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6,0),边AC、BC所在的直线的斜率乘积等于-4/9,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1.解这个问题,并书写解答过程;2.请在查阅数学资料的基础上改变原题中的条件,形成新的数学命题;  相似文献   

2.
王斌 《甘肃教育》2009,(12):56-56
一、题目△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6,0)、(6,0),边AC、BC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4/9,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3.
引导学生对典型的题目进行剖析、引申、推广,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二册(上)第96页有一道练习题:△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6,0),边AC,BC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4/9,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高二数学106页练习4)△ABC的两个顶点A,B坐标分别是(-6,0),(6,0),边AC,BC所在直线斜率之积等于-4/9,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数学第二册(上)P96练习4是这样一个问题:△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6,0),(6,0),边AC,BC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94,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解:设点C(x,y),则由题意得:x-y6·x y6=-49,化简得:3x62 1y62=1(y≠0),即为所求点的轨迹方程.2.  相似文献   

6.
题1(课本96页第4题)△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6,0),边AC、BC所在的斜率之积等于-49,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答案:x236+y216=1(x≠±6))题2(课本108页第1题)△ABC边的两端点是B(0,6)和C(0,-6),另两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是49,求顶点A的轨迹方程.(答案:y236-x281=1(x≠0))以上两道题看似简单,但却蕴藏着一定的联系与规律,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深入探索,必能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从而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1对习题的探究提出问题上面两道习题的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什么情况下轨迹为椭圆?什么…  相似文献   

7.
椭圆与双曲线的另一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任务 问题 Δ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6,0),边AC、BC所在直线斜率的积等于-4/9,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 1.解这个问题,并书写解答过程; 2.请在查阅数学资料的基础上改变原题中的条件,形成新的数学命题; 3.把你所改编的数学问题给出解答,并指出轨迹方程所表示的曲线; 4.在你所改编的数学问题中,因条件不同而导致的结论有何不同?能否从问题及其解答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题目 △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6,0).边AC.BC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4/9,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9.
在新教材第二册(上)96页(椭圆部分)有一道练习:“△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6,0),边AC,BC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4/9,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这道题本身并不难,我们往往在做过、讲过之后也就随手扔掉了,并没有去挖掘这道题背后的丰富内涵.在教材的108页(双曲线部分),又出现了这样一道习题:“△ABC一边的两个端点是B(0,6)和C(0,-6),另两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是4/9,求顶点A的轨迹.”前者的轨迹是一个椭圆,而后者的轨迹是一条双曲线.实际上教材就是在提示我们:这两个问题蕴涵着一个一般的规律,应该做进一步的挖掘和推广.然而很少有人能意识到教材的这一提示.自然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挖掘(想必读者自己也会给出答案,本文略去证明):  相似文献   

10.
在二次函数中 ,若已知抛物线顶点坐标和图像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 ,可利用“Δ”的整体性来求二次项系数“a”的值。现以一例示之 ,供参考。题 已知二次函数顶点坐标是 ( 2 ,8) ,对称轴平行于 y轴 ,它的图像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是 8,求此函数的解析式。分析 解题的常规思路是利用对称轴的对称性 ,先求出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坐标 ( -2 ,0 )、( 6,0 ) ,再用 y =a(x -6) (x+2 )或 y=a(x -2 ) 2 +8求a的值即可。在解题的过程中 ,我发现了抛物线顶点的纵坐标4ac-b24a ,与图像与x轴两交点间的距离 b2 -4ac|a|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它们都含有“b2 …  相似文献   

11.
题目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2,0)、B(6,0)两点,并且它的顶点的纵坐标为一2,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此题是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一般题,并无特殊之处.但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得到多种解法.解法一利用一般式设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bx+C,依题意,得解这个方程组,得a=2,b=一个c一氏所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Zx‘-4x+6一般式中有三个待定系数,需有三个独立的方程才能确定,这种方法思路自然,但是运算较繁.解法二利用顶点式因为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2,O)。B(6,0)两点,所以由对称性可知抛物…  相似文献   

12.
<正>考题在线例(2021·四川·巴中)如图1,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交于A(-2,0),B(6,0)两点,与y轴交于点C(0,-3).(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P在直线BC下方的抛物线上,连接AP交BC于点M,  相似文献   

13.
【知识归纳】【例题分析】例1.如图,射线OA与x轴正方向夹角为120°,OA=4,求:(1)点A的坐标;(2)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3)以AB为一边的等边△ABC的顶点C的坐标.解:(1)过A作AD⊥x轴于点D,得Rt△AOD,且有∠AOD=60°∵OD=12OA=2,AD=23√,∴点A的坐标为(-2,23√)(2)延长AD到B,使得DB=AD=23√.则B点坐标为(-2,-23√)(3)符合条件的点C有两个,C和C',由CD=3√AD,可得DC=6,又DO=2,∴OC=4,∴C点坐标为C(4,0),同理可求得C'(-6,0)例2.函数y=(k-1)xk2-3 (k 1)中,(1)当k=时,是一次函数;(2)当k=时,是一次函数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4.
高中数学课本(上册)第96页有这样一道题:△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6,0),AC、BC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4/9),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  相似文献   

15.
一.求点的坐标例1如图1,已知(?)ABCD的三个顶点A、B、C的坐标分别为(-2,1)、(-1,3)、(3,4),求顶点D的坐标.解析:已知(?)ABCD三个顶点A、B、C的坐标,则第四个顶点D的坐标可根据(?)唯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二册上第96页习题4:△ABC的两个顶点的坐标是(-6,0)、(6,0),过AC、BC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是-4/9,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第108页习题1:△ABC一边的两端点是B(0,-6)和C(0,6),另两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是4/9,求顶点A的轨迹.从两次作业的反馈,信息来看,绝大多数同学都能顺利解决这一问题,习题课上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下面两个问题:能否从上述解答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能否从它们的轨迹是椭圆或双曲线概括出一个一般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1 问题的提出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习题8.3有如下一道习题: △ABC一边的两个顶点是B(0,6)和C(0,-6),另两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是4/9,求顶点A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 (上 ) (试验修订本·必修 )中 ,分别在第 96页练习 4和第 10 8页习题 1的两道练习题 :1.△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 (- 6 ,0 )和 (6 ,0 ) ,边AC、BC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 49,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 .2 .△ABC的一边的两个端点是B(0 ,6 )和C(0 ,- 6 ) ,另两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是 49,求顶点A的轨迹 .结构与形式如此相似 !它们之间是不是存在着某种联系 ?有没有进一步深化的可能 ?强烈的好奇心诱发了我对问题多角度的思考与探索 .现把自己对上述问题的探究方法、思路和结果整理如下 ,与读者交流 .不难求得 …  相似文献   

19.
二次函数y =ax2 bx c(a≠0 )的顶点式y =a(x b2a) 2 -Δ4a(Δ=b2 -4ac)较为优越,因为顶点式能够体现出二次函数y =ax2 bx c(a≠0 )图象的特征:( 1 )开口方向(由a确定:a >0 ,开口向上;a<0 ,开口向下) ;( 2 )对称轴方程(x b2a=0 ) ;( 3 )顶点位置,即最高点或最低点的位置(点的横坐标x =-b2a,点的纵坐标y =-Δ4a) .由顶点式也能确定出二次函数y =ax2 bx c(a≠0 )的最值(当a >0时有最小值y =-Δ4a;当a <0时有最大值y =-Δ4a) .如果已知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顶点位置,或最值,采用顶点式y =a(x h) 2 k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较简捷.( 1 )…  相似文献   

20.
设A(n)表示平面内任意一条闭折线A1A2…AnA1.由闭折线A(n)的任意m(1≤m≤n)个顶点组成的集合称为闭折线A(n)的顶点子集.把闭折线A(n)的所有顶点组成的集合Ω=A1,A2,,An(称为A(n)的顶点全集)任意分成两个非空集合Ω1、Ω2,则Ω1、Ω2称为闭折线A(n)的互补顶点子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