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多有这样几个特点.基础差的学生多: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多: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多;同一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悬殊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从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将学不好或不想学英语归因于:一、太难;二、太枯燥,没兴趣;三、没用。细加推究,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小学或初中英语首先是为了“考”而学,而非为了“用”而学。因此,其学习过程主要是以写为主。而“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写”最难,“说”最易。再加上整个学习过程始终伴随着“考”,更是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放弃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事物,并且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则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趋近的倾向。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是学习的挚友;是发展智力的原动力。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开发出来: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智慧放射出夺目的光辉;有了它,才能使学生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而且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错误的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学生有了错误时,笔者就向学生讲了如下寓言:普通人问圣人:“世间什么最贵?”圣人回答:“错误.”又问:“何物最便宜?”圣人仍答:“错误。”学生想一想就能理解:会分析错误的原因,会吸取教训,错误是无价之宝;不分析原因,不吸取教训,错误一文不值.  相似文献   

4.
在一堂公开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则问题情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经学生短暂的思考并讨论后,学生形成了如下结论:①说明每个人既拥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也存在自身的缺点与不足;②说明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正当师生沉醉于刚才的情境并准备转入另一话题时,一同学忽然举手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尺不如寸,寸比尺优呢?”他这一问,犹如在平静的水面上掷下了一大石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有议论、讨论、争论的;有赞扬该学生善思、好问的,也有说他多嘴的;还…  相似文献   

5.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语课程标准的基本价值取向。传统阅读教学的根本问题是教师和学生“自我”丢失。语章程标准呼唤阅读教学“自我”回归。应该有教师这个“我”:确立“探究本位”的教学观,确立“终身学习”的发展观;应该有学生这个“我”:营造良好氛围,优化师生关系;提倡自主实践,注重情感体验;鼓励大胆质疑,尊重独特解悟。让“我”在阅读活动中站立起来。  相似文献   

6.
李庾南 《江西教育》2002,(18):18-20
一、“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模式。主体性教育是强调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它要求教师在高度民主的教育情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发挥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使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主动精神,养成健全的人格,提高整体素质。主体性教育的课堂教学研究的指向是:运用“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模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积极参与;变学生的被动思维为积极主动的探索思维;变学生只是背诵传承知识为学会并能创造知识;变学生自我封闭的学习为互助合作交往开放的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创设一种适合学生探索、…  相似文献   

7.
张丽 《云南教育》2003,(2):11-13
“创新就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它有三层含义:一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即发明创造;二是“发展性”创新,即对已知领域有所突破的继承性创新;三是“有所新意”的创新,即对已知事物有新的认识,对探索的问题有新的进展,对进行的工作有新的思路,对开展的活动有新的方法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或有创见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也可称为创新(蒋宗尧:《创新教学引论》)。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论断,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许青川 《学周刊C版》2011,(2):159-159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根据教学思路,为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而设计的;二是学生自学发现,或在教师启发下思维“扩展”而产生的。一堂课设计的问题,如何才能做到合乎实际,配套成“链”,以消除“满堂问”的弊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9.
境界一:评价多元,让学生有安全感 学生在校学习时,往往在教师面前畏手畏尾。为此,创新学习提出,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有三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二是民主的原则,多和学生商量;三是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不挖苦、不为难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相似文献   

10.
孙双金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一书中提到:他发觉语文课上多了三“气”,少了三“气”。一多“死气”课堂上死气沉沉,气氛沉闷,教师教得紧张急躁,学生学得沉闷枯燥;二多“呆气”,学生原本闪闪发亮的Ⅱ艮睛黯然失色,脸上充满迷惑不解的神色;三多“暮气”,十岁左右的少年儿童,本该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可课堂上的学生一个个像小老头似的,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少了哪三种“气”呢?一少“生气”,课堂上很少见学生生气勃勃,神采飞扬,生动活泼的场景;二少“灵气”,很少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眼睛闪闪发亮,充满灵气;三少“朝气”,儿童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本该朝气蓬勃,生龙活虎,但课堂上很少见到这样的情景了。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参加过一些公开课,与孙老师有同感。改变这种现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李泓 《焦作大学学报》2002,16(3):17-18,20
有创新能力的作文特征表现在:立意新,想人所不能想;选材新,视角独特;手法新,谋篇布局灵活;语言新,用鲜活形象的语言表现生活;标题新,使之兼备涵盖性和艺术性,教学实践中应注意:适当变换写作角度,变“全而空”为“短平快、;小题大作,大题小作,“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善于逆向思维,教师下水,引渡学生过河,巧设悬念,妙用对比等等。  相似文献   

12.
所谓“八不”,就是指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切实做到“八不”,即:不解题;不范读课文;“先学”环节中,教师不插话;“后教”环节中,学生会的,教师不讲解;“当堂训练”环节中,教师不加以指导;学生作文之前,教师不进行作前指导;作文批改中,学生能批的,教师坚决不批:作文评讲过程中,学生能评的,教师坚决不评。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中课堂问题设王是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它有很大的作用: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置主要有类比式,矛盾式,渐进式。数学教学中课堂问题设王应做到:“脑里有教材,心中有学生;以动求活,以活促思”;“贴近生活,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4.
有人戏称,我们的课堂教学遵循着“四部曲”:首先是“赶鸭子”,把学生都赶到教室里去;其次是“填鸭子”,给他们很多东西;填完以后,到期终就是“考鸭子”;最后学生都变成了“板鸭子”。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是不是这样?封闭的教学观念、封闭的教学时空、封闭的教学内容、封闭的教学形式、封闭的教学过程、封闭的教学评价……试想:在这样的课堂里,我们的学生怎能不千人一面、失去自我、流失个性?如此“封闭”的教学又怎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呢?  相似文献   

15.
徐艳凡 《湖南教育》2002,(17):50-50
无论是刚刚走上讲台还是从教多年的教师,都可能身不由己地发出感叹:“现在的学生真难教!”于是千方百计寻求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模式,力求创造出新的奇迹。与此同时,这些“难教”的后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状况、某些心理形成的原因等方面的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关注。后进学生心理发展类型及成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独尊型;二、冷漠型;三、放荡型;四、懒散型;五、重义型;六、随和型。这六种类型的表现各有其态同时也各有其因。有“独尊型”表现的后进学生数量不多,主要表现为一意孤行,不受老师、同学甚至家长的劝导,认…  相似文献   

16.
“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一课经常会节外生枝的一个教学难点。在集体备课时,几位教学参谋分析说:“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不接触‘菱形’的概念,因此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弄不好,课堂教学就会出现硬伤。”因此,给我的指导意见是:“不告不理”、“粗略带过”。即学生不提起异议,教师不要主动提;若有学生提出异议,教师要注意一语带过,不宜在此停留。  相似文献   

17.
教学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电脑辅助教学就是一个新的境界:1.“乐学”的境界——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有趣,学习更愉快;2.博大丰厚的境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节奏;3.“逸而功倍”的境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4.信息时代任驰骋的境界——不仅交给学生一张毕业证,更是交给他们一张21世纪的通行证一达到这种境界,得先经过王国维的“三境界”:1.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独上高楼”,能忍受得了孤独,“弃俗尚而从于寂寞之道”,在没有什么名和利的情况下“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2.有巨大的投入,包括资金的投入和时间、精力上投入,3.“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相似文献   

18.
李瑞龙 《云南教育》2002,(10):45-4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59页“分解质因数”。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掌握“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能区分“因数”、“质数”与“质因数”;2.指导自学课本,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教学重点: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步骤。教学难点:区分“因数”、“质数”与“质因数”等概念。教学过程:步骤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复习提问:20以内有几个质数?举例说明为什么把它们叫做“质数”。学生思考回答,相互订正。激趣导入小丽出生的月、日两个数相乘,积是1…  相似文献   

19.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读书。怎么指导 ?  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 (解决“为什么读” )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指导:   ①“内容”角度: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析;②“情感”角度:初读知情──细读悟情──再读抒情;③“写作”角度:初读了解“写了什么 …  相似文献   

20.
视唱练耳是高师基本乐科重要课程之一,以技术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如何从主体性原则出发,在教学中贯穿育人线索,有四条重要原则:一是主体目标即教学目标定位;二是把握客体对象即把握教材与学生;三是主客逻辑统一即教与学的统一;四是综合行为体现即学生的社会化。这四条原则,可以分别简称为“视”、“意”、“思”、“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