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对话理论是巴赫金学术思想中的核心,巴赫金认为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具有对话性。“他者”是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一个关键词汇,“他者”与“自我”相对,“他者”与“自我”的对话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存在,他们两者在对话关系中是平等的。因此,翻译批评标准应兼顾自我和他者两个不同的角度,发扬巴赫金对话理论中平等与和谐的人文精神,在翻译批评标准中树立牢固的“他者”意识。  相似文献   

2.
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角度理解,美国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是一部充满对话的复调小说,它以文化之间的对话为主题,以母女之间的对话为枢纽,建构起了一张对话的网络,为各种思想意识提供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反映了少数族裔建构自己文化身份的复杂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李磊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7):132-133
辛格的《傻瓜吉姆佩尔》篇幅虽短,却鲜明的体现了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运用脱冕加冕主题、狂欢二重性以及对话理论对《傻瓜吉姆佩尔》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揭示其狂欢化世界,脱冕与加冕仪式的内涵,及文本对话特征。  相似文献   

4.
以"主观战斗精神"这一胡风文艺思想的核心为轴承,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结合胡风文学理论批评的具体文本,阐述胡风关于作家与生活"对话"理论所包含的意蕴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巴赫金将对话的思想贯穿于其学术生涯的始终。他主张交锋双方必须同时具备差异性和基础性赞同两个条件对话才能顺利进行。通过对作者与主人公、官方世界与狂欢世界两组对象采取不同的态度,巴赫金朝着实现“绝对性对话”的理想一步步迈进。  相似文献   

6.
《地下室手记》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广泛而热烈的关注,尤其是和各种现代理论发生了种种密切的关联, 本文认为,要透视该文本的这种丰富特质,就必须深入到巴赫金对此所作的“对话”分析之中,全面探讨这种“对话”的形式及其功能.从中可以发现,“对话”形式本身正是俄罗斯19世纪150年代那种“欠发达现代主义”的最好写照,而“对话”理论所展示出来的根本问题以及关注的“意识”,“思想”、“历史”诸层面,也正是观照现代性文化的必要视野。  相似文献   

7.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akhtinian framework of this article, the text represents a dialogue between practices documen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first author's perspective as a teacher, evaluator, and consultant; Bakhtin's theories of language; and the lived experiences of the second author, a parent whose child has been labeled as having a language learning disability. Although 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IDEA) grants parents the right to be involved in educational decisions about their children, we argue that the routine disqualification of parents' voices by school professionals is a major obstacle to authentic collaboration. Bakhtin's theories of language serve to illuminate the discourse between parents and professionals in special education committee meetings. We conclude with our vision for a mutual dialogic exchange between parents and professionals.  相似文献   

8.
对话作为小说叙事艺术的一种,通过巴赫金的理论开拓,上升到一个崭新的理论高度。其范畴由语言学研究扩展为文艺思维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9.
学生话语权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具有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见解的权利。巴赫金对话理论视野下的学生话语权的构建应遵循平等性、开放性、主体性和差异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对话理论是巴赫金思想的核心内容。巴赫金认为,对话性是文本产生和存在的基础。将对话理论带入翻译研究,从对话性角度审视翻译现象,可以更加全面地看待翻译中各主体间的复杂关系。以《节妇吟》的英译为例,分析翻译中各主体间的交流与对话的实现过程,以此揭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面临的多重困难。  相似文献   

11.
师生交互是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构成了其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远程教育中的师生交互赋予了平等性、共通性、开放性和深层性等原则,彰显出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宠儿》是非裔美国女作家莫里森的一部力作,该作品探讨了黑人女主人公的主体性构成问题,指出塞丝是通过与他人的对话来认识自我、构建自己的主体性的。莫里森关于主体性构建的思想与巴赫金对话主义中主体的对话构成的观点不谋而合。莫里森通过《宠儿》表明了自己对黑人主体性构建的态度,认为对话可能是美国黑人构建自己主体性的一种策略和方式。  相似文献   

13.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是以“应答的建筑术”理论和对话主义为基础的,对话主义又可以分为“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只有从这两个层面出发,才会探及其深层内质。本仅以鲁迅前期小说中有代表性的几篇为例,试图探析形成鲁迅小说复调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以巴赫金的对话主义这一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中国古诗词翻译中意义空白的他者特征,说明中国古诗词的翻译过程中对意义空白的翻译与他者解读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由于影像叙事与文学叙事的不同,使<色戒>的电影文本与小说文本同中存异.首先,在小说文本中,叙事上有着巴赫金意义上的对话性,表现了王佳芝意识中个人话语与革命话语的冲突,而电影将王佳芝的内心冲突外化为几条故事线索.其次,电影用色艺术与小说文本用词风格的差异.电影采用了深栗色基调,辅捉到了沪、港都市的高雅之气,但也丧失了小说用词风格的丰富与华丽.在用色特点上,<色戒>不同于张艺谋等商业大片的用色风格,接近于中国早期表现"小城镇"文化景现的电影,同时具有当代美国好莱坞电影的用色风格.  相似文献   

16.
巴赫金是俄国最伟大的理论家和学者之一。他在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分析中,将自己的对话理论分为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并对其哲学根源和人文精神进行了分析,将此对话理论与传统语言学的对话理论进行了比较。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为文艺学和文学批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的思潮已经影响到翻译学领域,为翻译观念的变革提供了新的视角和途径。借鉴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解构、多元、不确定和重构等观念,笔者尝试提出了翻译的“像似性”标准,并探讨了实现“像似性”标准的途径——“对话交往”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通过剖析巴赫金诗学的核心——参与性美学文论范畴的特点,探究巴赫金早期哲学美学与文学思想之间的深层次联系,从整体上理解巴赫金理论的价值立场。巴赫金参与性美学文论范畴的特点包括:文化整体视野下的大文学观和参与性思维上的审美事件性;形而上学基础上的文学形式观;以他人范畴为核心的范畴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中外学者对米哈伊尔.巴赫金的研究中,“翻译”似乎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涉及到巴赫金谈翻译的研究十分少见。作者以巴赫金符号学观点为切入点,对他关于语言和文本的翻译的论述作一简略概括,并潜入巴赫金论点的背后揭示其关于可译性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巴赫金的对话主义是影响东西方文艺理论界的经典理论,历来被高高捧起。而本文认为巴赫金在颠覆旧的话语理论中做出了别人难以企及的贡献,但是他在行将打碎旧的话语霸权的情形之下,又将标志新的话语霸权的王冠戴在了自己的头上,夸大了对话所赋有的重大意义,从这一角度说巴赫金所宣扬的对话主义只不过是旧的话语霸权的翻版,有着它不可避免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