现代男子职业网球技战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指出了国内外现代网球主要的研究及发展现状,讨论了男子职业网球技战术发展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男子职业网球技战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量统计法、比较分析法、临场观察法揭示我国网球男子运动员与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在发球技术运用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我国网球男子运动员发球的力量、速度、发球与第三拍的进攻衔接以及发球落点的运用等方面同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距.建议:努力提高发球力量速度,以适应当今网球男子比赛发展趋势;强化进攻理念,提高发球与第三拍进攻的衔接能力;加强战术意识培养,提高发球技术运用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期推荐     
与世界优秀网球选手战术选择的对比分析俄罗斯国立体育、竞技和旅游大学,俄罗斯著名男子网球运动员M·M·尤日内依作者M·M·尤治内依(M.Youzhny)是俄罗斯著名男子网球运动员,世界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现代男子网球单打技术与综合实力关系进行了因子与回归分析,结果:发球局得分效率因子、接发球局得分效率因子、发球成功率因子构成了现代男子网球单打技术综合实力评价的特征因子;以综合因子得分为因变量,高度相关性的10项技术指标为自变量构建了最优回归预测方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0.
2014美国网球公开赛锦织圭获得了亚军,美网亚军的成绩刷新了亚洲男子网球运动员征战美网的历史,锦织圭成为第一个打入美网决赛的亚洲男选手。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赛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锦织圭参加本届美网的全部7场单打比赛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我国男子网球选手的训练、比赛提供借鉴。研究表明,锦织圭接发球能力较强,底线稳定、攻击力强,网前与中前场得分手段多,发球能力相对较弱;体能水平、战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需加强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和增加大赛经验。  相似文献   

11.
新赛制下中外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技术分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外数名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技术统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内男运动员仍占有优势,但优势已不明显;而国内女运动员仍具有绝对优势。另外,新赛制要求新的评价标准及统计方法的出台。研究结果发现:1)中国男运动员和亚洲其他地区男运动员发抢段的得分率都处于及格水平,发球、抢攻的衔接不够完美。2)欧洲男运动员与亚洲其他地区运动员的三段统计具有一定的相似性。3)中国女乒乓球运动员的实力仍势不可挡,发抢段和接抢段的使用率及得分率均优于国外女运动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四城会乒乓球比赛参赛男选手的握拍方法和打法类型的调查和对部分运动员的技术统计 ,结合以往的有关资料报道 ,对我国现阶段青少年优秀男运动员的技术发展状况作了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运用走访调研、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比较分析、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从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的人口、国际运动成绩为切入点,分析研究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的管理体制、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的训练体系、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的保障体系、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中国高级教练员的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阐述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为发展对策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发球前三板技术是中国运动员克敌制胜的法宝,为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取得好成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乒乓球大球和“无遮挡发球”的改革,我国运动员的发球及前三板技术优势不再明显。分析了各时期我国运动员的主要发球特点,研究新规则下乒乓球发球及前三板技术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与影响,找出目前我国运动员发球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为乒乓球教学与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结果表明: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不仅促进了群众网球、竞技网球产业的发展,而且也促使中国竞技网球基础资源的利用与配置更为合理。国内竞技网球举国体制将进一步完善,已经呈现出与国际竞技网球全面接轨的趋势,国内竞技网球的社会化、职业化与产业化进程逐渐加速,竞技网球、群众网球和其他方面的关系将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职业网球运动员比赛获胜的制胜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以2019年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男子单打比赛254场比赛的“胜、负”作为因变量,以128名网球运动员的比赛中各技术数据及网球运动员基本情况指标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基于logistic回归的职业网球运动员制胜因素判断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职业网球运动员制胜的关键因素为一发得分率、二发得分率、一发接发球得分率、二发接发球得分率和反手握拍类型。提出职业网球运动员要进一步提高发球得分率和接发球得分率,且使用双手反手握拍获胜的概率较高,这对于我国男子网球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乒乓球运动产生以来制胜因素的发展历史,对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构成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认为运动员高水平的专项身体素质是中国乒乓球队夺得整体优势的因素之一;将此因素训练的系统化过程概括为"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中国流";并对乒乓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对乒乓球传入近代中国的具体考证,认为乒乓球传入近代中国的时间应该是1901年或之前,地点是天津。乒乓球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使中华全国乒乓球协会1935年在上海首次正式成立,标志着乒乓球运动作为一项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开始登上中国体坛;1919年后国内乒乓赛事快速发展,其活动逐步从学校扩展到社会各界,但国际化的交流主要限于中日之间,还没有加入到国际乒联组织;乒乓技术基本上处于一个完全模仿的阶段,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战术风格;1937年联合日、美、英三国制定了第一个完备的国际乒乓规则,乒乓球规则开始与国际接轨。近代中国在乒乓球组织、竞赛、技术、规则、女乒乓球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有益的探索与发展,为当今我国乒乓球事业打下了初步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特色职业网球的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际视角来看,近年来,职业网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更加迅猛的发展,国际化、职业化、商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作为舶来的以西方文化和价值取向为主导的职业网球运动,在我国成长与发展必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对中国特色职业网球进行了探索,中国特色职业网球发展要进行战略创新——与时俱进,科学把握项目的发展方向、训练创新——突破传统,构建职业训练新模式、机制创新——更新观念,构建优秀运动员培养新模式,包括树立职业网球与奥运目标求同共赢的价值理念,丰富手段;建立符合项目特点的新型管理模式;更加有效的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建立符合项目特点的新型保障机制;按照总局领导“积极稳妥不失控”的指示要求,通过建立必要机制,努力实现对优秀运动员的有效管理;积极推进“大国家队”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