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4 毫秒
1.
《国学》是一套由北京师范大学和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共同开发出版的收录《论语》《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教材,它是我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从学校层面到班级活动,我们积极开展阅读《国学》的活动。这既能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又能让他们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精神的影响,这一行为悄然改变着学生的气质,形成了我班特有的班级文化。一、巧用国学,激活其德育价值国学启蒙教育旨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少年儿童的道德文化修养,弘扬民族精神。我巧  相似文献   

2.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优秀的国学经典不仅可以提升文化底蕴,还能够健全高尚人格,培育民族精神,让智慧的种子生根发芽,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郑州市春晖小学以"传承经典"为办学特色,国学经典中的精髓发扬传承,并结合新时代的要求进行创新发展。经典文化润童心传诵经典,以文化人。在春晖小学的校园里,学生人手一本《多彩教育之诗风词韵》校本教材,其内容全部精选传统典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学段地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反映出国家对推进学生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更好地贯彻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纲要》精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9月正式推出一套供初、高中生学习使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本套教材供七年级、八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的学生学习使用,每个年级按学期分为上、下册,共8册。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一种积淀文化,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精神。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2015年,济宁市教科院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助推中华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最终走进学生头脑。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  相似文献   

5.
刘忠 《语文知识》2015,(3):56-58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从中"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并能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规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分学段系统融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2016,(4):65
近年来,济宁市任城区按照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立足本地实际,扎实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将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开发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如《运河文化》《节日课程》《长沟乡土文化》《二人斗》《抖空竹》《戏剧》《让爱浸润每颗心灵》《书法》《古诗文吟唱》等都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传承经典;开设书法、象棋、舞蹈、戏曲、剪纸等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  相似文献   

7.
张林 《语文学习》2020,(4):34-3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期我们重点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9.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的杰出代表,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道德良心,其中蕴含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和文化育人基因文化育人基因,在着力诠释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行文化、君子文化、孝道文化、诚信文化等,与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文化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文章挖掘了《论语》中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道德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让青年学生从传统经典文化中汲取营养,锻造时代新人,润物细无声般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赵子嵩 《学周刊C版》2021,(15):189-190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学习任务群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文化传承与发展是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主要任务。故从学习任务群背景出发,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探究如何引导学生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以期对初中生的文化教育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凤 《现代教学》2015,(Z1):74-75
体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健康体魄、锻炼学生意志力、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以体育教学为突破口,开展了风格迥异又极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武术与弄堂游戏,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4):F0003-F0003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3.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14.
康定 《现代教学》2015,(Z1):50-51
古诗文,作为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文化瑰宝,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以校级课题"古诗文吟诵中深化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为契机,近年来持续开展了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并开发了相关校本教材,打造了校园文化活动,为培育学生传承民族文化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瑰宝,是音乐和思想的结合,能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缓急疏密等韵律节奏传达出极为丰富的情感、思想、文化。为更  相似文献   

15.
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提出,要“分学科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国家课程教材实施细则”,可见,分学科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条路径,但是目前很多地方或学校已经或准备开设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因而有必要研制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标准。它不仅有助于框定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结构、完善有关课程体系,还有助于该课程的实施及其效果的评价。其研制策略包括:明确理念与目标,设计内容标准与表现标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遵循逻辑体系,以及从内容与能力两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并明确指出: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同时,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  相似文献   

17.
黄强 《现代教学》2015,(Z1):26-27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2005年,崇明县教育局组织中小学开展了"走近中华经典"民族精神教育实践活动,旨在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厚人文底蕴,感受民族精神情怀,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传承民族精神。2009年9月,"区域整体推进‘走近中华经典’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被立项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课题。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在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良好品德的形成、民族精神的传承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一、行动与策略1.区域调查:了解民族精神教育现状为有效把握区域民族精神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88):99-100
初中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在教材各个板块都设计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德育课程,须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诵读、解读、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其魅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学生的心灵,从而深化学生文化认同,坚定学生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程修平 《学语文》2024,(2):22-25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中的先秦诸子学说,研习三篇文章的思想及背景,探讨先哲在探寻理想社会形态中的入世和出世思想,融通语文学习和经典文化,让经典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吴琼 《广西教育》2023,(4):98-101
本文基于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背景,建议教师从教材的编排特点、文化渗透原则出发,以传授语言文化为根基,通过链接经验、发现奥秘、记诵积累、实践体验等,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培植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