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伦理意蕴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视角进行切入,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贡献相关的理论资源和引入新的理念。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法和伦理学的价值分析法。研究结论和提出观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观伦理维度的介入表现在,竞技体育的发展表现出规律性与价值性,对其评价既是效益评价又是伦理评价,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是自身小系统的发展与大的社会系统两方面的协调发展;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其内涵为将人视作最高目的,关心人的物质利益和精神状态等方面;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社会公正;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强调代际公正和代内公正;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含伦理因素在内的多维目标和操作体系。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之伦理精神——善的导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伦理学价值分析法,对竞技体育伦理精神进行多视角探寻。竞技体育伦理精神———善,实质表征了竞技体育的道德性和价值性;主体和追求具有多个层次;内涵了理想、目的、规范、主体精神、品质和行为等方面;包含两个维度,即竞赛伦理和社会性伦理。发展竞技体育善应继续宏扬奥林匹克精神,并可引入中国伦理文化的合理成分;竞技体育历史和现阶段发展中,善与真还一定程度地处于分裂状态;发展竞技体育要防止真理与价值、科学与道德的分裂。  相似文献   

3.
传统义利观与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文献、逻辑等方法,在分析我国竞技体育利益的变迁和伦理问题的实质的基础上,阐述竞技体育伦理价值重构的必要性,从我国传统义利观的基本思想的角度,探讨传统义利观对竞技体育伦理价值重构的影响,进而提出"义利并行、协调发展"、以"道德内化力量自律,来超越和弥补外在他律的不足"来规范调节义利的相互关系,使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协调发展,使各利益主体共同维系竞技体育的伦理道德,从而促进竞技体育良件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竞技体育伦理的理论界定及与相关概念的关系的探讨,旨在更好地认识竞技体育伦理内涵。研究对竞技体育伦理中的"竞技体育"的多重含义、伦理与道德的涵义和关系、竞技体育伦理的内涵和竞技体育伦理的划分等概念进行了界定;对竞技体育伦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竞技体育伦理与竞技体育文化及组织文化和竞技体育伦理与非智力因素等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采用逻辑分析等方法,旨在为竞技体育"为什么讲伦理"和探讨竞技体育与伦理关系寻求和提供一个理论支点和视角.认为竞技体育讲伦理的外在要求包括:责任和义务的要求、社会主义性质及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政治影响和政治形象的要求、公众-社会的要求、现实道德奖惩环境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6.
一定的价值体系是竞技体育发展及其行为活动的核心性存在。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赋予和确立的方法有对竞技体育运行的适应——内引法、赋予竞技体育超越的伦理精神——外灌法。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赋予和确立的依据包括普遍性依据和现实性依据。其中现实性依据主要有社会伦理、政治利益和价值和“夺标”的功利价值。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赋予和确立中还存在矛盾和冲突,其间应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平衡。  相似文献   

7.
1、教育是竞技体育伦理价值的基础 竞技体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借助着现代社会和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舞台,向世人展示着独特的魅力。而伦理作为一门研究道德的科学,必然与竞技体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熊文 《体育与科学》2008,29(2):37-39
伦理对竞技体育的规范和激励作用是伦理对竞技体育作用的重要方面.伦理对竞技体育的规范和激励作用具有层次性,其作用方式分为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并对伦理对竞技体育的规范和激励作用的介入、机制、运用、表现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勇 《辽宁体育科技》2007,29(5):7-7,16
建立在儒学伦理和体育实践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对于现代体育的道德评价示范、个人主义盛行和道德调控机制弱化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的特点出发,阐述其对竞技体育的现代价值影响,旨在为竞技体育健康、持续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体育伦理学     
G803 9800708竞技道德的生活本意与竞技伦理的社会规范性质[刊,中,I]/刘卓,张志勇//体育学刊.-1997(4).-35-37 参4(XH)体育伦理学//竞技体育//体育道德//哲学对“竞技道德”与“竞技伦理”之间关系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建立在儒学伦理和体育实践基础之上,对于现代体育的道德评价失范、个人主义盛行和道德调控机制弱化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具体表现在通过传统体育伦理思想构建“和谐”的现代体育伦理原则,弘扬“礼让”的体育道德规范,倡导“轻利明德”的体育自律精神等。  相似文献   

12.
体育运动的德育资源具有一定的德育功能,可以被体育工作者和德育工作者所开发与利用。分析了当前与体育运动的德育资源问题相关的体育运动的德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人文精神、心理健康功能、体育伦理思想等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体育运动的德育资源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能否恰当规制体育失范行为,关乎体育运动能否长期良性发展。现有理论研究和规制实践混淆了体育失范行为的规制范畴和手段,不仅未能有效遏制体育失范行为,反而在应对新兴体育失范行为时表现出规制失当。应在现代治理语境中确立法治和德治的领域与对象,进而实现对体育失范行为的善治。单一的规制手段不仅无法有效地规制体育失范行为,还会使规制手段自身遭遇合法性和合理性危机。在竞赛过程中的体育失范行为应同时受到规则、法律、道德3种行为规范体系的约束。当前规制失当的原因主要为体育法律问题道德化、体育德治手段法律化、行为规范效力范围模糊化、德治与法治关系失衡化等。为实现体育失范行为的善治目标,应明确体育失范行为的属性划分,框定体育失范行为的规制手段范畴,建立规制失效的救济机制。从体育失范行为的性质界定入手,综合使用法律、道德和规则框定体育失范行为的领域,从而自上而下地实现对体育失范行为的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从体育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政府给予体育非营利组织的支持、体育非营利组织对其与政府关系的期待三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浙江省体育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外部关系,得出从组织关系来看,浙江省体育非营利组织采取挂靠体育行政部门或与之开展合作的行动策略,带有明显的官办色彩;从资源获取角度来看,绝大多数浙江省体育非营利组织的活动有效开展和组织生存壮大有赖于政府多样且全面的资源支持;从未来发展角度来看,浙江省部分体育非营利组织认为应当与政府部门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对公共体育事务的共治。建议构建体育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合作共赢互动机制,为形成高效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建立健全我国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解析当前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实践困境并围绕现存问题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认为:1)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具体指涉的是体育品德教育,体育品德教育是学校场域中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手段。2)实践困境表现在体育教学德育价值和功能的泛化导致体育品德教育目标的模糊,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教学的狭隘理解限制品德教育内容的生成,体育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缺失固化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的方式,传统技能教学过程未重视师生交往关系对学生品德塑造的价值,体育品德的内隐性使教师难以把握对学生体育品德的客观评价。提出优化策略:发展学生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是体育教学中德育的目标,强调技能教学项目完整性与突破体育教学德育时空界限,用多种品德教育方式调适学生参与运动项目学习的体验,学生体育品德教育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与交往,提取情境中学生情意品质的表现是体育品德评价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竞技体育不道德现象原因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提出我国竞技体育不道德现象原因的分析框架,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行业不正之风的整治和道德建设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结合制度分析法进行分析。其分析框架为:制度——个人选择——行为结果。(2)社会学调查。研究结论:从人的行为发生来看。竞技体育不道德现象的原因,表现在不道德行为诱发机制的存在,不道德行为机会结构的存在,不道德行为约束机制(包括道德自律约束,内部管理和责任约束,制度约束,外界舆论约束机制4个方面)的缺失和道德行为报答机制的缺失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视角下体育伦理价值构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平  熊飞 《体育与科学》2005,26(5):41-44
从和谐社会视角对体育伦理价值的构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在认识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上。体现以人为本的伦理取向,是构建和谐社会体育伦理价值的基石;在认识和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体现追求公平的伦理取向,是构建和谐社会体育伦理价值的前提;在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体现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取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胡汨  张伟 《体育科研》2024,(2):14-21
针对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结合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建设经验,分析了上海市老年人运动康养服务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基于五赋原则(赋志、赋爱、赋能、赋德、赋权)对运动康养服务发展提出建议。认为:应落实跨部门分工以优化多主体协同机制,提供精细化服务内容以构建一站式保障体系,分类建设专业化指导员队伍以全方位赋能定位运动康养服务,助力构建上海市老年友好型社会,为《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中全民健身章节的落实提供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9.
竞技体育伦理研究的凸现及其现状与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旨在揭示竞技体育伦理研究的原因、意义、任务、现状及发展;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及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研究认为竞技体育伦理凸现的原因主要是人和社会发展趋善的愿望及竞技体育社会问题的出现;研究的意义在于竞技体育价值体系的建立、人文思想的开发、伦理秩序的规范等方面;研究的任务表现在竞技体育道德判断、道德的实然和应然状态的描述、论证与探索;研究对竞技体育道德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论述了竞技体育伦理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竞技体育伦理研究应树立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观,从多学科吸收营养,并要兼重理论与应用、纵向与横向等不同维度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20.
大众体育公共治理的运行基础是建立有效的体育社会化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运行模式.研究认为:现阶段应优先确立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拓展新型消费与消费服务的供给领域,积极培育大众体育市场,健全城镇社区的体育组织管理体系.当前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要克服传统体育的运行模式,关键的问题是建立政府、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社会体育治理结构.政府应该从管理经济、社会、环境领域的全部公共事务,转变为提供基础性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尽快发展一些功能健全的行业协会,使之成为承担政府下放的社会职能的载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政府公共职能,变革体育管理体制,优化社会体育资源配置;形成以社会大众为对象的多样化体育服务网络;调整体育产业结构,推动传统体育产业向服务业转移以及服务结构、服务项目及服务方式创新等构建内容,以进一步适应社会转型和体育体制的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