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人(王)、君子人格是孔子的道德人格理想目标,它是建立在“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基础上,为了培养和塑造圣人(王)、君子人格,孔子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人格准则以及“克己”的道德修养方法,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人格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一、孔子 :确立完美人格的德育目标孔子重视人的道德要求 ,认为人要通过不断修养以达到“仁”的境界。“仁”是生命之根本 ,没有道德之仁心就不成其为人 ,所以人人都需通过修养去实现“仁”。孔子对学生的理想人格的要求是使其成为仁人君子 ,并为学生设立了一个终极目标 :成为圣人。圣人是具有崇高德行又能对百姓有恩惠的人。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但现实当中很难有人达到 ,就连孔子也说 :“若圣与仁 ,则吾岂敢 ?”孔子也不轻许人以圣。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 ?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  相似文献   

3.
孔子道德修养论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古代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古人认为:学就是要学做“圣人”,儒家的许多经典几乎都是围绕如何做“圣人”而论的。孔子道德思想以“仁”为核心,以“仁人君子”为最高理想人格,他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道德修养经验,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道德修养理论,在...  相似文献   

4.
孔子创立的“仁”的学说,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学说,以人为中心展开,又以人的重塑为终结.《论语·述而》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斯可矣”.“君子”是孔子建构的理想人格.“君子”不是完人,“圣人”才是完人.但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圣人”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连“尧舜其犹病诸”,所以,“君子”是带有很强现实倾向性的理想人格.学术界对君子人格的探讨多拘于其模式,内涵及现代诠释上,  相似文献   

5.
"德"对孔子启发很大,他在"德"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仁",但是孔子所提出的"仁"并不是孔子思想的最高境界,在《论语》中,孔子还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圣人"形象。在以往的孔子思想研究中很少涉及到圣和德,而主要将研究重点放在孔子的思想核心———仁上。本文主要论述"德"对孔子思想的启示以及《论语》中仁和圣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论孔子的人格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思想是中国传统人格的典范,《论语》体现了孔子的人格精神。孔子以仁学作为自己思想的起点,表现出对于人类的深切关怀与体贴。表现为对现实的超越和对道德的完善;在道德自我完善中,体现超越普通人对人的一般生活的欲求的痛苦。孔子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正是高扬道德理性精神的体现。这种思想,在历史上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阳光。  相似文献   

7.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儒家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历代封建统治者均把他尊称为“圣人”。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至今仍有其光辉价值。孔子的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这部书是他的弟子和孔门后学辑录的,是我国古代一部有名的儒家经典。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  相似文献   

8.
在孟子思想中,追求完善的理想人格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其“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思想正是这一追求的生动体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特点。主要体现在:1.孟子对理想人格的设定方面。在孔子的思想中,圣人这一最高层次的理想人格是一个憧憬之中,可望而不可及的彼岸世界,具有超验的性质。孟子则认为“圣人”这一理想境界并非可望不可及,圣人不过“与我同类”而已,具有现实性的特点。2.成就理想人格的途径方面。在孟子看来,人性本善,理想人格是通过人人心中所固有的善性的展开而实现的,是自我向善的潜能的实现,肯定了主体的存在价值及现实人生的意义。3.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方面。孟子以积极的入世情怀,追求社会生活的完善,以建立理想的社会秩序为己任,把追求理想人格与追求社会的完善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那博大精深,富有深邃哲理的思想,对中国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孔子的思想涉及面很广,本文只就孔子的人道主义及其在教育思想中的体现发表一孔之见,求教于大方。一、以“仁”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郭沫若在《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中,对孔子的仁  相似文献   

10.
孔子在塑造自己的崇高人格的同时,为世人精心设计了理想人格模式。“士”、“君子”、“圣人”及“成人”是孔子所称道的具有内在联系而合乎“中道”的理想人格。孔子以所仰慕的“圣人”勉励弟子,以所乐道的“君子”人格规约弟子,以所推崇的“士人”操守要求弟子,以所描述的“成人”形象感召弟子,致力于探讨实现理想人格之路。孔子的理想人格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今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在《易经》还是在《易传》中 ,“圣人”、“君子”的概念都频繁的出现。在《周易》的人格价值判断体系中 ,“圣人”、“君子”是理想人格的代表 ,具有“仁”、“义”、“谦”、“慎”等等美德 ,要达到这样的人格境界则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的关系上都应有所努力。《周易》中的理想人格还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体系。“仁”是指博爱的精神,应在以人为本基础上阐释“仁”的倡导个人主义的道德观念以及完善自我和人格修养。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思想确立了“仁”的道德本体地位.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正在积极开展追求民主法治建设道德化以及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人类文明进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孔子的“仁学”与“人学”及对现代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孔子的思想可称“仁学”或“人学”。孔子的“仁学”和“人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关心人、积极入世、注重教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当今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可借鉴的宝贵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4.
浅论孔子“仁”的思想孔凡玉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学说给我们民族的历史文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在新文化运动以前漫长的封建时代,孔子曾被尊称为“圣人”、“文宣王”、“大成至圣先师”,受到世人的顶礼膜拜。他的地位与封建帝王相比,可以说是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5.
旷玉妍 《考试周刊》2011,(73):29-30
《论语》是一本集合了孔子及其门下弟子言行的智慧语录,它所体现的儒家先贤思想流传至今影响后世。其中“仁”的思想贯穿于孔子思想体系的全过程.成为孔子思想的核心部分。“仁”不仅体现了孔子对道德及人文精神的关注.而且展示了孔子仁爱、博大的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16.
孔子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最重要的贡献莫过于他创立的仁学。“仁”是孔学的最高成就,也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对仁的考察和剖析,是理解孔子思想的关键。在孔子的论述中,仁智是统一的,仁是核心,智是实现仁的前提,由智而仁,仁智高度统一是他的为人之道和理想人格。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仁智统一学说的本质是“爱人”与“知人”的统一,人道原则与理性原则的一致,进而包括道德理想与人的知识、智慧的统一以及道德情感、信念、意志的统一。仁智统一学说奠定了儒家主体人格修养论的基础,它对于形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孔子思想涉及政治、文化、教育诸多方面并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论语·八佾》中可知“礼”和“乐”的含义不同于上古时期,“礼”和“乐”是为了表现“仁”的精神本质,从而形成以“仁”为核心的孔子礼乐观,是孔子礼乐思想的核心所在。文章立足于对该篇的分析,重点阐释孔子礼乐思想的文化教育价值,揭示孔子思想的现代性意义。它关注个体的存在与人格修养,崇尚“和而不同”的教育观念,并以人本主义价值取向作为提升审美能力与人格魅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探讨“仁”的历史渊源对研究孔子“仁”的思想形成和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有重要的帮助。本文认为,孔子的“仁”的形成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思想的沉淀有着重大关系,孔子从历史和社会现实中吸取营养,最终形成“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我们在高校全面人才方面培养和谐发展的圣人、君子,要求学生在智、情、勇、艺等各方面都有发展,这样才能实现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架构了一个庞大而有效的伦理思想体系。这一伦理体系在孔子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仁是孔子伦理学说的核心,仁的基本思想是爱人,孝弟是核心,君子人格是其终极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