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方哲学以分别之法将"存在"分立为"在"和"在者",其中"在"是对本体思考与努力的回答。教育本体问题是要认识教育其他问题而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在"与教育联姻的教育之在,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认识其三重内涵:在追问教育终极存在的过程中,谋求每一历史时期教育世界的统一性;追求教育终极解释的过程中,获得每一历史时期教育知识的统一性;追寻教育终极价值的过程中,寻求每一历史时期教育意义的统一性。教育之在自我批判的独特意蕴体现在追求"教育之真"、"教育之善"、"教育之美"和认识"教育之人"之中。因此,通过寻得"教育之真"、审视"教育之善"、实践"教育之美"和正确置位"教育之人"可以实现教育自身追求。  相似文献   

2.
<正>一、"三生教育"创新教育理念1.整体性教育"三生教育"是学生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排斥教育单一的工具性,倡导"教真育爱"的教育本真。"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和同学之间的教育,相互作用和科学行动,使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发挥教育功能。"三生教育"不是生命教育、生存教  相似文献   

3.
"人本"一词,从本原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之中的"本",实际上就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本位"、"根本"、"目的"之意。若从教育层面上来讲,它就是一种从哲学意义上产生的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我认为,人本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教育作为传承文明、启发心智、推动发展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千百年来,对社会发展发挥着巨大的功效和作用。必须以"人本"视界来透视教育功  相似文献   

4.
《庄子》是一本故事集,它的一个个故事就是一件件教育叙事研究,今天的教育叙事研究难与其媲美。其名篇《庖丁解牛》仅短短的366个字,就蕴含着"经验之塔"、"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视听理论和学习理论。庄子教育叙事结构与方式,包含着多种教育技术的实践模式和新教育技术方法。对教育技术与教育目的的关系,庄子阐述得也相当深刻。《庄子》是一处未开垦的教育技术处女地,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技术思想,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孙宇 《考试周刊》2015,(1):150-151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education"的译名,继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的帕卡德教授在19世纪初第一次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之后,就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讨论和研究。通识教育是指一种教育理念,一种面向所有人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的办学理念。它重在"育"而不在"教",它是一种人文性教育,超越了一切功利性和实用性。因为,通识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不是一件"物品"。因此,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而且能够促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6.
经亨颐是近代浙江籍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救国"思想产生于对环境的体认与对自身的省思,"纯正"的人格教育和"动"的教育是其"教育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浙江一师、春晖中学、浙江省立四中三个教育实体机构和浙江省教育会一个教育平台的"教育救国"实践活动,经亨颐发现在"国破山河在"年代,"教育救国"的力量有限。时代变迁后,"教育救国"有了"教育强国"、"科教兴国"等新内涵。  相似文献   

7.
"宽松教育"是一种通过给学生提供宽松氛围以培养其生存能力、创新能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宽松教育"的演进可以区分为"局部实施"、"全面实施"及"调整"三个阶段;为确保"宽松教育"目标的达成,日本政府围绕教育内容、教育时间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总体来看,"宽松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宽松教育"是疗治现代教育痼疾的一次探索。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宽松教育"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宽松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某些失误。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真谛     
"教育"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对生存的超越,是师生之间精神与精神的相遇,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碰撞。教育包含着"教"和"育"两个层面的含义;"教"是前提,是基础,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当着一个传道者,授业者和解惑者的身份,教授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而"育"是核心,是教育的本质,重在育心、育情、育智、育行。"育"不是像园丁那样依据自己的经验,提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条件后的"静观其变",而是一种过程,是师生主体间展开的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这样,从传统教育的"管"字当头,到"教"字当头;从"奴化"到以"育"为本质的对话教育,正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升华,教育真谛的所在。  相似文献   

9.
杨中介 《中国教师》2009,(20):43-46
<正>一、个性化教育新趋势在当前国内个性化教育浪潮上,引领时代走向的代表就是学大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学大教育"或"学大")。学大教育创造了一种被家长和媒体称之为"现代私塾"的全新的教育模式——"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学习方案"。  相似文献   

10.
美籍华人蔡美儿的一本介绍自己育儿经验的《虎妈战歌》,引发了一场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辩论,誉之者认为"虎妈"式的严厉教育对过分崇尚自由、尊重个性的美国教育简直就是一颗"精神原子弹",贬之者认为"虎妈"式教育是对儿童的虐待和摧残,甚至说成是"中国母亲的悲歌、中国教育的哀歌"。笔者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虽然对中、美教育孰优孰劣谈不上有什么高见,但是对这种"虎妈式教育"现象却是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大学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作为20世纪末最具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教育理论的构建与教育实践的运行.它对现代学校德育既是一种严重的挑战,也同时为大学德育带来了清新的空气.本文从后现代视角出发来审视大学德育,分析了后现代思潮对大学德育的冲出,进而提出后现代主义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开放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江苏电大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教育是基于网络环境和开放条件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在开放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一种必然趋势.开放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以创新的理念和思维,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思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教学改革为主要依托,以网络环境为基本载体,以校园文化为重要手段,以实践教育为有机环节,以自我教育为内在动力,以有效机制为制度保障,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补,网络教育与常规教育并举,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共进,全面提升开放学员综合素质,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以建立面向本科生的开放性化学实验室为起点,通过改革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实验内容、实验时间探索传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实验内容具有探索性,学生对实验时间有主导性,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科研热情的新型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歧路灯》通过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兴盛衰败,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阔公子,由于父亲去世太早,母亲娇惯纵宠,结交市井无赖,沉溺于嫖赌生活,以致家道败落,最后穷愁潦倒。由于现实不幸的教训,这才接受别人的劝告,翻然觉悟,痛改前非,最后走上重振家声的道路。告诉人们教育青少年的重要性,及家庭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不能替代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必须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将家庭教育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以龙岩市教育与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用地布局为实证,基于市域和城市两个层面,通过新型网络联通体系在交通网络体系作用下的空间结构分析,指出新型网络联通体系将教育公共服务空间扩展为“集聚与扩散”新模式,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空间扩展为“点状与网状”新形态,提出以“智慧城”为载体的“教育城”与”健康城”等城市公共服务用地空间扩展模式新理念,为城乡建设管理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发展新世纪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保持教育发展均衡性的需要,也是为当地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准确定位,普教职教两手抓,两手都要抓好。职业院校必须要深化改革、创建特色、提高质量,以不负于历史的重托。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对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多样性认识上的深化和还原,是对定位不清的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的明晰和纠正,而并非凭空创造出来的一种高教模式。它不是人才类型或院校类型,而是一种教育产品类型。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不是新建本科院校的专利,任何符合条件的院校都可以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在内在质量上应体现为普通高中教育性质的充分体现与使命的全面落实。在多维度认识视野中,当代普通高中教育是再生产"普通人"的普通教育,是为"未完成人"终身发展奠基的高层次基础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后移进程中的大众教育,是主动适应受教育者升学与就业需要的预备教育,也是基于准成年人身心特征的多样化选择性教育。当代普通高中教育的上述性质与使命集中指向素质教育。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是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与文化品位的惟一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0.
班集体心理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班集体心理教育是关于心理教育实践的有益探索,是优化高校育人环境的有效途径。班集体心理教育以集体教育理论和团体动力学原理为依据,借助团体心理教育技术,充分挖掘传统教育的优势因素;它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系列活动,创造性地把班集体建设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解决心理教育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