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8 毫秒
1.
略论心理因素对编目校对工作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编目校对人员的职责和使命是保证书目数据的质量,但不良情绪是编目校对人员不可抗拒的一个心理因素。浅谈了编目校对人贡应如何正确对待心理因素对编目校对工作质量的影响,及时调整好工作心态,保证校对质量。  相似文献   

2.
重视校对工作稳定校对队伍乔碧珠校对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编辑工作的继续,起到辅助编辑的作用,起到质量把关的作用。出版物的质量,首先在于内容,而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图表和公式来表达的。如果校对有了差错,好的内容也会走了样子,轻则文字、标点混...  相似文献   

3.
"现代校对工作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校对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出版物的质量.可以说,校对攸关出版物之质量.然而,校对又是一件十分繁琐、需要极其小心谨慎、来不得半点疏忽和大意的工作.尽管许多同仁对此可谓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然而,能做到完全消灭差错的校对少而又少--这是由校对工作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人员配备、硬件配置、校对程序的组织和管理、质量监督几方面来谈一谈如何抓好校对工作。   一、合理配备校对人才是做好校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要做好校对工作,就要有一定数量和达到一定水平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选拔一个懂管理、认真负责、工作细致、业务能力较强、协调能力强的校对负责人。校对负责人负责着全社书稿校对工作的组织管理,与社内出版部、编辑室等部门协调,对社外校对、工厂的校对质量进行管理。校对负责人日常工作琐碎、具体,除完成自己的校对任务外,还要负责收稿登记、退稿登记、整理稿件、分配校对任…  相似文献   

5.
王雅琢 《青年记者》2006,(14):55-56
鲁迅说过:“校对和创作的责任是一样重大的。”校对是一种再创造性劳动,是出版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出成品、出精品的保证。除了提高校对人员各方面的素质以外,结合笔的体会,从改进校对方法和更新管理方法方面对如何提高校对质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提高校对质量,必须转变观念、端正认识。传统校对观念认为校对工作是对原稿、读校样,照猫画虎,是一种简单劳动,没有什么学问而言,充其量是一个熟练的技术工作,其实不然。校对实在是一门大学问,绝对不是“字对字”、“认得字就能干”的工作,而且,编辑代替不了校对。现代校对不仅仅要完成传统意义上的“校异同”,还要本着对原稿、对图书、对作者、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来“校是非”。把好校对质量关是达到高质量、高目标出版的关键。通过校对,不仅可以消灭排版差错,确保全书体例、内容完整,而且还能校正原稿中的疏漏,确保图书的…  相似文献   

7.
魏志刚  李曦 《新闻前哨》2008,(11):63-64
在报纸的新闻出版工作中,校对检查和版式设计制作是两个相互交叉的重要环节,且关联度非常高。在许多报社,二者同属一个部门,就是为了便于协同工作,减少见报差错。在网络化采编流程中,为了提高出版质量和效率。实现又好又快地出报,校检环节和版面环节如何互动互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校对工作看似简单、平凡、 枯燥、乏味,实质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目的在于消灭出版物中一切可能发生的错误与缺点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校对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与较高的文化水平,在语言与印刷工作方面必须具有相当修养,才能适应校对工  相似文献   

9.
改革劳动管理提高校对质量人民交通出版社张新文关于如何提高校对工作质量,不少人有许多好的建议,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点:一是设法提高校对人员的自身素质;二是实行科学化的管理;三是改善校对的手段与条件。笔者现就改革劳动管理与提高校对工作质量的关系,提出一些看...  相似文献   

10.
电子原稿校样的特点是原稿与校样合二为一,省却了原稿录入环节,真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何确保校对质量便成为校对人员面临的新课题。除去许多技术性的问题需要探讨外,还需要建立起一些相应的意识,促使校对工作质量的提升。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有些许经验值得与校对同仁分享,归总就是"建立三种意识,注意八个事项"。  相似文献   

11.
江华秀 《新闻窗》2006,(5):83-83
有了新闻报纸,就有了新闻校对。勿庸置疑,新闻校对是报纸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校对工作特别强调的是博与专。校对工作中的“博”,是指校对人员应具有对汉语语法和修辞等规范用法的知识,以及对古今中外、文言白话、人文自然、天文地理等专业术语的熟练运用,虽不必精通,但须广博。  相似文献   

12.
校对是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图书印制前的最后一道文字质量把关工序,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对编辑工作的补充和完善。校对质量的高低,固然与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密切相关,但与他的认真、仔细的态度更是关系密切。本文就心里因素对校对的影响谈一些看法,以期对校对人员提升能力和水平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许弘 《传媒观察》2005,(2):60-60
在报纸校对工作中,交版环节一段时间以来被某些同志认为是校对工作边缘化的环节。我对此不敢苟同。所谓交版,就是将校对分样、审样归并到一张大样上,送交版面编辑。此环节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出版校对工作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出版单位都深刻地认识到图书质量的重要性,市场竞争来自质量的竞争,以质量求得双效是各出版单位追求的首要目标。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高,因图书的编校质量问题而与出版单位发生纠纷的官司时有发生,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校对工作一时之间成了“众矢之的”。在出版界,一方面“无错不成书”,一方面校对工作不被重视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出版事业发展迅速,出版物每年都以10%到20%的速度增长,但应看到,校对质量不高已经成为制约出版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  相似文献   

15.
王任叔与校对工作江达飞多年来,出版物的差错率居高不下,个中原因颇为复杂,并非只是校对一个环节出的问题,然而书刊疏于校对,校对本身质量不高,却也是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出版物的质量,恢复我国出版界历来重视校对工作的传统,健全校对质量的保障体制,应是值得研讨...  相似文献   

16.
校对工作作为编辑工作的继续和延伸,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把编辑同志当作辛勤的园丁,那么校对员则好比勤劳的啄木鸟,其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同志才有校对是最重要的出版条件一说(参见列宁论(《火星报》的编辑方针)。可以说,一个出版社是否加强与重视校对工作,是能否出版精品书籍的重要条件之一。面对出版界著译者苦恼,读者怨声载道,既而衍成相当程度的无错不成书的严重局面,我们深感责任重大。若干年前,散文家秦牧的一篇(《校雠之难》说过,一篇文章错字太多,就好像吃饭时不断咬着砂子一样,这实在是令人头痛的事。因而,总结校对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利今后工作就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付友华 《出版广角》2013,(22):72-73
校对是出版编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程序,其主要是根据原稿审查文稿的错误,包括字词拼写、语法的错误、政治错误等。校对工作要求编校人员的知识储备量越来越大,也使得编校人员的耐性、责任心、上进心更强,这是对校对人员性格的磨炼,从而也使其更加适合校对这份工作,使其能更好地提高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18.
在常人视为“单调”“枯燥”的校对中存在着“美”,存在着“乐”,值得我们去发掘,去追求,去欣赏。我们把这种因校对而引发的美好的愉悦的情绪体验称为“适乐感”。校对适乐感是支撑校对主体心理的一个重要的支柱,它使得校对工作者在工作中得到满足和愉悦,进而产生更...  相似文献   

19.
大家知道,在书刊的出版过程中有一道繁重、复杂的工序——校对。校对质量的好坏,是构成出版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隔行的人往往错误地认为,只要具有一般的文化水平和阅读能力的人都可以从事校对工作。实际上不然,校对是一项严谨细致的专门技术工作。它的职责是依据原稿核对校样,清除排版上的错误和不妥之处,按出版规格和要求,校正编排技术和版式施工的问题。它还要求能发现原稿编辑加工中的疏漏,特别是有关技术性和政治性的问题,以提交有关编辑人员研究处理。一个称职的校对,特别是责任校对,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史、哲学、科技、外文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有关出版方面的基础知识。不然,是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整个校对工作的程序分为:一、二、三校或四校;整理工作;核红等三大程序。这里我着重谈谈校对中整理工作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校对是书刊出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对的主要任务就是消除排版过程中产生的一切错误,最大限度地降低期刊的差错率,以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本文分析影响科技期刊校对质量的因素,探讨有效控制这些因素的方法,提高科技期刊的校对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