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博藏《后金覆育列国英明汗努尔哈赤委任靖安堡住民孟安邦为一堡千总管理新旧人民敕谕》《后金天聪四年七月十一日金国汗黄太吉与海岛刘兴治等告天盟书》《后金天聪四年金国汗致朝鲜国王书》《后金天聪十年二月初二日金国外藩各蒙古贝勒奉朝鲜国王书》等,原藏盛京皇宫崇谟阁,极可能是《汉文旧档》原件。其中前两件,清末锡良跋认为分别是清太祖、太宗手书。笔者考证认为:二者系1900年沙俄军侵驻盛京皇宫两年间流出,金梁"以重金得之外人手"。《勅谕》为天聪八年三月初一日颁,与太祖无关。它们作为乾隆三十二年"奉旨交出由内阁查进旧档案一匣"中旧物,当时乾隆帝并不认为是太祖、太宗手泽。140多年后的锡良不谙清初档案文书,题跋不具文物鉴定意义;应为时任文馆官范文程及其属下"撰拟"汉文底本,蕴含明清兴替之际重要历史信息,依然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2.
《清德宗实录》光绪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谕军机大臣等 :“有人奏酷吏滥动非刑逼伤妇女一折。据称 ,库伦办事大臣衙门司员 ,承审已故札萨克台吉车林多尔济之妻妾争产一案 ,拷讯札萨克之妻 ,擅用酷刑 ,肢体成废。又复妄造供招 ,拖累多人 ,请饬查办。等语。著桂斌确切查明 ,据实具奏。原折著钞给阅看。将此谕令知之。”1 四月十四日再谕桂斌等 :“承审已故札萨克台吉车林多尔济之妻妾争产一案 ,务当就案论案 ,据实奏结。”2 五月二十一日谕内阁 :“前据已革御史敬佑奏库伦办事大臣衙门 ,承审已故札萨克台吉车林多尔济之妻妾争产一案 ,……此…  相似文献   

3.
有明一代,历朝皇帝均“命儒臣编纂实录”,将前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作详细记载,并在《实录》的基础上,“采辑皇考言行政事之可师可法者以为宝训”。“实录以备纪载,宝训以贻典则”,当朝皇帝“既以存诸心,力诸行,又望后之子孙皆尊之如典谟,一代之制存焉,不可或废也”。《宝训》“盖取诸实录所记”,集《实录》之精华汇编而成,既便于当朝皇帝“朝夕览省”,又可垂教于后世。 明代皇帝,除了被成祖篡位的惠帝、被英宗“夺门”废黜的代宗和“亡国之君”思宗崇祯三人外,其余历朝均有《宝训》。万历三十年春付梓的《新镌官板皇明宝训》辑录自太祖(洪武)至穆宗(隆庆)十朝皇帝的》。其后又续修了神宗(万历)、光宗(泰昌)、熹宗(天启)三朝的《宝训》。其中太祖的《宝训》篇幅最长,达253页;在位仅一个月的光宗(朱常洛)《宝训》最简,仅存6页。 《明熹宗宝训》是从《明实录·熹宗实录》87卷中选粹而成的。现在见到的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本《明熹宗宝训》(载《明实录》之100册,下称“校印本”)是个残本,计53页。旅顺博物馆藏之《明熹宗宝训》(下称“馆藏本”)计17页,皆为“校印本”所未收者,故而弥足珍贵。今述其要以使世人知其梗概,俟《明实录》有再版机缘,或可尽补缺之绵薄。  相似文献   

4.
《国朝献征录》是明代史学家焦竑的重要著作,该书史料丰富,考证翔实,颇为明清两代史家推崇。然书中所收传记多采自他人作品,难免有传抄之误。今兹就其书中一处人名错误予以考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王明清在《挥麈录·前录》卷二中云:“唐朝崔、卢、李、郑及城南韦、杜二家蝉联珪组,世为显著,至本朝绝无闻人。自祖宗以来,故家以真定韩氏为首,忠宪公家也。……东莱吕氏,文穆家也,……皆为今之望族。”宋代吕蒙正于太宗、真宗两朝三度为相;吕夷简为真宗的参知政事,仁宗的宰相;吕公弼为英宗的枢密副使,神宗皇帝的枢密使;吕公著为神宗的枢密使,哲宗朝的宰相;吕好问  相似文献   

6.
康熙创制     
<正>清代皇帝巡幸盛京回乡祭祖意起清世祖福临,虽筹划数次但终未遂行成为遗憾。康熙皇帝于康熙十年(1671),第一次巡幸盛京,开启清帝东巡之始,之后又分别于康熙二十一年、三十七年两次回归故里,创立了清帝东巡定制及各项活动仪轨,后嗣皇帝遵循并发扬光大。根据辽宁省档案馆所藏《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及"盛京内务府文书档案"记载,我们还原康熙皇帝东巡创制过程。康熙九年九月初二日,玄烨颁谕礼部明志东巡缘由,不替父亲完成东巡祭祖夙愿寝食难安:"太祖高皇帝创建鸿图,肇兴景  相似文献   

7.
清内弘文院大学士宁完我史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完我,字公甫,辽阳(今属辽宁)人.努尔哈赤时期被俘入后金为奴,隶汉军正红旗.天聪三年,皇太极开设文馆,宁完我以通文史入值.其后,渐为皇太极倚重,擢升参将.关于宁完我在天聪十年二月十五日,突然被革职的原因,据<东华录>记载:先是,宁完我"从征北京时,留守永平.以赌博为李伯龙、佟整所首.审实拟罪,上宥之,屡谕不改.后复与大凌河归附甲喇章京刘士英博.为士英家人所首,审实革职,追夺赐物,解任,仍给萨哈廉为奴."[1]121天聪十年正值皇太极称帝前夕,许多典章制度都急需创建或改进.宁完我向以精通汉族文史著称,正是皇太极所需重用的臣子,何以突遭此残酷的政治打击?宁完我赌博理应受罚,但也不至于一废十年.  相似文献   

8.
袁督师之死因,是袁崇焕研究中至为重要又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明末清初的文人,盖从袁崇焕个人责任去找答案;民元以来的学者,则从崇祯帝、明奸臣和天聪汗的个人恩怨去找答案。本文则在肯定前此研究的基础上,试以袁崇焕孤耿刚廉性格与崇祯帝刚愎暴戾个性之矛盾冲突作视角,解析袁崇焕被含冤磔死之因。 一 将袁崇焕之死因归于其个人“罪责”一说,盖源自崇祯帝给袁督师的谕加之罪。《崇祯实录》记载:“谕曰:袁崇焕付托不效,专恃欺隐,市粟、谋款、不战,遣散援兵,潜移喇嘛僧入城,卿等已知之,自当依律正法。今特流其妻子、兄弟,余不问”。加给袁崇焕的“罪状”共八条:“专恃欺隐”、“市米资盗”、“谋款诱敌”、“斩帅践约”、“纵敌长驱”、“遣散援兵”、“携僧入城”和“付托不效”。以上八条,多文已作分析,兹再略作评判。  相似文献   

9.
南宋马廷鸾《碧梧玩芳集》卷二《诏》收有以下诏令:奖谕御前诸军都统制利州路安抚使知兴元府吴拱诏省四川宣抚司奏,卿发卒助修兴元府渠堰,宣力最多。岁有丰凶,在天时而难必,地无肥瘠,顾人力之何如。惟水利之能修,则金穰之可望。乃眷西南之境,昔称下上之田,繄尔先臣,暨而叔父,皆以继武整军之暇,不忘务农重谷之心。卿既践世官,仍遵家法,率万兵而省徭役,缮六堰而固堤防。穿郑白之渠,在今奚愧,通褒斜之漕,异彼徒劳。阅奏载嘉,注怀弥厚。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二六五《吕蒙正传》载:蒙正初为相时,张绅知蔡州,坐赃免.或言于上日:“绅家富,不至此.特蒙正贫时勾索不如意,今报之尔.”上命即复绅官,蒙正不辨.后考课院得绅实状,复黜为绛州团练副使.及蒙正再入相,太宗谓日:“张绅果有赃.”蒙正不辨亦不谢①.  相似文献   

11.
光绪二十四年(1898),清政府因《马关条约》规定的最后一期赔款即将到期,深恐再举外债不免为列强所挟持,决计不借洋款。根据右春坊右中允黄思永请造自强股票,筹借华款之议,拟由户部印造“昭信股票”,发行全国各地,向官绅商民筹措款银,以偿外债。此为中国首次发行的近代形式的公债。现将馆藏户部奏准施行的昭信股票章程等史料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12.
公元五世纪前后,我国古典目录学史上曾一度“百花齐放”,阮孝绪的《七录》勘称为一朵争红斗艳的奇葩。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县人。生于公元四九七年,卒于公元五三六年。《梁书、列传第四十五》说他从小就热爱典籍,“年十三,遍通《五经》”。他自己在《七录序》中也说;“孝绪少爱典籍,长而弗倦”,院孝绪在壮年时期,不求功名、杜绝交游,潜心于目录学之研究。他想通过治目录之学来“成穆穆之功,致荡荡之化”。因此,《七录》乃是院孝绪的刻意之作,也充分地反映了他本人的目录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中韩文化交往历史远久。据伏胜《尚书大传》、司马迁《史记》及班固《汉书》等记载,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箕子于朝鲜,中华文化便传及韩国。韩国古代典籍对此也屡有记述。如公元1428年,李朝文臣卞季良奉命撰《箕子庙碑》,引国王李世宗传旨称:"吾东方文物礼乐,侔拟中国,迨今二千祀,惟箕子之教是赖"(见《世宗实录》卷40)。后来,李朝学者也每每述及之(如徐居正《东国通鉴》等)。直至清代末年以前,中韩两国在学术、思想、政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与档案文献编纂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马迁(前135~前87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司马迁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萌芽于档案文献编纂的最初实践,具体表现于编纂《史记》。一、司马迁档案文献编纂思路的实践:《史记》(一)“整齐百家杂语”司马迁整理史料工作的最大贡献,就是把皇家图书馆的藏书通过阅读进行了筛选,就如他自己所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运用这些文献资料以便“厥协  相似文献   

15.
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省分府诏书中的五府分区方案,《明太祖实录》《皇明诏令》《皇明诏制》所录均不同,此三种诏书文本又皆与洪武二十六年《诸司职掌》所载不同。学界认为,从洪武十三年到二十六年间,明朝或因增设都司,或因分合事权,而调整了分统都司方案。但是,四处载录的具体区别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方案与都司增设或事权分合皆无直接关系。三种诏书文本的区别,在于江西、广西、广东等三个字近、地近的都司之异同,这应源于传抄、誊录或刊刻的讹误,或定稿时的擅自改动。收录三种版本的《明太祖实录》等书的可靠程度、诏书文字准确程度、方案与后代方案接近程度,排序吻合,可知三书所载诏书皆非原文,洪武十三年执行的五府分区方案,就是洪武二十六年《诸司职掌》方案,从未发生过调整。此例或对判断存世明代诏书的准确程度,与文字错讹对理解史实的影响程度,提供一份参照。  相似文献   

16.
乔亿(1701—1788年),字慕韩,号剑溪。清代宝应(今属江苏扬州市)人。乔亿出生书香门第之家,祖父乔莱,曾任康熙内阁中书舍人、翰林院编修等职,晚年潜心治学,又喜汲引人才。乔莱古文师汪琬,极受时人推许,著述颇丰,有《系辞》、《乔氏易俟》、《崇祯长编》、《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宝应县志》及《古文分类粹编》等,他还善诗、词、曲,生平与王士禛友善,常切磋酬唱,乔莱作品全部收在《南归集》、《直庐集》、《石林赋草》、《白田唱和集》及《香雪亭新编耆英会记》等集中。乔莱一生为人豁达正直,史称"卒之日,朝野莫不悲之。"  相似文献   

17.
馆藏外务部全宗档案中,存有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于同治二年汇造的《总税务司赫德信函总案》清档一册,其中辑录了赫德咸丰十一年至同治二年间致总署函札十九通及总署复赫德函札三通。其内容涉及通商贸易中之立关收税、置买轮船及中外交涉等事宜以及对太平天国的一些看法。对研究咸同之际清政府的洋务政策和赫德本人及太平天国起义颇具参考价值,现予刊布。  相似文献   

18.
《航海》1983年第5期载志诚同志的《郑和九下东西洋》,较详细地概述了郑和一生的远洋航行事迹,然而该文没把郑和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的旧港(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一带)之行统计进去。此次航行见于正史记载的就有三处: 《明成祖实录》卷一百二十八。二十二年正月甲辰,旧港故宣慰使施进卿之子济孙遣使丘彦成请袭父职,并言旧印为火所毁。上命济孙袭宣慰使,赐纱帽给花命带金织文绮袭衣银印,令中官郑和赉往给之。《明史·列传一百九十二·郑和传》: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郑)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  相似文献   

19.
旅顺博物馆藏有一批近代重要学人的信札,已陆续在《文献》杂志刊发了王国维、劳乃宣的部分书信,今将柯劭忞致罗振玉信札23通整理刊布。柯劭忞(1850—1933)山东胶县人,字凤荪,又作凤笙、凤生,号蓼园。清光绪十二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湖南学政,湖北及贵州提学使,京师大学经科监督代理总监督,山东宣抚使,督办山东全省团练大臣等职。精于经史、训诂、金石之学。1914年后,任清史馆代馆长、总纂,指导并亲自参加撰写工作。所著《新元史》257  相似文献   

20.
刘向     
刘向(约前77—前6)西汉沛(今江苏沛县)人。本名更生,字子政。宣帝时拜郎中、给事黄门,迁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以参奏外戚、宦官专权获罪罢免。成帝时更名向,拜中郎,迁光禄大夫,受昭领校中秘藏书,自校经传、诸子、诗赋。每一书合诸本校勘,“凡经书皆以中古文校今文,其篇数多寡不同,则两本并存,不删除重复”。“凡诸子传记,皆以各本相校,删除重复,著为定本”(《古书通例》)。“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汉书·艺文志》),名为“叙录”。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