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事业从无到有,从起步到腾飞,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新闻记录历史并时刻见证每个时期的变革;在经济社会不断前行、不断拓展的步伐中,新闻从业者更是伴随左右,真实的记录着那变化中的点滴。新时期,新形势,带来的不单是社会的进步,随之而来的还有无法避免的灰暗和阴霾。在这个时期内,部分人的价值观在转变、部分记者的职业道德观在滑坡,新闻事业面临着真实和诚信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新闻是一种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并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它能真实地反映每时每刻的重要事件。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有着不同的新闻文风,同一新闻媒体在不同的时期或阶段,其文风也会发生变化。新闻文风除了涉及新闻作品的语言、风格等表现形式外,还涉及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政治文化和时代价值观。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至今,在社会历史变迁和政治环境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经历了多次文风改革。本文将以新闻传播对象为切入点,通过概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发展,分析新闻文风的新变化或新特点,为"两微一端"时代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与话语权的把握及长远发展,提出新闻文风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大众化报刊时期出现的三次新闻大众化浪潮中,商业主义和新闻伦理不断博弈,新闻从业人员对德性伦理有了初步认识,在新闻行业内部,报道真相、追求准确与客观、标榜独立、提倡勇敢等美德被广为认同;尽管当时行业协会制定的伦理规范在新闻界没有得到普遍推广,却架构起新闻专业主义的雏形。美国大众化报刊时期所积累的伦理成果,  相似文献   

4.
毋庸讳言,用照相机作为采访工具,记录我们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并通过媒体反映出来的新闻,所反映的每个新闻事件都是经过拍摄者筛选,都是一个新闻事件的重现。因此,拍摄者在记录新闻事件发生的过程中,都必须遵循着事件的发展规律,真实记录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再现本来面目,这样的记录过程就是我们新闻摄影中不断倡导的抓拍。然而,在信息化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5.
媒体要把好社会新闻导向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建平  杨炎 《新闻窗》2010,(2):47-48
社会新闻由于其本身的独特性质。在媒体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竞争不断加剧的态势下,成为各类媒体用以增强其吸引力的重头部分。业内行家和读者普遍认为,好的社会新闻能及时、真实、客观地记录、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事实,传递信息,帮助读者了解世界,扩大认知。由于社会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所以社会新闻有其特有的复杂性、多变性。  相似文献   

6.
新闻法规的诞生是伴随着新闻传播活动的产生而产生的。新闻法制思想也是一样。同时,新闻法制思想的具体内容,又随着社会形态以及新闻传播活动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中国漫长的前新闻时期,由于物质条  相似文献   

7.
肖娅姝 《档案时空》2012,(10):25-2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竞争日趋激烈,资讯日益发达,报社在新闻报道而产生的文字、图片材料不断增加,新闻档案管理的难度和迫切性也日益增加。但是,由于报社多重视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编辑部门和经营部门,新闻档案的管理工作普遍弱势,这就给新闻事业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笔者在此文中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探索了新闻档案管理的价值,分析了当前新闻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加强新闻档案管理的相应对策。一、新闻档案管理的重要价值新闻档案不仅是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工作的历史记录,更是各个时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记录,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记录,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记录。它从不同角度记录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发展情况和人民生活的发展变化状况,从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80年新闻工作历史中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新闻工作都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说 ,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伟大指南。一、毛泽东新闻思想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党情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 ,特别是列宁、斯大林的新闻思想 ,形成了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术光辉 ,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思想。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有 :第一 ,报纸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毛泽东根据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原理 ,认为报纸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是一种上层建筑 ,…  相似文献   

9.
关于当前新闻理论与实践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以来,不断有深化新闻改革的好消息传 来,新闻传媒也时有令人欣喜的新变化。这些好消息和新变化引动笔者对一个时期以来关于新闻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进行自我反省式的思考与总结,这里记录下来,求教于各位,以求得对这些问题更为广泛、更为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新闻报道中数据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数据新闻也随之不断发展。2020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暴发至今,很多媒体通过数据新闻来报道疫情,用可视化的方式记录疫情。本文以财新网和丁香园在新冠疫情报道中所运用的数据可视化为例,对数据新闻的优势、不足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彭化义 《青年记者》2006,(12):33-33
新闻特写,是新闻通讯的品种之一,是报纸新闻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既可以寓事、理、情、景于一体,又能够以短小精悍、新短陕活而见长的新闻体裁,新闻特写在增强报纸可读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根据读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新闻规律的丰富发展,使新闻特写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新的风采,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各项事业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新闻传媒业同样如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媒体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而在新闻的报道方式及内容上都不断追求深刻化和多样化,在这种背景下,民生新闻兴起并不断发展,从而更好的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接近性、实效性与重要性.笔者将简单分析如何有效运用民生新闻的镜头语言,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在现场》中的媒体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记者摇篮》2010,(9):48-49
作为现令最流行的新闻类型,民生新闻以其独有的特色在传媒界技压群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媒也将不断地推陈出新,巅峰时期已过的民生新闻收视率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民生新闻将何去何从?专家学者所谓的后民生新闻时代将如何发展?公共新闻能否取代民生新闻?不同的人分析不同,解释各有差别。  相似文献   

14.
如何写出好新闻?如何使自己的新闻获奖?笔者根据多年的新闻实践及对自己所获奖作品的分析,发现新闻作品获奖有以下九个方面的要素:一、主题重大。新闻作品是时代变迁的忠实反映。一个时期国内外、省内外发生引人注目的大事要事,都是新闻记者特别关注的对象,围绕这些重大新闻点进行的新闻报道多数获得新闻大奖。新闻作品要以敏锐的嗅觉和全局眼光,真实记录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现阶段,重大的新闻主题往往是围绕全国全党工作的大局,反映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外交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步与深远影响,反映市场经济形势下改…  相似文献   

15.
刘晨 《新闻世界》2013,(11):212-213
美存在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之中。而新闻作品也是人们对追求美好未来的审美描述成果。新闻作品是传播信息、记录社会、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表现,在媒介传播中处于优先主导地位。本文从新闻作品形象美的三个角度切入,以典型报刊类新闻作品为例,探究新闻作品的形象美在新闻创作过程中展现的作用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社会大众传播中的一员,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作为传播个体,在新闻价值的判断、选择、筛选,传播动机、传播方式确定等各个环节对整个传播流程会产生影响。这些环节也会间接反映出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快速时期,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新闻传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闻传播者的职业道德素养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中,新闻传播者如何能够履行职业道德,抵御各方的诱惑与压力,不仅是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也是新闻传播伦理研究重点研究的方向。本文将从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入手,剖析新闻失德的现象及其原因,探讨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新闻传播伦理道德建设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闻敏感是记者识别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和能力,它是记者特有的职业敏感,它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宝贵素质。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努力培养和增强自身的新闻敏感呢?做为新闻记者来说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学习,不断总结,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新闻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媒体借由记录社会要事、传播社会信息,反映时代状况的重要传播文本,它具有极强的时效性、高度的准确性以及非常鲜明的政治性,因而作为一个新闻编辑,应具备比其他类型的媒体工作者更为完备的新闻素养。本文从新闻编辑的工作特点入手,进而分析新闻编辑工作者应如何提高科学素养,成为一名全方位的优秀新闻编辑。旨在与同行进行交流,以不断提高新闻编辑科学素质,从而对我国新闻事业以及社会发展产生极强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都知道写散文要讲求立意,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深邃、耐读,且意味深长。而新闻是客观事实的记录,为什么也要追求立意? 笔者认为,如果在新闻采写中将“立意”运用得当,不仅能大大增强新闻的可读性、耐读性,也能让记者由“记录员”、“传播员”向事件的“发现者”、“思考者”、“参与者”转变,从而使记者的综合能力不断得到磨炼与加强。  相似文献   

20.
刘璇 《新闻世界》2011,(5):136-137
晚清时期,开明人士或因个人谋生或因国家派遣走出国门,去看看西方世界。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日记、游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付梓印行,这其中就包括对西方新闻传播事业的记录。这些记录不仅有对西方报纸的种类、形态、内容、发行网络进行描述,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开明士绅对西方新闻思想同样有所评论。通过这些早期出国考察的学人、士绅、官员的传播,中国传统新闻传播事业也在发生一些变化,吸收借鉴了西方的一些新闻思想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