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诗歌导入 父爱如山,山如石,朱自清有很多散文,他的散文第一次结集时,是以《背影》作为他的整部散文集的名字的。由此看得出来,他自己对《背影》这篇散文也是比较看好的。可以说,《背影》是能够让我们终生受益的一篇散文。  相似文献   

2.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题材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研究者在论及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征时,大多会关注他的像《背影》《给亡妇》《儿女》之类的亲情篇或者是《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绿》之类的写景记游篇。但是像他的散文集《你我》中的《谈抽烟》  相似文献   

3.
《背影》作为一篇用白话写成的散文,于近百年的现代散文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不可不读《背影》,研究散文的写作,也不可不读《背影》”(朱金顺《读朱自清的〈背影〉》)。可以说,《背影》是现代散文研究中绕不过的一条溪流。于是,再次探访这条朴实无华的溪流,其默默的姿态却传递出丰厚的信息,曲折有致,叮咚泉响。  相似文献   

4.
《背影》写于1925年,收在朱自清的第一个散文集《背影》(1928年出版)中。文集以《背影》书名,可见作者对这篇散文的特殊情感。《背影》只记述了一个生活片断——父亲送他从南京渡江到浦口;然后乘火车去北京念  相似文献   

5.
《春》这篇散文是朱自清在杭州任教时写给学生读的一篇范文。它在作者的散文创作中虽不占有突出的地位,也没有他的代表作《背影》尤荷塘月色》的影响大,但是它却能体现朱自清散文创作的很多特色。  相似文献   

6.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也是一篇记事散文。先生在后来写道:“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写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章只是写实。”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用词严谨,结构布局缜密,思想感情充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仿写佳品。对《背影》进行简析,并论述《背影》对中学生写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5月,语文教材中被奉为"经典之作"的散文《背影》引起热议,源于一篇被广泛转载的文章——《朱自清<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随后这一报道被指为误传,仅是一位教授的"一家之言"。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人表示,出版社不会因为"违反交规"这一点就删除一篇经典之作。紧接着,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发出道歉信,为此前他的一篇文章造成"《背影》因违反交规被逐出教材"的误传道歉。王彬彬说,数年前在课堂上听学生说《背影》已不在中学教材中,他在  相似文献   

9.
蔡丽华 《考试周刊》2013,(96):30-30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他以高超的艺术成就蜚声文坛,留给我们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其中选人初中语文课本的就有三篇,每个年级一篇,初一《春》、初二《背影》、初三《绿》,从风格上讲,《春》与《绿》相近,而《春》和《背影》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前者如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后者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成熟中年。  相似文献   

10.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在1927年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和《背影》一起被誉为朱自清散文中的"双壁"。如果说《背影》通过淳朴的叙事,以美德与真情激动着千万读者的心,那么《荷塘月色》则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情景交融的意境,带给读者是一种美的享受。《荷塘月色》是学生进入高三以来第一篇学习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初中学习过朱自清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以《背影》《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间的真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其中《背影》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文章语言洗练朴素,文笔平易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这篇散文以“背影”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父子车站送别的图画。  相似文献   

12.
<正>通过对《背影》和《阿长与〈山海经〉》这两篇经典散文的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何为铺垫、铺垫有何作用、铺垫的常见形式。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尝试运用铺垫写法。何为铺垫从题目就能看出两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分别是关于“背影”“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朱自清在散文的开头提到“父亲的背影”,然后用近600字写其他内容,真正写“背影的故事”与末段对“背影”的追忆加起来不过700字;鲁迅用不到1200字写“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之前却用2000字写其他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杨忠 《文学教育(上)》2008,(11):109-109
提起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作家,人们自会想到独具风格的朱自清;而提到朱自清这个伟大的名字,人们定会油然想到他的《背影》——这篇几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佳作。有人认为:“要谈五四以来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谈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背影》。(林非《现代散文六十家札记》)这话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先生作品《背影》的艺术魅力究竟何在?如果说非要在现代散文中选出最优秀的一篇,相信朱自清的《背影》会是得票数最多的。个中魅力究竟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15.
<正>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他以高超的艺术成就蜚声文坛,留给我们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著,其中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就有三篇,每个年级一篇,初一《春》、初二《背影》、初三《绿》,从风格上讲,《春》与《绿》相近,而《春》和《背影》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前者如活泼开朗的小姑娘,后者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成熟中年。截然不同的风  相似文献   

16.
魏振乾 《成才之路》2011,(17):37-37
朱自清先生是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背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纪行散文,文章抓住人物的形象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抒发父子深情,将父子之间最真挚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凭真情、真性动人心弦,具有无比强烈的震撼力,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成为中国散文的经典。  相似文献   

17.
<正>世界上感人至深的一种感情,莫过于亲情。亲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朱自清先生的现代散文名篇——《背影》,可谓妇孺皆知。文中所刻画的"父亲"那肥胖的、蹒跚的、慈爱的背影,感动得多少人热泪盈眶!在明代,也有一篇散文,同样描写亲情,同样饱含深情,同样感人至深、流传千古,它就是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相似文献   

18.
曹婷 《考试周刊》2014,(94):28-28
<正>《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纪实散文,在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朱自清美文的代表。教学时,很多老师都针对朱自清笔下父亲的形象和"我"四次流泪进行分析。在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背影》是一篇散文,散文传统教学思路是分析人物形象,理清作者情感。很明显,这里混淆了散文和小说的教学思路。必须强调把散文和小说区分开来。散文将情感寄予全篇,不是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对人物进行分析,但一定要明确  相似文献   

19.
《背影》教学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代散文大家朱白清先生在他不很长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如大家熟知的《春》《绿》《荷塘月色》《匆匆》等,其中《背影》一文是不着粉黛,纯用白描的诚朴之作,被誉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为什么一篇短小的文章会有如此之大的感染力,以至于具有超越时空的不朽的艺术价值呢?笔者试图从两个层面来解读一下这篇著名的抒情散文。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其最大的特色是以新颖独特的视角,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父亲的背影来构建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抒发浓浓的父子深情,是散文中的精品。学习这篇文章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鉴赏和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