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要研究柔石,研究柔石的创作道路,我们有必要对柔石创作方向的有无转换作一番考察。关于柔石创作方向的转换与否,几十年来,有许多同志进行了探索。但诸家说法  相似文献   

2.
鲁迅对柔石小说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启蒙观念、关注重心与小说模式方面。鲁迅对柔石深刻的影响使柔石成为一个地道的人道主义作家,柔石向鲁迅的学习是成功的,他形成了自己的个性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
毕爱芳 《语文知识》2003,(12):26-27
鲁迅先生在《柔石小传》的最后写道:“柔石有子二人,女一人,皆幼。”这是最平淡也最沉重的一句话。我知道:漫长的是历史,短暂的是柔石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作为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以其青春的热情和革命的活力写下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页。在短短不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小说文本。近年来,研究柔石小说的论文有几十篇。但论者大多对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知识分子形象、主题内涵感兴趣,而对其作品中母亲的心理变化过程研究甚少,本文针对这个不足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柔石小说的语调一贯比较沉重,《希望》《会合》两篇却显得比较另类,在此柔石运用喜剧化的讽刺艺术,对婚姻与革命给予了批判性反思。这两篇小说反映出柔石与鲁迅在思想上的链接。柔石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续了鲁迅的思路,以执着于真实的怀疑精神,在启蒙的立场上继续关注着"新"与"旧"的悖谬问题,喜剧性的叙述笔调使这两篇小说具有鲜明的反讽色彩。  相似文献   

6.
柔石的小说注重描写现实生存困境和社会底层民众的悲惨生活。以此来展现普通民众在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时代中的追求、徘徊、孤独和痛苦,表现出浓厚的悲剧意识。这种浓重的悲剧意识在作品中主要表现为对悲剧人物的塑造、悲剧主题的阐述和悲剧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7.
柔石小说的语调一贯比较沉重,《希望》《会合》两篇却显得比较另类,在此柔石运用喜剧化的讽刺艺术,对婚姻与革命给予了批判性反思。这两篇小说反映出柔石与鲁迅在思想上的链接。柔石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续了鲁迅的思路,以执着于真实的怀疑精神,在启蒙的立场上继续关注着"新"与"旧"的悖谬问题,喜剧性的叙述笔调使这两篇小说具有鲜明的反讽色彩。  相似文献   

8.
柔石小说的语调一贯比较沉重,《希望》《会合》两篇却显得比较另类,在此柔石运用喜剧化的讽刺艺术,对婚姻与革命给予了批判性反思。这两篇小说反映出柔石与鲁迅在思想上的链接。柔石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续了鲁迅的思路,以执着于真实的怀疑精神,在启蒙的立场上继续关注着“新”与“旧”的悖谬问题,喜剧性的叙述笔调使这两篇小说具有鲜明的反讽色彩。  相似文献   

9.
实在可惜,二十九岁,正值创作的黄金时期,柔石为国捐躯了。更令人惋惜的是,这位写作“好象并不怎样费力”的左翼作家,用自己的热血为中国革命谱写了壮烈的史诗,却未曾留下一篇成熟的革命文学作品。半个世纪过去了,“为了忘却的记念”,对于左联五烈士的研究不断深入。近来,柔石创作方向转换的问题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转换与否,我国较早的两部新文学史已经提出了不同看法,只是许久以来尚未引起  相似文献   

10.
受蓝棣之研究的影响,柔石小说《二月》中的主人公萧涧秋对7岁小女孩采莲的感情归属问题重新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萧涧秋与采莲的故事不是爱情故事,而是一个讲述父亲关怀孩子成长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文本结构二重性的检视 ,发现其中显在结构表达出一种批判性 ,是理性柔石的结果 ,隐在结构则传达一种对女性母题的眷依性 ,是感性柔石的结果 ,这两种结果是长期渐进形成并统一在柔石的人格实体中的。通过历时和共时两个平面的追本溯源 ,证明了形成柔石理性和感性互生共存的无竟识的存在可能 ,指出这种来自人生经验、时代与中国文人集体无竟识的矛盾冲突 ,在外部和内在都构成了柔石人格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2.
王娟 《文教资料》2009,(18):114-116
新时期以来,随着文学观念的开放,研究思路的转变,柔石研究也出现了新的进展,一些新的研究方法纷纷被应用到柔石研究中,改变了新时期以前单一的意识形态分析方法,拓展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通过对新时期以来有关柔石的一系列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成果的梳理,把握现存柔石研究的突破与缺陷,为进一步研究寻找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柔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才华的青年作家。他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典型,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柔石从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塑造人物时特别注重典型情节的描写、典型环境的选取和典型性格的刻画。情节和环境充分典型化,对人物性格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提供了人物得以表现自己性格的各种有利的机会,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4.
左联作家赵平复 ,笔名之一曰“柔石”。赵帝江在《柔石传略》(见《中国现代作家传略》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 5 33页 )中说 ,柔石故乡在浙江宁海县城之西的方孝孺先生祠堂之前。那时 ,祠前有座桥 ,称“金桥柔石” ,笔名柔石即源于此。余览此 ,谓“金桥”可解而“柔石”难谕。桥为金则善 ,石而柔 ,复何可取 ?赵平复与林淡秋先生合译的《丹麦短篇小说集》 ,在他殁后的一九三七年出版 ,林署名淡秋 ,他署名金桥。这是笔名源于“金桥柔石”的一证。但“柔石”究属何意 ,久思而不得。因治先秦文学 ,于检阅《说文解字》之际 ,忽见《厂部字》下…  相似文献   

15.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抄录了柔石的狱中书信,信的署名不是柔石,也不是赵平福或赵平复,而是“赵少雄”。“赵少雄”是谁?课文没有注解。其实,“赵少雄”就是柔石,准确地说,是柔石此时的化名。陆方在《上海英烈传》第二卷里详细地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1931年1月17日下午,柔石来到汉口路东方旅社31号房间,出席党内一部分同志反对王明的秘密集会。不幸,他和林育南,以及‘左联’作家胡也频、殷夫、冯铿等与会同志遭到租界巡捕房逮捕。被捕时,柔石化名赵少雄,声称是北新书局的编辑,他被巡捕押着去北新书局对证。”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  相似文献   

16.
历年来对柔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生平史事和小说作品研究,也不乏研究者探寻柔石的精神世界和心理轨迹,但是在总体上缺乏独立姿态、整体把握和学理审视.本文就柔石生平研究、作品研究和精神世界研究三个方面对柔石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柔石文集     
《学苑教育》2012,(10):F0002-F0002
柔石 柔石(1902-1931)浙江宁海人,原名赵平福。从小家贫,打工多年。1918年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3年毕业后在一所小学担任小学教师,并开始从事创作。1925年初到北京,为北京大学旁听生·,并常听鲁迅先生的课,就在这一年在北大学习世界语,从此热心世运。1926年回到浙江后,先后在镇海中学、宁海中学任教...  相似文献   

18.
昔日辉煌的赵树理方向与今日赵树理研究界的相对冷清同样是令人关注的文学现象。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评论介入、创作心理及读者群的转换几个方面去分析赵树理的创作“命运”,并在此基础上体验赵树理创作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19.
深受五四以来人道主义思想影响的柔石,凭借其过人的创作天赋和独到的乡村审察视角,创作出乡土文学经典之作《为奴隶的母亲》,将20世纪20年代以浙东为缩影的中国乡村凄凉的社会现实展示得淋漓尽致。同时,他继承了自鲁迅以来的现代国民性批判思想传统,从历史的视角进行了新的发掘,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国民性批判这一主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谭华 《中国成人教育》2006,(11):111-112
传统的绘画学习模式过分强调技法的追求,忽视思维方面创造性的培养,造成习作与创作的脱节,习作不能充分地为进行创作做准备,在追求技法的过程中泯灭了艺术创造激情的火花。改变这一局面,需要在习作过程中培养起创作的意识和能力,真正实现习作与创作的思維转换,使创作成为习作之后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