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研究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信度、效度良好的随班就读教师专业素养问卷,其结构由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获取支持能力4因子组成。研究发现,随班就读教师在专业知识和获取支持能力上不及专业态度和专业技能。小学随班就读教师在专业技能上的得分显著高于中学的教师,而中学随班就读教师在获取支持能力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小学的教师。接受过培训的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素养显著高于未接受过培训的。随班就读教龄在6至10年和在11至15年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教龄在3年以下的教师。建议在师范教育阶段增加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等相关内容,同时,构建以提升"自主性"为核心的在职培训模式,全面提升随班就读教师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编的《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与社会支持问卷》以及修订的《小学教师社会支持量表》对新疆地区80名小学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探讨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与社会支持有较强的共变关系,社会支持高低不同的教师职业适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整体来看,家庭支持、同事支持、情感支持对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业适应的预测力相对较强,而领导支持、家长支持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建议加强家庭对随班就读任职教师的支持;为教师创造更多沟通交流的平台;完善随班就读任职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工作,提高其对融合教育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3.
张庆 《考试周刊》2013,(55):168-168
随班就读作为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不仅符合我国国情,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是符合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推崇的融合教育、全纳教育理论,是解决我国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问题的好形式、好方法。随班就读工作质量,取决于政府的重视程度,取决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管理水平,取决于随班就读教师的素质。  相似文献   

4.
随班就读是融合教育背景下有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主要安置方式之一,即在普通学校普通班中进行学习。随班就读的师资培养存在诸多争议和问题,从职前培养方面主要是缺乏专业化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以及政策支持和理论关注;职后培训方面教师参与热情和效率不高,培训后续工作和教研结合未能有效开展,这些问题影响了随班就读工作的质量。相应对策主要是:设立随班就读专业.培养专业化的师资力量;加强普通教育中的特殊教育内容;强化培训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开展各方合作,实行教研结合。巩固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5.
融合教育也称全纳教育,是当今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随班就读是中国政府在解决特殊儿童入学问题方面采取的一种教育政策,是融合教育在中国的本土化体现.本文对当今世界特殊教育发达的英、美、加、日四国融合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在特殊教育立法、特殊教育师资标准及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的专门化管理模式等方面得到借鉴,对我国随班就读在这些方面的逐步完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实施普通教育体制改革才能全面推行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我国特殊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理念上的滞后、随班就读机制体制的不健全、特殊教育经费分配体制的不完善、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不畅和普通班级班额过大等对随班就读的深入发展带来许多挑战.要想全面有效的促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深入发展,必须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及随班就读的工作机制和体制,全面有效地推进随班就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普通学校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学校支持是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的核心,与学生的学习质量密切相关.本研究表明:由教师支持、同伴支持、学校领导支持、资源教室及学习效果等五个维度构成的对随班就读儿童学校支持的系统中,各个维度表现出不一致性.同伴支持度最高,教师和领导支持度次之,教师的行动支持远远低于态度支持,资源教室和资源教师非常缺乏,学习质量堪忧.因此,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辅导,促进资源教室建设、培养资源教师、提升随班就读儿童学习质量是实现随班就读教育目标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试论随班就读的师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其发展程度决定着整个特殊教育的发展水平.而制约随班就读发展的关键在于师资的培养.传统的师资培养方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随班就读发展的需求,必须拓展师资培养的途径,变换方式,充分调动整个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力量,培养不同层次和水平的随班就读教师,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有效的教育和训练,促进整个特殊教育的普及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构成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班就读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主体,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质量成为特殊教育面临的新任务.本研究认为,差异教学适应了特殊教育发展对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要求,通过对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构成的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在随班就读中实施的差异教学是差异教学的一种实践形式,随班就读教师差异教学能力可以用一般教学能力模型来进行构成分析.由于随班就读学生有特殊教育的需要,随班就读教师应具有比普通教师更为宽厚的知识结构,除了具有普通教育的知识、技能以外,还需要特殊教育知识、技能.同时,随班就读教师获取校内外资源、主动运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的能力,也是随班就读教师的差异教学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10.
采用自编随班就读教师问卷对黑龙江省30所小学的33名随班就读教师的基本情况、特教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教学工作和专业支持等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随班就读小学教师的学历结构合理,教龄结构不尽合理;黑龙江省随班就读小学教师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不足;黑龙江省随班就读小学教师对随读生的教学与普通生没有差异;黑龙江省随班就读小学教师获得的专业支持较少。  相似文献   

11.
从厦门市思明区普通小学中随机抽取11所学校,对班上有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师共70人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结果表明,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总体上是正向与积极的,但这种正向与积极的态度尚处于形成过程的初级阶段。绝大部分教师面对随班就读教学,都能主动选用策略,协助特殊学生学习,但他们更多选用的是使用容易、方便、偏重情意层面的教学策略,而对那些既费时又需要专门技巧的教学策略,教师用得少。教师需求的服务支持包括创造教师参加专业知识培训机会、提供校内专业支持与管理、增加经费投入和减轻教师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政府支持、社区支持、家庭支持、学校支持以及随班就读学生自我支持等5大支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使用自编的问卷对某县教师、普通学生及其家长、随班就读学生及其家长等5种人群进行测试。结果:家庭与学校支持系统比较完善,政府经费支持力度较好,社区支持力度不够,随班就读学生自我预期不佳。结论:政府支持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学校支持系统中的资源教室和资源教师提升的空间较大,社区支持需加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市青浦区 1 89名担任随班就读工作教师进行的《随班就读学生在学校范围内获得社会支持现状的调查》问卷调查 ,旨在探讨现有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否满足有效的随班就读工作的需要 ,以帮助这些孩子回归主流社会。本研究从学校行政领导、教师以及同伴等方面来调查随班就读学生学校范围内获得社会支持的现状。问卷结果表明 ,学校行政、教师以及同伴所提供的社会支持仍旧非常有限 ,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采用《随班就读学生教育方案制定与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宝山区72名小学5年级、初中9年级随班就读学生教育方案的制定、实施、存在的困难以及所需的支持四个部分进行调查。研究表明:(1)上海市宝山区随班就读学生的鉴定工作还有待改进;(2)教育方案的制定、实施与评价仍需完善;(3)随班就读学生的学科课程设置、学科课程内容以及学科课程掌握情况并不理想;(4)加强课堂个别辅导和加强课外个别辅导是两种促进随班就读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策略;(5)教学内容太难、教师没有时间个别辅导以及评价标准的不适合是存在的最主要的困难,加强专业人员支持是最希望得到的帮助。建议:以客观、准确、科学、全面、慎重的原则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鉴定工作;加强对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与实施的管理,并完善对个别化教育计划实施成效的评价;加大专业人员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自编"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调查问卷"对上海市410名随班就读教师对随班就读的认识、对随班就读学生的接纳态度,以及教师的工作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上海市随班就读教师的教龄、学历分布合理;教师们对随班就读有理性上的认同,对特殊学生总体接纳态度较好;教师们对特殊教育专业培训意愿较强.调查还表明,目前上海市接受过特殊教育专业培训的随班就读教师比例偏低;教师们更倾向于接纳智力残疾、肢体残疾和学习障碍的学生,而对脑瘫、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学生的接纳度较低;教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和学习特点不够了解,对特殊学生开展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16.
The main objective of specially adapted teaching in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 in Norway is to help students attain vocational or academic competence. However, a contested issue is whether it is conducive to place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regular or special classes. Another question is whether boys and girls benefit to the same degree from placement in a specific type of class. The analyses presented in this article are based on data from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nearly 500 adolesc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who have been followed prospectively over 6 year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tudents receiving special support in regular classes obtain vocational or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to a greater degree than students in special classes. In particular, girls benefit from placement in regular classes. This pattern does not change when the analyses control for relevant variables that are known to affect competence attainment, e.g. the students’ functional level registered at the start of upper secondary school.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investigation, fifth‐ and sixth‐grade children (N= 289) completed a measure to assess aspects of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eachers and bonds with schools. Children and teachers also completed measures related to children's social and emotional adjustment. Analyses of responses to these measure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had greater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eachers, poorer bonds with school, and perceived higher school danger than did students without disabilities. Comparisons involving students who were receiving services for emotional disturbance (ED), learning disabilities (LD), mild mental retardation (MMR), other health impairments (OHI), and no disabilitie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with ED and students with MMR had poorer affiliation with teachers and greater dissatisfaction with teachers than students without disabilities. Students with ED also had poorer bonds with school than did students without disabilities. Students with LD and students with MMR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ratings of perceived school danger than did students without disabilities. Results of correlational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student‐teacher relationship and school bonding variables were associated with social and emotional adjustment variables for students with and without disabilities. © 2001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8.
北京、香港两个地区的普通小学中随机抽取了 2 2 5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 ,在对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在普通班级随班就读的基本态度上 ,香港地区持赞同态度的教师比例高于北京地区。但对各类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随班就读 ,两地教师的态度既有相同的方面 ,也有不同的方面。两地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接受程度明显受学生的残疾类型和残疾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what changes two Cypriot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brought in their teaching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improve in their classes. The study was qualitative and used non-participant observation in two primary classrooms in different primary schools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the main teachers of these classes. Th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 main changes implemented by these teachers were a differentiated programme of literacy and numeracy, and opportunities to students to process information through many senses. In addition, the teachers boosted the learning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by focusing on essentials, using process-oriented praise, peer tutoring, and regular communication with parents.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suggestions about how Cypriot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can boost the learning of students with difficulties and how leaders can support their effo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