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杨银娟 《新闻界》2012,(17):53-57
海外媒介对输入国青少年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课题。本文旨在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并梳理出其研究脉络和研究取向。通过对中国青少年意识形态影响因素的回顾表明,建国以来青少年价值观影响因素从党和国家逐渐向全球化媒介迁移,发生了某种"范式的变迁"。再通过对媒介全球化与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表明,全球化为输入国青少年带来多元化甚至混乱的价值观,全球化既是科技革新力量,又是造成分离性关系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框架"一般可以定义为社会共享的、有吸引力、持久、抽象、具有强调性内容的诠释性包裹(packages)。一些媒介和传播研究者将社会结构的生产权归因于政治和媒介话语,另一些人则试图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找寻其根源。框架是与主流文化价值观相联系的媒体装置(instruments)或包裹,对广泛的文化方面进行考量更为重要。通过重访框架的建立类型,揭示框架研究更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路径,以及框架研究在认知和批判的路径下如何展开,有助于对现象的深入理解,以解决该领域目前存在的争议。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24)
作为一个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广告提供了一个有利的视角来帮助我们审视中国社会三十多年文化价值观念的变迁。本文首先以关键词检索法、浏览法兼以滚雪球的方法对国外有关中国广告文化价值观的文献进行检索;其次,对以内容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归类;再次,将1979年2015年中国广告中所呈现的文化价值观变迁过程分为2000年之前和之后的两个阶段;最后,结合每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剖析了不同时期的中国广告呈现了哪些文化价值观,这些文化价值观是如何随着时间而改变的,以及受到了哪些西方文化价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与传播的研究中,无论从宏观层面分析乡村社会信息传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乡村社会信息传播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还是借用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从微观层面考察具体场域中民族社区和日常生活的变迁。这些研究取向都要面对如下的问题:我们如何在这些研究中寻找到不同个案之间的关联,从而建立起民族传播研究的理论框架?本文将民族传播的研究置于"媒介化社会"的语境下,提出民族传播研究的三个基本概念,即"媒介化"、"日常语态"和"超越乡土",并阐述这三个基本分析概念的彼此关联。最后,文章提出民族传播研究的进路应该把握住"媒介在场"、"媒介逻辑"和"媒介意义"三层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长期以来都非常重视电影价值观的表达与研究,但是当前讨论的语境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那就是必须在电影需要依赖票房存活、社会期待价值重建、国家亟需文化提升的现实困境和历史责任下来展开这一话题。因此,本文用大众传播学理论从传播者、讯息、媒介、受众、传播效果五个层面以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为旨归来探寻当前中国商业电影价值观的表达策略。  相似文献   

6.
对媒介产品生产过程而言,如何获取信息无疑是决定产品内容与倾向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信息来源渠道的研究,既可以折射出媒介从业人员自身的价值观,又可以反映出在社会乏迁背景下媒介从业人员在市场化过程中,其价值观与职业身份、职业地位及其职业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魏正聪 《东南传播》2011,(12):10-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最大特征就是社会转型。中国传媒的发展无法脱离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其发展也注定会伴随着价值观念的冲突、调适和变迁过程。目前国内关于社会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传媒价值观研究,主要集中在:传媒价值观的功能和影响研究、传媒价值观的制约因素研究、传媒价值观的变迁研究,以及传媒价值观的发展趋势研究。总体来看,对传媒价值观的静态研究较多,动态研究较少;缺乏对传媒价值观变迁机制的宏观地、系统地关照;关于新媒介环境下的传媒价值观念体系的重构问题,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些都为未来研究留下了充分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杨银娟 《新闻界》2012,(9):55-59
海外媒介对输入国青少年的影响一直是实践界和学术界关注的课题,本论文旨在对相关的文献进行回顾,以梳理出研究脉络和研究取向。一是对中国青少年意识形态影响因素的回顾表明,建国以来,青少年价值观影响因素从党和国家逐渐向全球化媒介迁移,发生了某种"范式的变迁",二是对媒介全球化与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表明,全球化为输入国青少年带来多元化甚至混乱的认同。全球化既是解放力量,又是造成分离性关系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2011年12月17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陶东风教授任首席专家的201 1年度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举行了开题会.与会专家围绕大众文化价值理论、大众文化的价值误区、大众文化价值观比较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价值观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建议和意见.清华大学肖鹰教授指出,目前的课题结构框架(三大板块的划分)是可行的.他也提出了三点补充建议:1.将大众文化的娱乐化(娱乐价值)补充到研究当中,肖教授认为,近些年来在网络和影视作品当中出现的大众文化的"恶搞"现象("呕像剧"),是大众文化极端娱乐化的表现,它体现着在当下中国什么都可以娱乐的价值误区;2.在对大众文化运行机制的研究中,应强调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对大众文化价值观出现的基础意义,以及媒介技术的变迁所带来的影响;3.应该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普世价值与大众文化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9,(12):38-49
话语与社会变迁理论认为话语能够投放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影响社会身份、社会关系、知识和信仰,由此构成利益角逐的社会力量。研究选取主流媒体《人民日报》1949-2019年环境报道1254篇抽样样本为研究对象,以"话语包"和"价值观框架"研究中国在地性环境话语变迁与意义实践路径。主流媒体环境报道存在七种话语框架生产模式:环境卫生框架、国家主权框架、经济争夺框架、制度理性框架、技术治理框架、生存危机框架;框架签署矩阵显示环境话语生产存在变迁性、匹配性和修辞性,爱国、规范、文明构成意义实践系统的"纽结点";通过制造对立认同、价值定位、凝聚共识进行媒介动员。建议主流媒体环境话语传播从劝服到构建生态价值共同体转变,话语体现环境元价值和规范性价值,凭借对环境话语的价值定位、合法定性的话语供给和意义建构来共意动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奢侈品消费生态与潜力是社会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综合奢侈消费存在着在经济学、社会学方面的正面效应和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相悖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社会守望者、监测者、信息提供者身份的电视媒介,应以客观理性的立场构建健康和谐的媒介文化,正确引导奢侈品消费,力推我国现代和谐社会构建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奢侈品消费生态与潜力是社会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综合奢侈消费存在着在经济学、社会学方面的正面效应和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相悖带来的负面影响,作为社会守望者、监测者、信息提供者身份的电视媒介,应以客观理性的立场构建健康和谐的媒介文化,正确引导奢侈品消费,力推我国现代和谐社会构建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期刊编辑活动是以选择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目标,以组织、选择、调控、传播、教化为己任,以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实践活动,因而包含着一个编辑价值和编辑价值观问题。本文拟就如何理解和培养期刊编辑价值观(以下简称“编辑价值观”)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编辑价值观的实质与制约1.编辑价值观的实质及体现谈编辑价值观首先不能不了解什么是编辑价值。编辑价值是编辑主体与客体(文稿)相互作用的结果。确切地说,是编辑工作者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益。它是由精神产品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所决定的。期刊编辑价值观就是一种以主体价值标准为尺度的评价性认识,换言之,就是编辑对文稿进行科学评价的观念体系。编辑的这种价值观念是特定社会文化发展的主观凝定,是对编辑工作形成的价值关系的理性概括,也是编辑对个体经验和群体智慧的自觉总结。这就是编辑价值观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李颖 《传媒观察》2013,(11):31-33
媒介作为影响文化变迁的动态表征,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当前传播媒介变迁与文化技术进步的联动状态中,传播生态研究逐步显示出其重要性。从传播生态的兴起、历史发展和当下意义等方面对其进行梳理与探讨,有助于强调传播生态研究在重构和改造人与媒介关系的同时保持文化的独立性、亦即保持文化自身的协调平衡等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栾海玲 《大观周刊》2011,(37):79-79
改革开放不仅带来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变革,还带来了文化领域的多元交汇,调整了整个社会的利益格局和互动关系,进而带动社会整体价值观念的变迁。本文阐述了当前社会价值观变迁的背景原因,当前道德困境的主要表现以及应对措施,以期为社会发展和道德进步寻求一条和谐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孙琳琳 《今传媒》2011,(11):132-133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媒介化社会的来临,大众媒介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显著,甚至弱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成效。本文在简要回顾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其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和使用媒介的能力,从而促进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传媒与社会民主化进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进程, 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中国的社会民主化进程加速; 同时, 中国大众传媒也开始具有一定的公共领域的功能。本文运用“媒介使用与依赖理论”, 分析中国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与其对公共事务的知晓和社会政治参与价值观之间的关联, 考察中国大众传媒在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功能; 并且希望能为丰富相关的媒介效果理论, 以及为探讨社会民主化、大众传媒与受众之间关系的研究提供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传媒与社会、文化发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单波 《现代传播》2004,(1):10-16
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文化创造的历史 ,也是传播媒介的创造史和传播关系的发展史 ,在传播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中 ,人的创造性、反思性是永恒的“调适器”。在现代性视野里建构的传媒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 ,注重的是媒介资本的扩张 ,而不是媒介的均衡发展和信息的双向流动 ;追求的是媒介的权力 (power)及其对他种社会、文化的支配 ,而不是媒介的权利 (right)所包含的对等、互利、相互尊重传播主权、广泛的参与等价值观念 ;推行的是传播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力的单向流动与单一控制 ,而非在文化间的协商、沟通、理解的基础上的全球化传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媒介的影响 ,以及媒介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作用 ,均不是直线过程 ,而是要通过权力关系体系起作用。传统性、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在现时代代表着三种发展观和三种力量 ,它们共存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框架内 ,它们之间的张力和搏击正是推动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契机 ,同时 ,也形成了建构媒介与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关系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影响新闻工作者新闻价值框架形成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价值框架作为新闻生产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基本新闻价值观,是架构研究中的热点,但对于新闻工作何以采用某新闻价值框架,其影响因素则鲜有研究。本文通过对新闻工作者随机抽样调查的数据的研究发现,新闻工作者的从业动机,新闻工作者对媒介的社会功能的认知与他们所采用的新闻价值框架有着高度的相关关系,并用新闻专业主义的概念解释了中国新闻制度改革过程中的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价值框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王一岚 《当代传播》2024,(1):88-91+102
媒介本身的意识形态属性会让媒介接触者的价值观受到影响。由社交媒体使用所产生的代际数字鸿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甚至带来了农民价值观的代际断层。当前,中国乡村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乡村要彻底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在于农民的现代化,而农民的现代化核心在于其价值观念。社交媒体在乡村的广泛使用,促使我国乡村逐渐演变为媒介化乡村,农民的价值观出现代际断层。本文采用人的现代化理论,运用参与式观察的方法阐释社交媒体语境下农民价值观代际断层的表征、影响因素及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