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增加了声学知识的教学内容,这对初中物理教师来说是新的尝试。其中“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教学是个难点。我的教学设计是:1.复习本节必要的知识,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2.从问题入手,转入课题,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3.总结归纳本节重点内容。4.巩固练习。下面为讲课的具体内容。 首先,我选了一首很优美的乐曲(轻音乐)作为本节内容的开始。在复习了前面学习的内容后用录音机播放给学生听。复习的知识是声音的发生——由于振动,本节课围绕振动的性质进行分析归纳。放录音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课堂气氛,并为引出问题做准备。听完音乐后,轻松自然地问:“这首乐曲好听吗?”学生听完音乐也很兴奋:“好听!”进一步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周围有很多声音,有的很好听,如:刚才那首优美的乐曲,婉转的鸟鸣,悠扬的歌声,这些使人心情愉快的声音叫乐音。但声音又有不同,歌声中就有:男高音、男低音、女高音、女中音等,刚才那首乐曲就是有不同的声音组合成的。那么,声音有什么区别呢?”导出课题:今天学习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相似文献   

2.
课时一 整式整式是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统称 ,我们关心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以及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包括前面的符号 ) ,它是对所有字母因数而言的 .单项式的次数是指这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 ,仅与字母有关 .化简后的多项式 ,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 ,叫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其中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多项式按某个字母进行升幂或降幂排列 ,移项时 ,要注意连同符号一起移动 .基础练习1.写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 1) 10的次数是 ,m的系数是 ;( 2 ) ab2的次数是 ,系数是 ;( 3) - 3x2 y3的次…  相似文献   

3.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是高中《生物》(必修 )课的开章开节内容。教学大纲对其知识点的要求属于“识记”层次。从整个知识内容来看 :信息量不大 ,难度较低。但就本节内容在全书的位置来看 ,却至关重要 ,具有“开门引路” ,展现一个学习生物学新视角 (分子层次 )的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一部分知识 ,笔者运用了元素周期表进行分析的方法开展教学 ,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 教学过程1.1 “阅读—归纳—分析”本节内容 做法是 :(1)让学生阅读本节内容 5~ 10分钟。   (2 )让学生明确基本元素、最基本元素、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4.
一、学情分析本节复习课,学生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可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再转化为单项式乘法等算理重视不够,在运算和思想方法的运用上欠缺较多,失误不断。虽经过复习后一般能掌握,但在应用解解题时普遍缺少应用意识,如通过因式分解后对分式约分或通过因式分解后用整体思想去解题等。二、设计思想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该知识的目标要求能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不得超过两次)进行因  相似文献   

5.
常言道:“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上课也是这样,导入新课固然重要,课堂教学的结尾也应十分重视。我们在听课中发现,一些青年教师不大重视新课结尾的教学处理,说声“下课”,草草收兵。淡而无味,致使前面生动的教学效果冲淡不少;有的老师甚至新课讲不完,有头无尾地下了课,给学生造成潦草从事的不良印象,大大影响了效果。其实,一堂课的结尾,对全课有画龙点睛、总结升华、巩固效果、引导探索、指导作业等多种功效。因此,掌握新课的结尾方法,认真讲究它的教学艺术是十分必要的。 有经验的教师,常常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结尾。如: 1.归纳式结尾。一堂课讲下来,在学生印象中有时(或有的学生)感到内容多、头绪杂,理解、记忆负担都很重。学生通常不会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只是学到哪里算哪里。这样很不利于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巩固。下课前,把本节课所讲内容,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炼的语言归纳概括一下,用时不多,收效却不小。一方面使学生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能够明确知识重点,掌握主要方法,从而紧紧抓住本节课的“纲”;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在这种气氛中结束新课,就会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  相似文献   

6.
巧妙的结尾不仅可以系统地概括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拓宽延伸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探究。如何巧妙地进行课堂结尾,从而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呢?一、归纳式结尾归纳式结尾即是在一节课的结束时段,教师引导学生以准确简要的语言,归纳课堂学习的新内容,包括突出知识的重点、难点,梳理知识的结构,归纳知识规律和学习的方法等。如“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一课结束时,我请学生自己讨论归纳:(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解题时应注意什么?通过归纳本课内容,使全体学生更…  相似文献   

7.
1 背景《二项式定理》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第二册(下B)(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十章第四节的一个重要内容.二项式定理的推导是该节的第一课时,学习该课之前,学生已基本上学习了高中数学的其它内容,特别是有了与本课程有关的乘法公式中的平方、立方公式、多项式乘法及排列组合等认知结构.2 问题二项式定理有两个关键,一是让学生知道各项的次数和二项式指数的关系,二是让学生归纳出展开式各项的系数的特点.对于第一个问题,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察(a+b)2,(a+b)3,(a+b)4的展开式而归纳获得,这样做,其好处是快而简单.对于第二个问…  相似文献   

8.
正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演示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克服"单方面教"的痕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下工夫。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所要讲的内容,并布置以下问题:(1)本节内容与前节内容的联系,或与以前学习的知识的联系。(2)本节讲授的主要内容。(3)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4)通过预习发现的疑难问题。同时要布置学生预习实验,让学生猜想会  相似文献   

9.
一堂课的开始和结束环节是一个优秀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颖独特的开始环节设计能够从课堂开始的一刹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好奇心,并且为整节课奠定积极的基调。别具一格的结束环节设计则有利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同时反思本节课的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0.
整式的乘法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第6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共分3课时,由浅入深地学习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三节课的知识环环相扣,每节课新知识的学习既是对前一节所学知识的应用,也为后一节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善于应用转化的思想,化未知为已知,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以下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1 教学目标及制定的依据蛋白质是继油脂、糖类之后 ,向学生介绍的第三类营养物质。蛋白质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物质 ,它的有关知识是学生认识生命的开端 ,因此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节内容包括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几个知识点 ,由于没有涉及氨基酸的性质及蛋白质的结构 ,因此蛋白质的性质是本节的重点。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是 :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和用途。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 1)通过介绍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事例 ,向…  相似文献   

12.
一、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尝试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生物课堂,以体现课改的新理念,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特别突出的是实验内容所包含的科学素养(分析、解释实验现象、推导实验结论,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所以本节课在“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中,想通过学生体验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初步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概念,并且能自己设计—些简单的实验;本节课结束后的回家作业为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实验设计,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所包含的内容和步骤。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一)植物的向性运动(二)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蒸发》是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教材第一章第四节汽化和液化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教材叙述过于简洁,以致本节内容不利于学生很好地学习和掌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蒸发;蒸发的快慢与哪几个因素有关;蒸发还有致冷的作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概括、归纳物理过程和物理原理的能力以及动手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和互相合作的精神,通过蒸发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习惯,使他们懂得淡水也存在危机。教具大小相同(一次能吸1ml)的透明胶头滴管、玻璃片、温度计、大头针、棉…  相似文献   

14.
【教材分析】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场力做功、电势能、电势的概念以及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在短时间内连续学习新知识和新理论对于学生知识需要一次归类和整理,而电势差的教学能够很好地起着这样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节课设计成一节带有复习色彩的新课教学,在知识的接受上给学生一次缓冲的空间,在能力的提升上给学生一次归纳整理的引领,同时对于后面学习电势差与场强关系的学习也起着衔接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说教材 :本节课所教内容是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P95—96的内容。它的知识基础是 :在学生已学了一定的算术知识(如整数、小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 ,已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求末知数X ,列出含有X的等式解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 :(1)让学生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2)在复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一些图形的面积周长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 ,掌握a2和数字与字母相乘等正确的简写或略写方法 ;(3)会用数值代入法求一些图形的面积或周长 ,掌…  相似文献   

16.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得好:“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如撞钟,清音如余。”的确,一堂课如一乐曲,结尾犹如曲终时留下袅袅不尽的余音。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好结语,使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现结合教学实践列举几种课堂结尾的例子。一、归纳式总结这是一种常用的结尾方式,教师利用一节课结束前几分钟,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总览全课,查漏补缺,促进对知识的总体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例如,学习“…  相似文献   

17.
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对已有一定运动学知识的学生而言,具有较好的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笔者把本节内容设计成围绕几个核心问题的探究式学习,通过问题的探究让学生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本节在教学上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1)所有物体的自由下落的运动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学设想本节课是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苏教版)专题二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容.通过高一年级的化学学习,学生了解到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外界条件影响下可能速率不同.笔者设计了三个层层递进的板块贯穿这节课,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探究,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1.在教学单项式与多项式时,要注意些什么?答:(1)单独的一个数或者字母,也是单项式.(2)单项式是多项式的特例.例如,3x~2就可以看作二次三项式3X~2 0X十0.所以,当我们说一个多项式的次数时,指的是在它的各个项中,系数不为0并且有最大次数的那一项的次数.这里“系数不为0”五个字十分重要.而目前对学生说一个多项式的项数时,是指系数不为0的项共有几个.  相似文献   

20.
一堂数学新授课,不仅要有好的开始,还要有精心设计的课的结束,即必须认真做好课堂教学的收口工作.做好收口工作,意义是多方面的,一是有利于把本节所学的新知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通过收口总结,发展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怎样做好新授课的收口总结工作呢? 1.明确收口的内容.根据新授的特点,应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其一,数学知识的总结.即把当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形成概括水平高,精度强的知识,同时还把本节新课内容和原有的知识结构作适当的沟通,让新知嵌进到已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