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孜州藏族习惯法的特征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孜州藏族习惯法是甘孜藏族民间强制性的准用性规范.其作为一种社会存在,被特定的社会群体所选择、采纳、共享,成为甘孜州藏族人民共遵共循的行为准则.本文采用文史资料收集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着重阐述了甘孜藏族习惯法在禁忌、宗教保护社会生产生活、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并对其特征与功能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多元文化视野中青海藏族的农牧业生产及习惯法规范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和人类学视野中的民族习惯法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多层面的态势,本文在田野资料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探讨青海藏族农牧业生产及遵循的习惯法规范.我们的阐述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多元文化视野下青海藏族的生计区域划分;习惯法规范在农业和牧业生产活动中的实践,进而对农牧业生产方面的习惯法规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作出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3.
由于客观存在的部落族群生活的多元化,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的风俗习惯的稳固性,使得藏族地区习惯法与国家法并存的现象始终存在,从而在适用过程中二者之间产生的冲突也相伴而生。寻找合理的冲突解决路径,是化解藏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适用冲突的必要前提。文章认为,应当在承认民族文化多元的前提下,坚持国家法治化目标的实现,把藏族婚姻习惯法逐渐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才是最终解决冲突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4.
由于社会生活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化是法律多元化现象客观存在的重要原因。藏族婚姻习惯法早已成为藏民族风俗习惯和法律观念的一部分。这些独具特色的婚姻习惯法有些与国家法相冲突。我们认为,应当在维护文化多元的前提下,承认民族习惯法对于国家法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山学院学报》2014,(4):74-77
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关系是当前法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法律多元理论的支撑下,学者们探讨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对立与统一,寻求民族习惯法研究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作者通过对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回龙村的调查发现,民间纠纷调解是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综合作用的过程,是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进行良性互动,解决民间纠纷、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6,(7):62-66
习惯法是城乡民间自生秩序的一部分。不充分制度供给的环境下,民间金融依仗的习惯法暴露出有待提升利用的一面和有待从深层次消除的一面。梳理民间金融及其附着的习惯法,正视深层机理,以充分的制度供给引导其良性发展,或者以正规金融机制融合部分民间金融而发展,是合宜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7.
李虹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4):128-130
藏族地区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发展的限制,在规范形式上存在着多元化,如何整合和协调藏族习惯法和制定法之间的关系成为藏族地区民族法制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从系统论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来分析和解读藏族地区各个规范形式,通过建立一定的中介机制来促进藏族习惯法与制定法之间的互动和联系,发挥藏族地区法律规范的整体功能和优势,并从法治大系统吸收必要的养分,进行信息交流与互动,从而改善国家法制进程与民族地区法制建设的不平衡状况,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社会整体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藏民族主要聚居在西部的山区或高原,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而藏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法,对于藏区生态保护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藏区习惯法包含诸多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藏区的禁忌、信仰、部落习惯法、生活习俗等方面。本文分析藏族传统习惯法的特点,并对环境保护的贡献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在广大藏区存在着丰富的习惯法,尤其是环境保护方面的习惯法更为突出,其广泛存在于各种官方命令、宗教教义、禁忌以及部落内部规定当中。藏族环保习惯法具有重要的文化及实践价值,因此,有必要将其通过地方化立法的路径与国家法整合,充分发挥其在现代法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对民间法特征及民间法基本概念进行分析是探讨民间法其他问题的前提。从外在特征看,民间法普遍存在;从历史维度看,民间法是客观的。同时由于民间法主体存在差异,民间法又是独特的和自足的。民间法和习惯法不同,但是民间法有习惯性;民间法与国家法不同,但是也具有国家法某些特征。民间法是独立于国家法和习惯法之外,自发形成的并有社会权威管理和约束的,总结某些习惯性规范并内涵有统一权利义务观念的行为规范。民间法是介于国家法和习惯法之间的一种类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中,作为政府主导下的、大规模移植西方法的中国制定法,由于没有得到深入展开,大众对习惯法更为熟悉和习惯性选择,在制定法自上而下的推进过程中往往存在权力间的冲突.而冲突的实质是如何协调民间习惯法与制定法的关系问题.从分析民族习惯法的概念入手,阐明其在社会现实中的价值,展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相对合理统一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2.
习惯法在行政法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惯法是介于习惯与国家法之间的民间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行政习惯法包括普通习惯和行政机关处理问题的习惯.成文法自身的局限性和行政习惯法的功能决定了习惯法应该是行政法的渊源.但由于行政习惯法自身的局限性,它只能是非正式的和辅助性的法律渊源.  相似文献   

13.
整合藏族地区多元化法律制度的理念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地区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地域发展的限制,在规范形式上存在着多元化,如何整合和协调藏族习惯法和制定法之间的关系成为藏族地区民族法制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建立相关的制度之前首先要确立的是一种理念和精神,整合藏族地区多元化的法律制度关键是要建立效益的理念、和谐社会的理念和法律多元化理念。  相似文献   

14.
论吐蕃法律的文化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蕃是七世纪初由松赞干布在青藏高原建立的奴隶制政权,前后经九代赞普,历时200余年,势力最强大的时候,辖青海诸郡及西域、河陇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缘环境决定,在吐蕃法律初创之际,吸收了印度和中原汲其它民族和地区的法化,结合藏族的习惯法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吐蕃法律化。这主要表现在:佛教法与世俗法紧密结合;唐朝、吐蕃法律化不断交流;法律与藏族伦理交融;保留奴隶制时代习惯法甚至氏族部落习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果洛藏族民事习惯法被当地民众极大程度地接受和需求,但同时也受国家制定法的影响,这使得该地区的司法秩序出现了相应的混乱现象,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认识到习惯法的存在价值,更需要建立健全使用机制,以正当的程序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习惯法作为内化于少数民族内心深处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民间规则,具有深厚的历史传承、文化根系和生存土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可轻视。黎族在长期生存繁衍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习惯法,而这与现存的国家法之间存在许多冲突和矛盾。本文拟从习惯法的角度出发,列举其在纠纷冲突中的表现,探寻其中缘由,分析国家法与习惯法失范与衔接,以求促进黎族习惯法与华夏法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7.
马德清的长篇小说《厚墙裂痕》从族群世系及其变迁、社会经济状况、社会制度及习惯法的运行情况等方面追述了凉山彝族历史文化的变迁,具有民族志的书写特征。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学者在民族习惯法的研究中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知识增长和理论进步.主要体现在重大学术事件的发生、标志性成果的取得、理论创新的突破三个方面.可以预期,未来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研究理论创新将更加深入,本土化趋势更为突出,民间法的实践更为加强,民间法的研究更加务实.  相似文献   

19.
藏族民间谚语反映了藏民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文化,是民间口头创作和文化遗产中的珍贵宝藏。在搜集大量藏族谚语的基础上,浅析藏族谚语的句式结构、韵律修辞、语言风格等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度戒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民间传授道教戒律的活动,也是培养民间道教传人的仪式;度戒还是进行伦理道德和法规范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度戒活动由固有的习惯法进行调整。度戒习惯法包括主体规范、组织规范、行为规范、仪式规范等,这些规范基本传留在当今金秀的山子瑶社会。度戒习惯法在培养度戒者和参加观看者成为遵规守约、遵纪守法的人方面具有积极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