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成功的一部作品,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盖茨比的悲惨遭遇揭示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我们从故事的叙述者尼克和主人公盖茨比身上都可以捕捉到作家的影子。这两个人物分别代表了他人格中的两个侧面。本文拟从三个方面阐释盖茨比的"美国梦",并分析作家的人格在小说中的呈现。  相似文献   

2.
正《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影片是根据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在2013年5月美国上映。影片从尼克的视角出发,以一个第三者、旁观者的身份讲述与他为邻的盖茨比的故事。尼克与富豪盖茨比是邻居,他对这位富豪邻居充满了好奇,有幸的是他作为唯一一个收到邀请函的伴客去参加盖茨比每周举行的聚会。偶然的机会尼克得知自己的表妹  相似文献   

3.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菲茨杰拉德希望凭借《了不起的盖茨比》成为一名严肃作家,这也使得对作品隐含作者的研究具有了特别的意义。作品中叙述者尼克面对特定事件表现出不同态度,这背后是菲茨杰拉德借尼克之口表达自己的信仰,菲茨杰拉德分别利用"年轻"尼克和中年尼克之眼对盖茨比进行观察,最终直指整个爵士时代甚至自己的冷漠和造作失真。  相似文献   

4.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出色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史的完美之书。小说展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社会特色,当时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精神文明却堕落不堪,这一时代被称为"爵士时代"。小说从尼克视角出发,带我们走进盖茨比的生活,感受上流社会的浮华和空虚,见证"美国梦"的破灭。一阕华丽的"爵士时代"的挽歌,在菲茨杰拉德笔下如诗如梦,在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墨色浓重的印痕。  相似文献   

5.
菲兹杰拉德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严肃低沉的语气讲述了一战后美国空前虚夸的爵士时代所隐藏的悲剧。小说通过戏剧化的叙述人物尼克的讲述,使得故事情节紧凑,内容客观、真实,展示了菲兹杰拉德的艺术天才,为美国现代小说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美国20世纪文学杰作之一。作者巧妙地选择小说的第二主人公尼克作为小说故事的主要叙述者,使整部小说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本文认为小说中还有另一个隐藏的叙述者乔丹·贝克,她的叙述不仅起着补充小说故事情节的作用,而且还传达着作者的潜藏话语。  相似文献   

7.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反思了一个空前繁荣、物质过剩时代的美国梦的破灭,展现了美国梦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对男性人物(盖茨比、尼克、汤姆)的影响。尽管他们对自己的生活都充满了雄伟的抱负,但变质了的美国梦粉碎了他们的梦想。此外,菲茨杰拉德还运用象征手法描述了这三个特殊的男性人物;通过对这三个人物与菲茨杰拉德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在讲述自己的经历,盖茨比、尼克、汤姆实际上是作家个性特点三个不同侧面的反映,这也是小说之所以成功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了小起的盖茨比》中 ,令尼克既充当故事的主人公 ,又作为一位重要的叙述者 ,体现了作者成熟的艺术创作技巧。而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 ,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更深刻地揭示了主题  相似文献   

9.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尼克作为小说中的人物之一,同时也是故事的叙述者。本文从叙事学理论出发,在事实报道、价值判断和知识感知三个不同层面探讨尼克叙述的可靠性。本文分析发现,尼克叙述的可靠性在故事进程中并非始终如一,而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我们需要从叙述者、文本呈现、隐含作者和读者阐释之间的循环互动中挖掘尼克不可靠叙述的遥深蕴意。  相似文献   

10.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小说通过盖茨比的形象反映了其曲折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深刻地揭示了美国人在"爵士时代"的崇拜金钱、道德沦丧以及"美国梦"的彻底破灭。从某种程度而言,小说主人公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化身。因此,将围绕"美国梦"对菲茨杰拉德及盖茨比的形象进行探微。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最盛行的时候,安妮宝贝出现了。从1998年开始,她在网络发表多篇小说,出版了第一部作品合集《告别薇安》。此后,陆续出版《八月未央》、《彼岸花》、《蔷薇岛屿》以及《二三事》、《清醒纪》、《莲花》和《素年锦时》。2011年8月,出版了最新的长篇小说《春宴》。她的小说大多围绕都市中的女性来写,以惨烈的基调冷静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命运类似的都市女性。"都市"与"女性"这两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元素,被安妮宝贝自身独特的感受与视角串联起来,向我们展现了现代都市中很多人在思想与生存上的困惑。本文主要从安妮宝贝的众多小说中故事入手,来分析在其小说中"女性"与"都市"的相互渗透和制约。  相似文献   

12.
关于"意象",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就已有了明确定义。认真研读铁凝小说我们可以发现,早在创作之初她就已经在运用意象,小说中的那些空间场景都经过了精挑细选,已经不再单纯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概念,而是能够充分表达人们内心世界和揭示人类情感关系的空间意象。作家铁凝通过有力地刻画城市空间,向人们展示了城市空间对于人们心灵的严重禁锢,从而阐明了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小说中存在一个"声音世界",其主要以大自然之音、人物话语以及民间音乐三种形态表现出来。纵观其小说作品《透明的红萝卜》、《天堂蒜薹之歌》、《民间音乐》、《檀香刑》等均有三种声音的自然融入,且以民间音乐为主。这种技法实现了民众与权利者的自由平等对话,是巴赫金狂欢化世界感受的体现。莫言重新发掘出"五四"后受到遮蔽的民间话本小说与戏曲声音,为当代文坛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了不起的盖茨比》几十年来一直是文学研究人员和文学爱好者研究和评论的焦点。本文拟从加拿大文学评论家弗莱的悲剧叙述结构理论入手,对盖茨比一生中各个阶段加以分析,从而推断出盖茨比悲剧一生的模式。这个模式与弗莱悲剧理论的六个相位紧密地契合在一起,进而证实了运用此理论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是对《吃碗茶》中茶的意象进行分析。小说围绕着茶这一主线展开,因此茶的意义在小说中也有着戏剧般的转变。然而这一转变过程也预示着美丽的成熟过程。通过对茶的象征意义的解析,本文分析了美丽对唐人街父权制的反叛。  相似文献   

16.
作家福斯特在其小说《印度之行》中用两种不同的声音表达了殖民主义和反殖民主义的矛盾思想。通过结合小说写作背景和小说作者的自身因素,分别从这两个不同的思想视角切入,深入研究和分析这种矛盾思想产生的原因及根源,以利于加深对小说中作者矛盾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野草在歌唱》是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多丽丝.莱辛(1919-)的处女作。小说触及了莱辛创作中一再表现的主题:妇女的生存地位和生存困境。本文尝试从"他者"存在和生存困境两个方面分析女主人公玛丽.特纳的悲剧性命运,以揭示创作者莱辛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8.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者艾米丽.勃朗特用离奇、浪漫的笔触描写了19世纪的英国乡村庄园生活场景,并以此为背景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讲述了两个家族两代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作者受哥特式小说风格影响在作品中揉入了大量的哥特因素,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神秘、曲折,因而更加吸引读者。本文就《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因素展开探讨,分析哥特式小说在英美文学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娘来到黄天镇》被认为是斯蒂芬.克莱恩优秀的西部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揭示了19世纪末东部工业文明的发展对美国西部文化的影响,反映了美国东部文明向西部蔓延、渗透直至征服的历史进程。牛仔的命运为解读没落的美国西部文化提供了新的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20.
《玛拉和丹恩历险记》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世界文明发展走到尽头的末日景象和人类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本文从弗洛姆的异化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小说中的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的异化现象,并提出了一些消除异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