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专题解释】本专题主要归纳《〈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这六篇诸子散文中几个常见虚词的用法与用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对相关虚词有较全面的认识。本专题通过小组活动来提高学生知识归纳和检索的能力,为其今后的虚词学习指引门径。【预习任务】1.找出本单元六篇课文中"而""于""之""以"等四个虚词的用法与相关用例,全班分成四个学习小组,  相似文献   

2.
<正>【专题解释】本专题以精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主,辅以联读《孟子·公孙丑上》(节选)等,管中窥豹,梳理"孔孟之道"的核心理念"仁",并进一步探讨"仁"与"礼"的关系,尝试辨析孔孟"仁学"思想的差异。【预习任务】1.精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疏通文言字词,掌握文章内容。  相似文献   

3.
庄子《五石之瓠》可从“寓言”视角进行解读:一是品析《五石之瓠》寓言“变形手法”艺术创构,歪曲变形的意象;二是解析其寓言“辟阖结构”整体营造,聚象成境的意境;三是勾连《逍遥游》相关寓言片段与之互文共解,联系阅读和生活感悟填补寓言间的间隙和空白,辨析其思想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价值     
请看《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相似文献   

5.
与五年制中学语文教材配套的《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五省区教学参考书编委会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6月版)将《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一课中的“此之谓失其本心”译作“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同样的译法又见于《高中文言难句选释《(黄汉示著,知识出版社1984年2月版)和《文言文语言分析》(薛儒章、孔祥珍等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版).这种译法将句中的“此”  相似文献   

6.
<正>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和道家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部编版初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孟子》二章”“《庄子》二则”“《礼记》二则”“《论语》十二章”“《老子》四章”以及《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孟子》中的“齐桓晋文之事”、《庄子》中的“庖丁解牛”等篇目,让同学们在课本中汲取圣贤的思想精髓,品悟古老的人生智慧。本期《本刊特稿》,我们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的陈引驰教授介绍“孔孟老庄”四位名家的身世背景和文学特点,以此帮助我们从更高的层次上理解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庄子     
【作者】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代宋国蒙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概览】《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方向东教授师从徐复、钱玄、张芷先生等学习古籍整理与研究,在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完成了《〈贾谊集〉汇校集解》。后来又相继出版了《〈鬼谷子〉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庄子〉今解》(广陵书社,2004)、《〈周易禅解〉校注》(广陵书社,2006)、《〈大学·中庸〉注评》(凤凰出版社,2006)、《孙诒让训诂研究》(中华书局,2007)、《〈老子〉注说》(高等教育,2008)等文献整理与研究著作,发表过有关《周易》、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的王孝鱼整理本清郭庆藩辑《庄子集释》,在《庄子》相关领域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指出书中存在五大缺陷:一、底本的原底本存在先天缺陷;二、名义上的主校本名存实亡;三、事实上的主校本后天不足;四、参校本之《庄子札记》鱼目混珠;五、列入之《庄子阙误》张冠李戴,名不副实,实为讹误;再加上这个整理本还有一些校勘阙误。  相似文献   

10.
《庄子·齐物论》云:"其发若机括,其司是非之谓也."(《庄子集释》,郭庆藩撰,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一册,51页)  相似文献   

11.
【热点综述】2007年6月29日,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香港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四》(简称“《CEPA补充协议四》“)。协  相似文献   

12.
老子认为“道”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五十一章》)的,所以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 “道”是指客观自然规律,兼有“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二十五章》)的永恒绝对的本体之义。“自然”即天然,自然而然,指万物非人为的本然状态。老子认为,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以自然为法则。这就是老子对“道”的性质的概括。冯友兰先生指出,这构成了一条自然的不变规律。庄子继承和发挥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提出了“法天贵真”的主张,表现出重视自然、清淡、真诚之美的审美趣味。其含义有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13.
“三十辐同一毂”是帛书本《老子·道篇》中的一句(通行本在第十一章)。余明光教授在其《黄帝四经与黄老思想》第四章《老学的代表作——帛书〈老子〉》中,谈及“《老子》成书的时代”之时,征用本句,认定“‘三十辐共一毂’的车子在春秋之世是没有的,只是到了战国中期才出现,但不普遍,到了战国晚期才成为定制,据此《老子》书只能产生在战国时代,而不可能产生在春秋之世。”①笔者不能同意余先生之说,今不揣冒昧,谈出己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悦"读书目】《呼兰河传》【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生于黑龙江呼兰河畔。在不到32年的生命里,她留下了近70万字的创作。【内容简介】《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感的"回忆式"长篇小说。全书共七章: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枝人物。  相似文献   

15.
魏连科先生编的《汉书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79年版)给《汉书》和西汉史的研究带来很多方便,但也有些疏失,张如元先生有《〈汉书人名索引〉疏误考辨》(载《中华文史论丛》1985年第1辑)、《〈汉书人名索引〉错误举例》(载《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二文有重叠之处),马斗全先生有《〈汉书人名索引〉订误十四则)(载《文献》1992年第1期),订正了《索引》的许多疏失。我在使用《索引》时,也发现一些问题;读马先生的文章时,又发现有两则恐怕是马先生之误,在此分别提出来讨论。  相似文献   

16.
<正>【评议论著】竺欢《〈开明国语课本〉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5安娜《开明版国语课本对当代语文教育的借鉴和启示》,青海师范大学,2015丁晓琳《〈开明国语课本(初小)〉范文系统研究》,聊城大学硕士论文,2015赵庆娟《〈开明国语课本〉选文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朱云《〈开明国语课本〉选文系统研究》,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15  相似文献   

17.
【题记】新安小学超越学校本意,具有象征品味。它象征民族气节,象征人类品质。新安小学是世界历史的旷世之作,惊世之作。(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赵恺《〈与天簌同在——我的教育诗:刘友开教育教学研究诗集〉序》,吉林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相似文献   

18.
邓书欣 《作文》2023,(12):43-44
<正>一、《五石之瓠》的比较分析内容(一)宋人对“不龟手之药”的用法与客对“不龟手之药”的用法在《五石之瓠》中,庄子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宋人善于制作使手不皲裂的药,世代进行漂洗衣物的工作。这是“不龟手之药”的一个用途。客在听说宋人拥有使手不会因受冻而皲裂的药,就将药方购买献给吴王。在吴国与越国的战争中,吴国的战士因为使用了“不龟手之药”,士兵的手不会因为受冻皲裂,所以拥有了打胜仗的重要条件。这是“不龟手之药”的另外用途。  相似文献   

19.
【设计说明】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选录了《论语》全书521章中的174章,按主题分编成十五课,每一课集中了《论语》中各章各节孔子有关这几方面的言论、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思路】《舞动的北京》选自《语文》(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课文采用记叙与说明相结合的方法介绍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徽,让学生对会徽有所了解的同时,感受灿烂的中华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