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红色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对于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地理视角详细分析了红色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事项,首先分析了红色研学旅行的相关理论,明确红色文化、地理实践力与红色研学旅行的关系,分析地理课程内容中与红色研学相契合的部分;其次从红色研学资源开发原则、开发策略角度,确定红色研学旅行资源开发的整体过程,明确开发路径;最后提出红色研学旅行资源开发实施建议,保证其有效性和策略性。  相似文献   

2.
陕北地区的研学旅行资源内容丰富,研学旅行为地理实践活动提供了真实的情境针对在研学旅行中如何开展有"地理味道"的地理实践活动,文章结合亲身体验分享了在陕北研学旅行地理实践活动中设计的考察、实验、调查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择江西省弋阳县龟峰世界地质公园为研学旅行地,以南昌市某中学高中生为研学主体,以龟峰的地形地貌为研学主题,进行研学旅行设计与实践,并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实践表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与研学旅行活动有机融合,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地理研学旅行有效融合了地理知识学习和旅游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也能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从目前地方中学研学旅行实践的实施情况来看,地理研学旅行面临着课程和师资缺乏的双重困难,并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文章以枣庄学院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实习点之一——熊耳山-抱犊崮国家地质公园为例,从研学资源概况研学旅行实践方案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成果、评价与反思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大学和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实践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研学旅行是落实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有效路径,地理学科是开展研学旅行的主战场。当前中学地理研学旅行面临与学生所在地的发展互动少、学生关注地方发展不足的问题。在地化教育聚焦学生所在地的现实问题与发展需求,旨在促进学生与地方的共同发展,这为推动中学地理研学旅行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基于在地化教育理念,构建在地化中学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模式,以贵州花江大峡谷为例展现研学实施过程,以期增强中学地理研学旅行与地方发展的互动,提高学生对地方发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博物馆数量多、分布广、实物资源丰富,为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本文以郑州市黄河博物馆为例,在对中学地理教材和馆内地理教育资源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研学旅行方案,涵盖研学目标、实施方案以及评价体系三个方面,为更好地利用博物馆开展研学旅行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新课改提倡的实践育人理念,结合北京师范大学房山综合实验基地特色与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从研学主题、研学目标、研学内容、活动设计和总结评价等方面,设计针对高一年级的、紧扣“土壤侵蚀”主题的单日短途研学旅行课程,以期为京津冀及其他地区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广州中学是广州地区较早开设研学旅行类校本课程的学校之一,近年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对课程进行了升级与创新,以适应立德树人的要求。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需遵循教育性、参与性、综合性、安全性四个原则。文章以广州中学研学旅行课程"深圳大鹏半岛海岸带野外考察"为例阐述研学旅行课程的目标设定、内容主题与活动设计、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自然地理资源和人文地理资源在研学中的作用进行解读,然后基于自然地理资源,给出了研学旅行的设计要求,最后以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要求为指导,按照确认研学目标、践行研学活动、开展研学评价的流程,探讨了研学旅行设计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研学旅行因其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文章首先从活化课程内容体系、优化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体系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学地理教学融合的内在逻辑。其次,聚焦研学旅行这一实践活动方式,归纳出研学旅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最后,以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地研学旅行为例,从确定研学主题和研学路线、设计研学旅行活动,以及研学评价与反思等方面完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11.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综合实践活动,立足于具体情境,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但目前,城乡中学研学旅行在顶层设计、团队结构、基地资源以及活动开展等方面不尽相同,不利于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剖析城乡中学研学旅行差异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提高城乡中学研学旅行实施质量的路径与方法,为促进城乡中学研学旅行的均衡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梁莹莹  韩秀凤 《文教资料》2021,(2):232-234,160
本文以鄂尔多斯市研学旅行活动为例,为充分发挥研学旅行的地理实践性活动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作用,设计基于乡土地理研学旅行的方案。本方案融入课程化思路,从研学前、研学中、研学后三个阶段进行设计,为呼包鄂地区地理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决定其在开展研学旅行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以“书香大陈”研学地为例,以地理学科为核心,融合历史、人文、体验等多科目,通过充分挖掘研学资源的多重价值设计研学活动,依据学生兴趣设计研学方案,采用跨学科问题探究方式开展研学活动等途径,实现研学旅行中的跨学科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4.
自《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实施以来,研学旅行日益成为中学地理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选取福建省泉州湾河口湿地作为研学地点,依托其丰富的自然生态、人文遗迹,以人地协调观为主线,从研学课程目标与主题确定、研学路线与设计思路、课程实施、评价总结四方面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加强地理教学与研学旅行的结合,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研学旅行作为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观光活动相结合的一种实践教育形式,对地理学科教学具有重要作用。研学旅行与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特点相契合,为地理教学提供了真实情境,深化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立足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本文提出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应遵循的原则及设计流程,并以长白山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为例,为研学旅行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研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依托桂林市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总结等方面,利用区域内具有特色的资源进行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7.
李凡  帅红 《地理教育》2020,(3):55-57
研学旅行作为寓学于旅行的教学方式,具有直观性、体验性、实践性,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地理学科特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2017年版课标作为研学活动设计的考量依据,以东洞庭湖作为研学旅行地,设计融合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研学旅行活动目标、内容及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8.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使其成为研学旅行的主阵地。文章以雁荡山三折瀑为例,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出发,首先明确地理研学旅行的意义,进而进行研学旅行活动内容和实施方式设计,并反思研学旅行可能出现的误区及解决途径,旨在让研学旅行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从而高效地服务地理教学和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地理角度认识地理环境,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地理研学旅行设计目的在于将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设计以遵义市红花岗区红色文化景区为研学旅行地点,在研学活动中渗透五育,对研学旅行活动进行方案设计与评价,为地理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适合的策略,促进地理研学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深入分析了地理研学旅行的特征与教育意义、地理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原则与教学应用,提出了以研学旅行资源开发为背景的研学课程开发构想,以期为学校有序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