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对"乌托邦之灵"的追索是布洛赫早期思想的一个显著特色。在他的《乌托邦之灵》中,布洛赫将这种追索建基于过程哲学视域内的"尚未"概念,借助"生活瞬间的黑暗"这一宗教神秘主义意象,把最终的希望指向了主体内在化的自我相遇。这种自我相遇是乌托邦之灵对没有超越者的超越,是回归灵魂深处的自我救赎。布洛赫的这一思想,看似玄妙,实则颇具现实考量。  相似文献   

2.
在如何对我国古代有着强烈宗教色彩的戏剧进行界定和命名这一问题上,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着三种意见:"仪式戏剧"、"祭祀戏剧"和"宗教戏剧".无论是"仪式戏剧"还是"祭祀戏剧",在界定这类戏剧时都失之偏颇:强调了其宗教祭祀仪式功能而忽视了它们对于宗教义理和信仰的宣扬;强化了其宗教意义而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它们的艺术本质.而"宗教戏剧"概念,则避免这两方面的不足,既能正确地把握这类戏剧的艺术本质,又能全面地反映出它们所具有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3.
在对马克思有关宗教本质问题的认识上,长期以来存在着"自我意识说"、"虚幻反映说"、"鸦片说"等观点。马克思对宗教本质的论述,并不像某些学者所说的是可以用一两句话来概括的。实际上,在马克思的眼里,宗教就是一个多层次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4.
综观历史上对"宗教"所下的定义,不下数千种.但从本质上说,宗教到底是什么呢?她是不是会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而最终消逝于世呢?本文将宗教理解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就形式而言,宗教是历史的产物,在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消亡;但就本质来说,宗教是"终极关怀",她将伴随整个人类社会.本文通过对马钰入道的个案分析,来探讨宗教存在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5.
宗教本质的探寻——重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的本质问题是宗教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是研究“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的基本前提。马克思曾提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论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现的基础.形成宗教“鸦片”本质论。然而,这是一种误读,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引发对宗教认识的诸多困惑。实际上,马克思对宗教本质没有明确、简洁的论述。而是蕴涵于其科学的无神论当中;他科学地扬弃了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理论。通过揭示宗教的世俗基础来说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和存在的合法性及其宗教功能的多重性,并革命性地指出了宗教消亡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宗教与科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科学同属于人类社会意识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对立的。由于科学发展水平不同,二者的关系经历了混沌相处、宗教压制科学、科学的发展冲击宗教、宗教被迫调整对科学的态度等几个阶段。本文通过对这几个阶段的历史考察,探讨了二者关系的发展走向以及我国现阶段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宗教学诞生以来关于宗教本质一直争论不休,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的"精神鸦片说"在影响我国很长时间后引起争论,吕大吉提出的"四要素论"虽得到较多赞同,但仍有可议之处。本文认为,宗教是在人类社会一定阶段存在着的对超自然、超人间力量崇拜和信仰的精神文化系统,它作为形形色色的终极关怀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宗教旅游本质的界定对研究宗教旅游十分重要,目前对宗教旅游本质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鉴于此,选择哲学的视角对宗教旅游本质的阐释是相当必要的。宗教旅游的本质可划分为宗教旅游的特殊本质与宗教旅游的一般本质,其本质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以信仰为特色的宗教文化熏陶、以宗教伦理为基础的道德培养、以宗教建筑等为外壳的环境唯美。从而揭示了宗教旅游的内在本质关系,即神秘性与参与性的统一、文化性与体验性的统一、艺术性与观光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浅析宗教世俗化的性质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的世俗化从本质上来讲是社会的理性化和理智化过程。从宗教的基本要素方面来分析,宗教世俗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宗教意识观念的现世化、宗教组织的现代化和宗教行为的简化三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的宗教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历史有长有短,有简有繁,但作为同一类事物,它们必然有着一些共同的东西。宗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研究宗教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并在此基础上把握由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宗教特征及其社会功能,从而对宗教这一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任何事物都客观地存在着现象与本质两个方面‘本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构成事物各个要素的内在联系。关于宗教的本质,历史上的思想家和学者、宗教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导出了众多的、彼此相互矛盾、甚至对立的结论,更有甚者,拒绝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一、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在世界观上是根本对立的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着人们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是颠倒的世界观.这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一切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本质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着人们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是颠倒的世界观。这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一切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本质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认为,在世界观上,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布洛赫要求重建作为解放与革命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他发现人的希望、梦与美好未来的理想等事件是对一个自由的、非异化状况的预言,"尚未"逻辑揭示出当对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展开批判时,并不仅仅意味着解蔽与祛魅,它同时意味着显露与发现蕴藏其中的革命潜能。布洛赫对革命主观条件重要性的强调,可以看做是对客观经济决定论的马克思主义的反拨。他借助具体的乌托邦范畴成功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暖流"与"寒流"、社会主义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紧密结合在马克思的革命事业当中。  相似文献   

14.
宗教情感是宗教意识在情绪、情感上的反映,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敬畏感、神秘感、依赖感、罪恶感、羞耻感、安宁感和满足感等,正确认识宗教情感有益我们把握宗教的本质和核心。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对湘西宗教的关注较早,在20世纪40-50年代,石启贵、凌纯声等苗族学者系统地整理了湘西宗教的相关资料。经过"文革"时期的沉寂,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宗教仪式环节中的符号分析、对宗教仪式变迁及其功能的考察、对宗教现象的艺术学研究等方面。尽管成果颇丰,还存在不足,在研究对象上多局限于宗教仪式、宗教现象等方面,忽略了宗教文化外化的物质实体——坛庙宫观寺院等宗教建筑;在研究方法上以田野调查、符号分析、历史考证等抽象描述为主,很少使用科学的量化分析研究。因此,有待加强运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对坛庙宫观寺院等宗教建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王小明 《培训与研究》2006,23(6):53-54,60
有学者认为,拜上帝会是中国化了的基督教,实际上,这夸大了基督教色彩。拜上帝会与基督教的表面联系看起来比较接近,实际上其内在联系上相去甚远。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场农民革命运动,民间信仰对他们的影响极为突出。拜上帝会的宗教思想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中国民间信仰。拜上帝会本质上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民间宗教组织。  相似文献   

17.
不是在一般意义上全面地探讨哲学与宗教的关系,而是从费尔巴哈对传统宗教、特别是对基督教之批判出发,意在阐明: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开启了建构新型宗教理论的反思,他将哲学视为宗教,将两者建立在同一的、人本学的基础之上,系统地阐发了一种无神论的宗教理念,凸显了宗教之旨趣在其本质上是"为了人"的。"为了人",这正是现代宗教的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宗教具有宗教意识、宗教组织和宗教礼仪三个基本要素 ,而邪教不具备宗教的基本要素 ,因而与宗教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们在同邪教的斗争中 ,一定要严格区分宗教与邪教的界限 ,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打击邪教势力。  相似文献   

19.
宗教这一社会现象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对于宗教的本质和作用问题,历来众说纷坛,观点不一,直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才对它的产生、本质和作用问题作了科学的说明.这就是:宗教是支配着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以虚幻的、颠倒的形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利用宗教,作为麻醉人民的鸦片,作为维护反动统治的精神支柱.因此宗教起着一种消极、反动的作用.但也应注意到宗教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也曾起过积极作用.比如:农民起义中的某些组织形式和口号,曾经是唤起民众的号角和旗帜.这表明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当然,消极因素占主要方面,积极因素处于次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宗教的产生入手,由宗教的本质探讨了宗教存续的必然性,进而认为宗教与科学并非必然是对立的,宗教也并非必然是非理性的,现代化对宗教的世俗化的的影响也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那么乐观或悲观,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当中高级宗教也自有其发挥建设性作用的余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