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长篇报告文学《调查古井贡》是一部富于理论意义的成功的创作范本。这个成功的创作范本是文学报告与企业积极共谋的结果。因为它们共谋了自由的创作空间 ,共谋了文学报告的真实 ,共谋了企业与文学报告的终极价值。这一成功的合作范例具有开创性的理论意义 ,对创造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的经济活动、人与事的报告文学创作来说 ,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2.
报告文学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报告文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能引起人们注意的事件以最快的速度传达给读者。但是现今报告文学创作中出现了"报告多"、文学"少的现象,并且越来越严重。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提高报告文学作者的文学修养,让他们不仅会作"报告",而且还会使自己的作品具有"文学性"。  相似文献   

3.
在报告文学的诸内质中,它的文体特征尤其是真实性是最主要的,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这些问题多有争论,但如果对报告的创作史和批评史全面深入的考察,便会发现,虽然报告文学本体理论的体系性建构与创作及创作史研究相比,还相对显得滞后和薄弱,但在报告文学的文体进化中,报告文学已从新闻的依附中走向了成熟和独立,已嬗变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理论批评他日臻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4.
报告文学两大显著特点是“报告性”和“文学性”。“报告性”是作品的新闻性和涵盖性及渗透度。报告文学之所以有生命力 ,是因为它具有及时反映现实和对现实生活的强烈渗透力。报告文学作家之所以能够有自己在文学和社会生活中的一席之地 ,在于所创作的是鲜活的生命  相似文献   

5.
单纯从字面来看,报告文学的含义似乎很简单,就是运用文学手法对当前社会所发生的事件或重要人物的形象的报道。从这个定义来看,报告文学应该是一种新闻文体,其中心概念是报道,主要价值就在于向读者提供新闻信息,只不过强调运用文学的手法进行形象化的报道。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许多人都把报告文学看成是新闻体裁的一个种类。正如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黄钢所说:报告文学是一种“用文学形式所进行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但是,在人们承认报告文学是一种新闻报道的同时往往又把它看成一种文学样式,看成是文学上的轻骑兵。如我国的第一篇报告文学…  相似文献   

6.
宋之的创作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穆青等三位作家创作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都是脍炙人口的短篇报告文学经典之作,并都曾以其厚重的思想价值和独特的风格对中国的报告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短篇报告文学经典突破了通讯报告的一般模式,为当代报告文学的文体探索树立了优秀的"范式",具有穿越时空的审美意义,尤其对当前报告文学创作"抑长扬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自治区文学50年的创作历程中,散文、报告文学创作与诗歌、小说一样,亦经历了一条坎坷曲折的路程。自治区的散文创作是循着一条从无到有,到蓬勃兴旺,直至繁荣的发展轨迹;其间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拥有了一支不断壮大的作家队伍。他们直面人生,讴歌乡土,赞美民情,吐露真意,感应心灵,憧憬未来,锐意探索,寻求散文艺术的创新之路。自治区的报告文学虽然与散文创作同时起步,但它的发展却略显缓慢。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自治区报告文学才有了长足发展,拥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创作队伍,所反映的内容也更加深广,特别是以报告文学写作团等形式深入生活,则使得这一时期的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2014年11月19日~25日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在福州市凤凰假日酒店举行,来自全国七省一市的报告文学评论家、理论家、作家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就中国报告文学如何面对日益多元的写实分解局面、在坚持与创新中走向新的辉煌;"中国梦"的理想实践过程与报告文学创作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关系;海峡两岸报告文学、报导文学比较研究等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习近平主席主持召开  相似文献   

9.
周立波报告文学具有鲜明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很强的艺术实践意义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方法,并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在现代报告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报告文学的诸内质中,它的文体特征尤其是真实性是最主要的.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这些问题多有争论,但如果对报告的创作史和批评史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便会发现,虽然报告文学本体理论的体系性建构与创作及创作史研究相比,还相对显得滞后和薄弱,但在报告文学的文体进化中,报告文学已从新闻的依附中走向了成熟和独立,已嬗变为独立的文学样式.理论批评也日臻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1.
考察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历程,不能不提到基希和周立波,如果说基希的创作奠定了现代报告文学的基础,那么周立波则是把这种探索横向移植到中国的重要人物。众所周知.基希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报告文学作家,在创作和理论上都有极高的建树,完成了由古典报告文学向现代报告文学的转变。在长年的采访生活中,他发展了新的文学形式,“以新闻记者的简洁的话,将发生的事件依原状留在纸上”,[1]又力争“不失艺术的样式和规模”.[2]在《一个危险的文学体裁》一文中,他还把报告文学当成一种平民话语和抗争话语,认为它的方向应当”面向劳碌奔波、…  相似文献   

12.
钟斌  张嘉星 《福建教育》2023,(15):46-48
报告文学既是具有浓厚新闻性的真实的“报告”,又是充分形象化的生动的文学,体裁的特殊性决定了报告文学具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报告文学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文本的选文,除了要考虑作品的经典性之外,还必须注重教学文本的适切性。报告文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荒芜”的现状,需要语文教师选择更为适切的文本作为报告文学教学的补充与拓展。  相似文献   

13.
检视近年来的报告文学创作,在题材的选择、文体的流变及审美的追求上,呈现出一种由“报告的文学”向“深度的报告”不断迁移的文学景观。创作态势风头正劲;文体意识日益觉醒;真实之争见仁见智;创作分流迹象明显  相似文献   

14.
伴随19世纪末到2O世纪初的历史风云,中外文坛出现了一批批报道重大历史事件的优秀报告文学,其社会价值和文学创造在20世纪文学领域独树一帜,风行全球。但困于传统的文学观念,一些文艺理论家将其贬为"非文学"或"亚文学",不将其纳入文学史范畴研究。如果从时代需要、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创造等方面来解读,可以发现20世纪国际报告文学特有的社会价值和文学定位。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有利于推动新世纪报告文学创作的繁荣和理论研究的演进。  相似文献   

15.
“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虚构的问题,长期争论不休。症结在“报告文学”的属性上。一贯的理论是,“报告文学”属于文学。其理由是:1、RePortage 翻译成“报告文学”;2、用形象来反映生活;3、运用文学的手法。笔者认为,“报告文学”非文学,并逐一批评了以上理由,提出“报告文学”是一种借鉴文学手法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独立的报刊文体,并主张更名为“报告”。这就可建立报告独立的写作原则,解决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繁荣报告的写作。  相似文献   

16.
从《访苏心潮》与《狂喜札记》中可以看出.报告文学不应兴奋张扬地抒发激情.报告文学是有限制的文学艺术创作.多样性不是随意性,它只能反映和报告某一事件、某一人物、某一地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在历史流变与现实发展的交汇点上进行升华与创造.使作品深深打上历史与时代的烙印.才是真正把握了报告文学创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十日建国志》是唯一反映葡萄牙1910年共和革命的中国近代小说。作家由于看到葡萄牙共和革命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有启迪和鼓舞作用,才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作品也至少在客观上配合了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小说艺术角度看,作品是不怎么成功的;但该作品却具有报告文学的纪实性和新闻性,从报告文学角度来看,却不失为我国近代报告文学史上的一部早期佳作。  相似文献   

18.
张立国 《远距离教育》1997,2(1):58-61,64
当代文学史一般对大跃进时期的报告文学一笔带过,一口否定,这种定性分析的思维惯性影响着学术界,有必要进行探讨,大跃进时期的报告文学和大跃进报告文学,是两个重要概念,前者包括后者,然而作为一个时期的文学思潮表现,后者却具有一定的代表者,大跃进时期的报告文学包括两部分,即大跃进报行文学与非大跃近报告文学,非大跃进报告文学应该肯定的,大体可分为三类,大跃进报告文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其基本特征是,以褒奖之笔实录浮夸的“真实”,这也是它经不起历史和实践核验的根本症结,大跃进报告文学的特点是:1、唯意志论无限扩张。2.非本质真实的“真实性”,3.知识的罪与罚。4.概念化,模式化。5.艺术上的粗糙。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的报告文学开始出现“转身”与“正本”的迹象,以图在“报告”和“文学”的综合辩证运动中回到报告文学自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十堰籍女作家金虹以超人的勇气和耐力,走进武当,涉身仙山,潜心修行,创作出题材独特、义理深丰、表达精细的长篇报告文学《从红尘到仙山》,为当下报告文学写作别添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20.
敢向大潮听涛声──评刘子成报告文学创作刘金祥时代如潮似海般的奋飞猛进为文学阵营中的“轻骑兵”─—报告文学提供着复苏勃兴的沃壤和再塑雄威的契机,生活的湍流以涤荡万物的雄悍之势向报告文学的腹地涌来,报告文学毫不迟疑地擎起鲜亮的旗幡,忠诚地记录、报告改革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