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是说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只要用心观察、不断积累,就可以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作文素材积累的有关问题作一剖析,以便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果。一、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积累的现状1.作文素材积累意识淡薄在中学写作教学中,师生都没有意识到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平时没有积累作文素材的意识,当写作时才东拉西  相似文献   

2.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但真正让学生做到这一点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推行循环周记为学生打开习作的一扇窗:多角度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多样化表达,燃起写作欲望;多元化评价,激发写作热情。这样,通过循环周记就能看到学生思想的火花,感受到他们情感的律动,触摸到他们心灵的渴盼、张扬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阶段的作文启蒙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如何积累小学生写作素材的呢?作为一个有多年作文教学经验的教师,深深体会到: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积累写作素材。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呢?我有如下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4.
在给学生进行语文写作教学时,一个好的素材的 引用也就相当于让作文有了灵魂。学生只有在平常的时候多 积累素材才能够让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所以,在进行写作教 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平常的时候多积累素材,为写作提前做好 充足的准备。因此,本文从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素材;感受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找写作素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 践活动中积累素材三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而写作素材的积累又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在平时注意素材的积累,才能在写作时文思泉涌,写出一篇成功的作文。积累源于阅读、阅历;表达源于思考、感悟。缺少积累,写作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会表达,写作只能是"满腹愁肠谁与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写作就是要引领学生以敏锐的眼光和  相似文献   

6.
正写作是生命意识、生命感觉的自然表达,也是生命创造本能的喷发窗口。面对一个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个体,习作教学应如何唤醒学生的生命激情,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丰富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生活积累,提高学生认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应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  相似文献   

7.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作文时常常无话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心中没有更多的写作素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并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为教育教学开发更多更广的资源。为此,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写作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黄春凤 《广西教育》2014,(13):43+53-43
作文需要积累,积累才会有创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最怕写指定写作范围的单元习作。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缺少观察,缺乏写作素材积累,特别是缺少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素材积累。要让小学生喜欢作文,把单元习作写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积累习作素材。  相似文献   

9.
升入中年级后,写作成为了孩子们的一大难题。这是因为写作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它不仅需要学生能够积累一定的语言素材,更需要一些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写作技巧。学生不管在哪一方面欠缺,都会在写作中遇到困难。要想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难题,当然不能只依靠那几节单薄的习作课,必须要将阅读课与写作训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欣赏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在积累语言素材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别具匠心的写作方法,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史亚美 《考试周刊》2014,(94):49-49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生命。《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作文只有从写真话开始,才能在真情实感中写出新意。由此可见,最好的作文素材来源莫过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所以,我们要做的首要工作是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真实的写作素材。但针对生活阅历较薄弱的学生现状,如果单从学生的直接生活中挖掘并积累写作素材似乎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发散思维努力挖掘写作的第二甚至第三源泉以获取多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要想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让自己的写作素材得到一个很好的积累,需要老师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老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课外活动来让学生进行素材积累,同时可以鼓励学生留心观察自己身边的每件事,在观察中得到素材的积累。本文就小学语文作文中素材积累的作用为大家作介绍。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小学作文中,存着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假""大""空"。之所以会存在这一现象,主要还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导致学生处于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多积累一些生活素材,然后将这些素材引入写作之中,使自己所写出的文章扣人心弦。本文主要围绕小学生生活作文素材的积累方法进行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要教师做"有心人"学生写作文最缺乏的就是"灵感",这灵感来自于哪?寻求根源就是"素材积累"。作为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学生初学写作时,就要有目的地安排学生抄写好词、好句,读小短文、小故事等来积累写作素材为今后大量的写作做好铺垫。如,我在教学中会经常给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害怕,为了消除学生写作文时产生的恐惧,为了使学生乐于和愿意写作,在作文教学中就需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需要改革作文教学的模式;需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改变作文 的评价方式和批改模式;需要教给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就需要让学生从语文教材中获得写作的灵感;需要让学生学会 观察生活’获得写作的真实素材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15.
一、专题阅读:为写作而有意识地阅读广泛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启写作思路的有效手段,但是学生掌握书面语表达需要经历一个长期有效的积累过程。"以读促写"是有效的,但在实际作文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触发了写作灵感,但无法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或者虽然勉强表达出来了,但表达得不确切;或者思路紊乱,言不成文。由此,我们不妨再来探索一条"以写促读"的路子,做一些专题性的阅读。  相似文献   

16.
李文平 《今日教育》2014,(7):118-118
你是否有这样的苦恼,学生写作文总觉得无话可写,思路打不开,即使勉强写出来。也是干巴巴的。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课程标准强调: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因此,在小学生写作起步时,教师就要训练小学生如何去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更能提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为教育教学开发更多更广的资源。为此,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写作资源,引进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困难,巧用写作资源,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针对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状况,我认为初中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至关重要。素材的积累有很多途径,如积累自己熟悉的素材,捕捉动情的素材,关注时事热点等等。只要能勤于积累,适当运用,就能为写好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一门艺术,写作是突破语言范畴的一种方式,这就需要不断积累素材。高中作文写作就是需要学生不断从生活中积累点滴的感受,只有做到读万卷书,才能够下笔如神。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作文写作需要教师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只有有了各种写作素材,作文的质量才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小学生的习作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鼓励写作的个性化,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认识感受和想象大多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