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传统的师生关系不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树立新的教育民主思想以及新的学生观和新的教师观,纯化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魏书生语文课程观对新课改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对新时期语文教学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挠着魏书生的解读者们。一个是魏书生语文教改经验推广的艰难性问题;另一个是魏书生语文教学的非语文化倾向问题。我们认为正确理解魏书生语文课程观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钥匙”。魏书生语文课程观是他的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对科学理解语文课程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深入研究了魏书生语文课程思想,以期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一、魏书生语文课程观的价值取向1.重视学生主体性开发取向魏书生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曾来西宁讲学,我有幸聆听了他的讲学,感触最深的还是魏老师的科学民主的教学方法。魏老师自从出名之后,也就成了大忙人,但他并非仅忙于语文教学工作。而是将大部分的精力花费在了各种会议、多种应酬上。然而他所带班级学生的语文成绩却仍然一届强于一届.其奥秘何在呢?魏老师在讲到这一问题时说:“原因显然在于学生的自学能力逐年提高上”。魏老师在教学上首先做到了民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解决了学生愿学的问题。如,每学期当接到新课本时,按内容在学生中确定承包人,明确分工,让学生采用…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1999年第11期《人民教育》上读到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的一篇短文———《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助手》 ,细读该文让人耳目一新、视野洞开。视学生为助手 ,并非始于今日。许多老师都比较注重选择、培养、使用学生当助手 ,尤其是教复式班的老师往往把选拔、使用小助手视为教育教学成功的一项重要措施。有不少老师筛选小助手 ,不是选学习成绩比较突出的 ,就是选人高马大的学生充任。因为按常规性思维 ,助手就是老师的帮手 ,就是为老师替手脚的 ,诸如抄抄作业题、维持维持纪律等。魏老师助手观的独特之处突出表现在其新颖性。1991年魏…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艺术》一书,不由不佩服魏老师那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再怎样调皮捣蛋的学生经魏老师那么一指点都被乖乖收服了,我被深深折服了,魏老师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执着,值得我们去学习。  相似文献   

6.
教育民主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之本安静生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教师与学生同处于亲和、愉悦的氛围中,形成和谐、互动的教学态势,就能为创造最佳的教学效益奠定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起合谐、真挚、融洽的师生关系呢?我们认为转变旧的师生观,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是建立良...  相似文献   

7.
魏书生的人学思想是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生发点,具有阿基米德点的作用。魏书生人学思想包括人性观、人际观两方面的内容。他的人性观可概括为善恶混杂的人性观,人际观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集体三个方面。这种人学观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只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认识人的局限,启示我们要多维度地来认识人(学生),从而实现人性化教育的理想。  相似文献   

8.
教育民主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真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民主思想,其根本是教师必须首先是民主型教师;其核心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其前提是教师要具有新型的学生观: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对话式教学、全面教育和评价等意识,以及不断学习、创新的自我终身教育意识:  相似文献   

9.
教育民主化是现代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真正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民主思想,其根本是教师必须首先是民主型教师;其核心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其前提是教师要具有新型的学生观: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对话式教学、全面教育和评价等意识,以及不断学习、创新的自我终身教育意识.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呼唤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改革传统的学生观。教师应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尊重学生人格;要做学生的管理者、领路人和学生的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11.
从魏老师、魏主任到魏校长、魏局长,魏书生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留下令人惊叹的奇迹:担任语文老师的魏书生创出了在全国被普遍推广的“六步教学法”;担任班主任的魏书生,将班级管理到了无需管理的境地;担任校长的魏书生,在实践中形成了民主与科学的教育思想,备受推崇;担任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的魏书生,在他担任局长兼书记的12年里,老百姓的孩子上学享受到了同样的公平优质教育.没有择校费.高中教育质量在辽宁省遥遥领先。  相似文献   

12.
魏书生老师的事迹是振奋人心的 ,他取得了那么辉煌的教育业绩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衡量 ,都不得不让我们这些教育界的同行佩服得五体投地。全国各地很多教科研部门及学校老师们怀着当年唐僧去西天取经的虔诚心态 ,纷纷到盘锦学习考察 ,希望取得魏老师的“真经”。一些人发现魏书生老师让学生写日记 (魏老师称之为“道德长跑”) ,让学生跑步、做俯卧撑 ,让学生自己出题考试 ,互相批改 ,让学生轮流当值日班长…… ,总之 ,他们发现了魏老师不少的“高招妙计”。于是他们如获至宝 ,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各地 ,在自己的学校中纷纷实践起来。然而让他…  相似文献   

13.
陶兴模 《今日教育》2007,(9S):55-56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更多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关注后进生转化教育。事实上.优等生同样是教学中客观存在的群体,优等生教育是教育教学研究中不能忽略的话题。作为一位长期在名校从事实验班数学教学的专家.陶兴模老师将为我们呈现他的优生培养观。[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正>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笔者在拙文《人生光辉的楷模,教坛璀璨的明星》中对其目的观、学生观、教学观等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再对魏书生的教师观作以粗浅探析,这对广大教师和师范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教师观也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李镇西老师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具有民主思想的教育名家,更是一位真正爱孩子、懂孩子的老师。
  他提出的“在教育坚持平等”,以我们平常人的思维就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哪一位学生,不管他的学习成绩好坏、有无家庭背景,都要一视同仁。而李老师的“平等原则”则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不仅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还要实现老师与学生的人格平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通过剖析杜威心目中的“民主主义”特征,以及“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中教育的内在关系,揭示了其教育目的观的“社会本位”性质;接下来分析了杜威是如何引入“连续性”原则来击破构成传统教育目的观的哲学认识论基础的“二元论”的。综合上述两方面,从而可更深入地透视杜威民主思想与其教育目的观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悄悄地演绎着一场深刻的教育价值观的变革.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需要对学生观、教师观进行新的定位。应该说任何一位成功的老师都是用满腔的热情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桃李满园.为学生奉献着无私的爱。时代呼唤成功教育.成功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可否认我们不少教师总喜欢把爱的目光投向优秀生.然而在现实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所谓成功教育,就是通过帮助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自己争取成功,不断取得学习成功的教育。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呢?一、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常常会看到这种情况:学生回答问题结结巴巴,老师一脸不耐烦;学生回答问题离了谱,老师一声断喝。这种把学生当作教学工具的学生观与成功教育的学生观是背道而驰的。成功教育认为: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教师对于回答不尽如人意的学生应热情地鼓励,  相似文献   

19.
一、模仿迁移法 1.读书迁移法 《班主任工作漫谈》是魏书生老师的大作,也是我最喜爱的教育专著之一,读得我茶不思饭不想。其中一篇讲魏老师为了控制自己的脾气,请一位同学专门负责这事,只要魏老师发脾气了,这位同学就站起来提醒魏老师控制脾气。这一做法激发了我的灵感。  相似文献   

20.
张德志 《辽宁教育》2003,(12):16-17
魏书生老师是一个平凡的人,每天他都和我们一样上下班,一起做早操,在同一个食堂就餐,同时,他又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曾非常执著地申请当一名老师,也几十年如一日地发自心灵深处热爱他的学生。他在教育教学这片热土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省内外,乃至国外许许多多教师都在学习、研究、实践他的教育思想及教书育人艺术。那么,他是如何看待教师这一职业的?他的教师观是什么?笔者认为,魏书生的教师观可以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一、把教师这份平凡的工作看作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在实际工作中魏书生老师对于能够改行的教师从不阻拦,他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