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从传播学研究的角度研究沙式武术传播内容。研究认为:沙式武术传播内容的体系丰富;技术特点是奇、巧;传播内容的混合与单一传授等在沙式武术传播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和逻辑分析法等,从传播学研究的角度来研究沙式武术传播者对沙式武术广泛传播的影响。研究发现:沙式武术传播者的谨慎收徒与大众辅导,传人与传播者的双重身份,传播者积极的传播态度与赢效因素中的权威性和可信性等,是沙式武术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传播学研究的角度分析沙式武术发展中传播类型的情况。研究认为:沙式武术传播过程中主要是以家族和组织(官方与民间)两种传播方式;在传播类型上以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为主,组织传播为辅,传播效果较好;大众传播与网络传播运用的还不足;与在国内外传播较好的陈式太极拳在传播类型上相比,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4.
媒介是传承人类文明的最重要的物质载体。社会已经被纳入了大众媒介之中,大众武术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了大众媒介在大众武术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社会传播是大众武术传播的基础;社会传播是促进大众武术传播的推动力;社会传播影响着大众武术流行现象的兴衰。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阐释了武术艺术,提出了武术艺术对武术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影视媒介高科技新形式的载体作为传播工具的价值,探讨武术与影视的契合与相互依存的价值,为武术艺术的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改革开放以来武术表演节目和武术表演市场为切入点,以改革开放以来对武术表演影响较大的武术表演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武术表演节目的优缺点,提出对武术表演及武术表演市场的一些建议。对武术表演的创设,武术的传播及武术文化的推广具有积极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武术杂志是武术传播的重要媒介,文章以《中华武术》为个案,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总结了武术杂志近30年来传播内容流变之缘起。研究认为,国家关于武术发展的方针政策深刻影响着武术杂志的武技传播内容;读者的需求引导着武术杂志的武技传播内容;武术杂志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迫使其不断变更武技传播内容;武术发展中的焦点事件促使武术杂志跟踪报道。  相似文献   

8.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武术国际传播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研究武术国际传播有关问题做一理论铺垫。研究表明,武术国际传播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武术传播者借助一定媒介向国外传递武术信息,以实现共享互动的目的。其概念中包含着传播要素,文章对这些要素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武术文化的传播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武术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传播手段和媒介,与此同时也给武术文化传播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借助SWOT分析方法,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武术文化传播进行分析研究。武术文化在大数据时代下自身拥有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指出在大数据时代,武术文化的传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借助大数据时代新闻媒体特点,以国家相关政策为指引,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建立协调完善的武术文化传播生态,扩大武术文化传播维度,以促进武术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我国武术的文化内涵入手进行学习、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武术影视对中华武术传播的影响作了一些综合性分析,从而厘楚武术影视与武术传播之间的关系,为两者之间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沙氏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家沙国政先生在继承中华传统武术优秀内容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努力开拓创立的武术流派。文章从沙氏武术形成的背景、条件、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对既保留有传统武术的优秀精华,又适应于现代竞技武术表演比赛规则的沙氏武术流派进行了研究,对新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影像媒介为武术传播提供的基本条件,在视觉文化下,武术以其独特优点与视觉媒体的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现代传播特点的文化形态——武术视觉文化。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调查研究等研究方法,对武术的视觉文化传播做了释义:"在传播当中,武术内容转化成影像,形成的感性直观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整体勾勒出武术视觉文化传播的谱系。基于传播心理学、视觉理论、传播学、符号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运用武术影像的符号语言,揭示视觉文化传播映射出来的一些理论,使其成为破译武术内容的时代追求,从而形成武术视觉文化的谱系脉络,完善武术传播理论。在改革与创新的基础上,在武术视觉传播中塑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话语体系,形成特定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新媒体时代下,探寻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对于增强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研读、文本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的机遇、挑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新媒体在丰富中华武术话语的内容体系和表达体系,拓宽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主体、形式和渠道,增强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实效性方面为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机遇。同时,新媒体时代提升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也面临媒介依赖过度、数字鸿沟现象、碎片传播与话语狂欢等方面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增强中华武术自身实力,丰富大众媒体传播素材;优化武术传播人才队伍,提升话语主体对话能力;重构武术传播话语体系,消弭跨文化交流屏障;打造武术国际赛事品牌,增强中华武术文化吸睛能力;细分新媒体用户传播场域,营造和谐网络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4.
基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探讨体育电商直播中的新型身体消费机制。研究发现:消费者对体育电商主播的身体形象进行符号化消费、直播间为主播和消费者的身体符号化呈现提供了消费情境、主播与消费者双向的具身参与互动助推身体符号化消费行为。据此提出体育电商直播中的身体消费实施路径:充分发挥体育电商主播的身体符号化优势、积极打造观赏型和参与型的符号化消费情境、强化主播与消费者的具身符号化互动体验。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用传播学的理论阐述了普通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五大因素,并调查分析了普通高校武术文化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路径、受传播和传播反馈的的现状,旨在探讨普通高校传统武术文化科学有效地传播的最佳策略,以期推动我国高校校园武术文化的传播进程,弘扬中华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新媒介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以传播学、人文学等交叉学科理论知识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文本解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的传播困境、传播机遇及传播路径进行分析论证。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传播在新媒介背景下面临着西方体育文化冲击、发展空间窄化、文化认知偏离等问题和窘境。而新媒介也为中国武术传播带来新契机,建构了中国武术文化记忆,增强民族认同感;挖掘了中国武术文化内涵,满足现代社会需要;打通了中国武术文化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提供文明道德涵养。消解中国武术传播的困惑还需树立"开放包容"意识,打造武术文化特色;利用新媒介传播技术,拓宽武术传播空间;发挥新媒介育人功效,培养正确武术认知。新媒介迥异于传统武术传播媒介,为中国武术建构了新的传播路径,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武术未来发展的传播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