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武术传承有着弘扬民族精神、传播民族文化的作用.当研究聚焦于"文化特征、民族精神和哲学内涵"等方面的时候,武术研究的"狭义化"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与思考.从文化本质理论的视角,对武术文化进行了深层思考.认为:从文化角度看,人体动作是武术文化的"物的裁体",是外显的"武术物质文化层面";武术承裁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特征是内隐的"武术精神文化".是武术文化内核.对武术传承而言,武术物质文化层面的人体动作和武术精神文化层面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都是同等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背景下武术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阐明了全球化背景下,武术发展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问题。武术发展要遵循三条原则:第一,武术的维系上,把武术产业放在文化产业的战略高度,建构武术产业体系;第二,武术的传承上,要参与国际体育文化交流,在世界范围内传承;第三,武术的积累上,要有创新精神,注重不同民族之间的横向积累。  相似文献   

3.
武术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他们迫切地想通过武术,进一步了解中国悠久的文化。但是,由于区域文化的差异性,武术动作名称所隐含的文化信息很难被其他的民族理解,以致于影响了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文章通过对武术动作名称进行深入的探讨,寻找武术动作名称背后所隐藏的传统文化信息,试图揭示古老民族对于武术动作命名的思想渊源以及理论依据,让武术真正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使者。  相似文献   

4.
竞技武术套路的审美因素及其构成法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等方法,试从竞技武术套路的“武德美、形体美、布局结构美、指定动作的高难美、器械与服饰美、音乐与动作和谐美”的视角,来诠释中华武术套路的美,并对其构成武术套路运动整体美的法则进行详细阐述。旨为今后武术文化的传承、对武术训练的科学发展、把握武术的本质和特征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隐学习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武术是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难美类体育项目,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东方运动风格特点、复杂的技术动作结构、富有哲理的攻防技击特色。武术的这些特征为其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内隐学习是在刺激结构高度复杂、关键信息较为隐蔽、不可能有意识解决的条件下发生的,具有突发性特点的,学习者能在瞬间依靠直觉、领悟、灵感等方式解决问题和抽象概括出事物中隐含的底层规则。提高武术教学效果的内隐学习的策略有:用录像教学提高感性认识;重视武术基本功和典型动作教学;加强基础武术理论和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加强动作用法和武术实用技法的教学;创设丰富多样的练习环境和方法;练习要做到“拳不离手”。  相似文献   

6.
武术本体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是什么,什么是武术”的“武术本体论问题”是武术研究者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因为这是武术学研究的起点,是武术学学科大厦的第一块基石。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武术本体进行了思索与探寻。研究认为:武术是一种有着鲜明中华民族特色的攻防技击意识的人体动作。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收集大量的文字及视频资料,结合作者自身练习的体会,对《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进行研究,旨在挖掘武术操中的武术技击动作,发掘武术操中对武术动作的继承与发展,并对其内涵的武术文化进行梳理,由表及里的简述了对儒家和道家文化的传承,继而沿袭了武术“表”与“意”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针对中小学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大中城市中青少年的“习练跆拳道、空手道热”等现象提出了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新理念:传播健康、快乐与文化,并分别从中小学生对健康、快乐与文化需求的必要性和武术所蕴涵的健身功能、和谐内涵、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分析了中小学武术教学新理念提出的依据,旨在提高中小学武术教学质量,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校武术教育具有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可是,近些年来小学武术教育出现了极为严重的下滑现象,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许多学校将武术教学从体育课中删除,已严重制约了小学武术教育的发展,并极不利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文章试图通过设计一套小学武术分级教学模式,以解决小学武术教育存在的武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进而达到小学武术教育既增强学生体质,叉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10.
学校武术的定位及其教育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使学校武术真正成为“弘扬民族精神”的具体实践途径,首先对以浙江省为主的全国中小学进行了广泛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1)学校武术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的定位是培养“在具备勇于拼搏、坚忍不拔的竞争精神的基础上,追求和谐相处”的精神;2)学校武术在价值功能上的定位是让学生通过追求增强防卫能力的目标,来实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目的;3)学校武术的技术体系可采用如下方案:小学以简单实用的基本功、基本技术、基本组合为主;初中以基本技术、基本组合的对抗性练习为主;高中以一些由实用的组合连接而成的简短套路为主;大学以不同风格的拳种、不同类型的武术选项为主。武术操、搏击操可贯穿于从小学到大学的课间操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围绕着“美何以在作为中国武术载体的人的身体上落地和在生命中实现”这一尚未解决的研究议题,提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在哲学、美学、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指导下,对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进行建构与解构。研究认为:(1)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建构包括:“身心一体论”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哲学的立论依据,“身体主体观”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提供了身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反思性身体训练”为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提供了身体实践的主要内容;(2)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的理论解构包括:顺随通达的身体知觉之美,以动入静的身体感通之美,自然适度的身体愉悦之美,关怀生命的身体康养之美,内向超越的身体意向之美。文章最后指出:以身体哲学为依据、身体美学为支撑的中国武术“以身为美”理论有着丰富的身体实践资源。对其理论的进一步研究不但能够对中国武术理论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最为关键的是它让我们对“下学而上达”的中国武术传统有了更多期待。  相似文献   

12.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精华。然而近代以来,由于受到异族文化的挤压,武术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从社会中的主流文化沦落到边缘文化。文章按照武术的功能对其进行分类,对武术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武术的发展策略进行大胆的探讨。武术要想回归主流文化的地位就必须创新,必须与时俱进,必须符合时代的需求,必须以遵循市场规律为主导,以迎合大众心理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作为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意志品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保持民族特色,传承中华文明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文章试图对武术运动中所蕴含的身心和谐、天人合一等重要思想进行分析,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喜欢学习武术,提高学生对武术课的兴趣,深刻理解武术所具有的精神教育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护和发展我国民族优秀文化,并弘扬其精神。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方法,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和内涵两个方面,对民族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探析.民族体育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子系统,其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巨大的社会价值存在,而武术又作为民族体育的代表,更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因此,文章选择武术作为民族体育的代表进行研究,从而能够较好地阐释民族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内涵关系,进而分析出武术作为民族体育中的一项,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武术的方方面面都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教育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高校教育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地位。高校教育传承价值在于:实现武术教育的文化回归,夯实社会基础;唤起对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自觉,提高民族文化主体性;提供强大的精神凝聚力。文章最后探讨了其价值实现的途径,以期为高校教育传承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国家精神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部分,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国家精神形象构筑主要体现在民族精神和国民性构建上。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载体,其具有的尚武精神文化符号、身体运动文化符号为筑牢我国和平自强民族精神和塑造国民修身健体之美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传统武术服务新时代我国国家精神形象构筑要抓住这些着力点,加强实践建设:一方面要强化传统武术实战运动的创新性开展,加强传统武术的功法性能激活建设和传统武术的技击对抗建设,助推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尚武精神形成;另一方面要以传统武术校园化教育为手段,加强尚武伦理教育,助推具有民族特色的国民人格形成。  相似文献   

17.
武术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武术寓技击于体育之中,具有明显的体育特性;在武术教学中要注意突出武术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使之既表现出体育的特性,又表现出其固有的民族文化特征;武术作为华夏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体育之魂,在武术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突出武术自身的六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是中国体育文化中的瑰宝,源远流长;是一种德、智、体兼修,融古代哲学及吐纳导引和拳术精华为一体,内涵极为丰富的传统拳术.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也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珍贵遗产,是体育运动中最适合于健身的具有科学原理的活动形式之一.太极拳已普及至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其博采各家武术精华,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其动静虚实的变化、刚柔并济的内涵和内外消长的和谐统一,与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的相互依存和演变法则相吻合,对于祛病健身和延年益寿具有良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保护武术文化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中国武术的普及推广是增进民族团结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基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运用SWOT分析法对武术在国内的推广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结合SWOT矩阵,提出国内武术推广的一些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