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德国高校外国人入学德语确认考试的内容、特点。并通过简单的分析,指出了德语确认考试的测试形式和内容设计具有突出其实效性的特点。提高语言测试的实效性正我国目前外语测试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研究和借鉴国外外语测试的特点,可以有效和快速地提高外语测试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外语学习者运用外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情景交际德语教学法”是非德语专业德语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其特点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中克服传统的外语教学法的弊端,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情景交际德语教学法”的核心认为语言首先是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因而主张通过情景的演练,以具体的交际功能来安排教学内容。德语教学主要不是讲解语法和机械的练习,而是在真实的情景中恰当的使用真实的语言,培养用德语思维。教师转变角色,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发起者,教师发起各种与现实生活情景相关的活动,学生是此项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3.
外语测试理论的发展进入交际语用阶段。在此背景下,我国一些大规模考试中出现了“选项式交际试题”。本文对此类试题的交际性提出质疑,认为它只反映了情景真实性,却忽视了交际过程的真实性,测试过程仅停留在语用分析层面,无法测量受试者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还指出此类试题与其初衷相悖的先天局限性。考查交际知识固然有意义, 但若将涉及交际知识的选项式客观试题等同于交际语言测试则反映出对交际测试理论的认识存有片面性。在外语作为交际工具而被广泛使用的今天,认清交际语言测试的本质及其意义尤为重要,有助于我们在外语测试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测试手段,使外语测试活动更加具备目的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交际法引入我国20多年来,在德语口语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解决了初学者“哑巴外语”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水平,需正确定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孙锦 《考试周刊》2014,(50):93-94
人类不管使用语言,还是学习语言,都受到母语及文化的影响。在以理工科为主导的高校外语教学环境下,大部分学生择习外语的首要目的是提高跨语言交际能力。本文通过汉语和德语的语言使用对比,结合语言迁移理论和跨文化学习的理论,分析其文化内涵,从而深入阐释中德文化之间不仅有"异",而且存"同",并根据问卷调查所得的德语学习者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跨文化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5,(88):91-92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同样重要。要学好一门外语,必须了解这门语言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试从文化因素与德语教学的关系入手,说明在德语教学中引入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指出引入文化因素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利 《华章》2010,(14)
笔者认为高职德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体现于德语语言交际能力上.那么,作为一名德语老师在教学上要怎样才能提高高职德语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呢,本文从语言能力基础的奠定、语言交际氛围的营造以及语言交际环境的创设这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全国德语专业四级考试为例,以"《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能力量表:交际活动"所列的听力能力指标测评表为准,参考《高等学校德育专业德语本科教学大纲》,分析在听力能力要求方面与《欧框》的异同,为探讨听力能力培养的策略以及国内语言测试与《欧框》匹配或接轨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从语言迁移的角度看,英语和德语之间的相似性能够发挥正迁移作用,拉近语言认知的心理距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德语(第二外语)的习得效果。然而,这两种语言之中表面相似、实则迥异的不相似性中往往蕴含了大量的负迁移信息。如此的负迁移作用能够影响认知的多个层面,且往往隐于具有共性的词汇中,其干扰作用不容小觑。本文以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以德语词汇marl_为例,并且基于教学测试和访谈,从语音和词汇的角度剖析德语(第二外语)词汇习得中的英语迁移问题,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德国来华旅游人数与日俱增,国内高校相继在高年级德语教学中开设旅游德语课程,以语言技能为主的传统外语教学法和以语言意义为主的交际教学法均不能满足旅游德语的教学。分析了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旅游德语教学的必然性,探索旅游德语任务型教学法中形式聚焦策略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国际交流在不断加强,对外语定位也朝着多元文化方向发展。怎样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重中之重,而德语教学中运用功能交际法丰富教学内容,体现出极大优势。本文阐述了功能交际法的教学方法及内容,探究了德语教学中运用该法,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交际语言测试己成为当今的主流测试方法。文章论述了交际语言测试的理论模式、优缺点及其展望。同时提出我们要形成中国特色的外语交际测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贸易日渐频繁,国家之间的关系随之密切,外语教学的地位显著提升。我国各高校都开设有第二外语专业,且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第二外语的学习过程中,语言迁移的影响很大。德语是我国很重视的第二外语,随着语言学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德语教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语言迁移策略提高德语教学的质量是外语教育者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对迁移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德语中语言迁移想象的体现,分析了语言迁移对于德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借助语言迁移理论指导德语教学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交际语言测试渐趋成熟,已成为国际语言测试的主流和方向。本文试图把交际测试理论运用于我国的大规模外语测试,具体探讨了如何用交际测试理论指导CET网考口语测试的基本原则,并就CET网考口语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理解跨文化交际学科的理论,将之融汇于德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应用中,改变传统德语教学重知识轻技能的严重缺陷,通过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的导入,了解异国文化中异国人际交往的规约性知识,提高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语言交际技能,从而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海外求学》2004,(5):28-30
中国学生如果希望进入德国大学深造,必须通过德语水平考试。在TestDaf考试出现以前,德国的语言水平考试五花八门,都是由德国的各个大学或是少数与学校有特殊合作关系的语言班举办,最主要的考试有PNDS/DHS外国学生入学语言考试,2003年TestDaf考试进入中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外国留学生入学德国高校三项考试DSH、Test Da F和FSP的发展,对其异同进行比较,指出这三项考试具有交际性、可比性及以语言能力为导向、以考生为中心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外语测试提出应建立透明、科学、统一的考试标准、增加综合性考试题型、提高考试选材的真实性、实施口试考查、关注考试后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不可分割。使用任何语言都不能脱离文化环境。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理论角度入手,分析了汉语和德语由于文化因素产生的差别,阐述了跨文化知识对外语教学的必要性。指出应在基础德语教学阶段导入跨文化内容,在培养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跨文化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黄利 《华章》2011,(14)
在德语学习过程中,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跨文化交际中,德语学习者容易误将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认识迁移到跨文化交际情境中,这样常常不可避免地产生误解或文化冲突.本文从文化、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出发,对中德文化差异以及语言与文化相融合的德语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语言迁移是指目标语与语言学习者先前所掌握的其他语言之间的相似或不同之处造成的影响.德语教师可利用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经验和英语基础,在语音、拼写、语义、语法、语篇等层面,运用语言迁移理论对学习者进行指导,帮助其提高德语水平和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