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斌盛  关磊 《教书育人》2004,(11):33-33
“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的那刻起,他们就被确定了基本的目标和方向,父母就已经为他们设计好了一条成长的“完美之路”:0-3岁计划,4-6岁计划……趁没有上学,赶紧钢琴、小提琴、古筝、英语……一股脑儿上;上学了,不仅仅有那些繁杂的课程学习,更有书法、奥数、舞蹈、围棋……各种各样、  相似文献   

2.
“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几乎成了整个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从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不知不觉地成了孩子们的奋斗目标,成了家长和老师们共同努力的方向。特别是现在,父母就一个孩子,我们怎么能放松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呢?还是在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就已经为他们设计好了一条“完美之路”:0~3岁计划,4~6岁计划;趁没有上学,赶紧钢琴、小提琴、古筝……一股脑儿上;上学了,不仅仅有那些繁杂的课程学习,更有书法、奥数、舞蹈、围棋……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在等着他们。除了这些,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其…  相似文献   

3.
一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不容忽视江苏章宗孔,司水清上好“入学教育”这一课,对奠定小学生的学习基础,使其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爱学习、会学习的习惯,都大有好处。事实证明,“入学教育”搞得好,激发起小朋友“背起书包上学校”的自豪感,使之热爱学校,喜欢上学,...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进而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一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些孩子就像一张白纸,纯洁天真,可塑性强,只要教师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一年级阶段,我们应该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既关注培养的目标和内容,又重视培养的过程和方式。秉承“生动有趣,乐于接受”的原则,教给学生正确的做法,让他们在“玩”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一年级的孩子,只有六七岁,年龄小,不少孩子依赖性强,动手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有的甚至撒娇任性。就说我班的王力吧,调皮好动,坐不住板凳,这不,刚开学不久,就在操场上跳台阶时不小心头被撞了。像王力这样的孩子还不少。怎样使学生在起始阶段既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快乐地成长?我决定在班上开展“雏鹰奖章”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小学一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不仅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他们能力、性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就是说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对学习将会产生积极的帮助作用,但是如果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积重难返,印经过长时同形成的思想、作风、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终身发展是极其重要的,那种忽视学习习惯的倾向相当错误也相当危险。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明确哪些习惯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每个人都不同,有百条千条。根据起始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整理归纳出目前起始年级学生必须特别重视的十条优秀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我校在抓写字教学时,狠抓“牛鼻子”,即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养成,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我们是这样做的:强制,使之养成习惯。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小学教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良好的习惯没有养成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良好学习效率与良好学习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人有步骤、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学习的重要支撑。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像五六年级这样的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已然形成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习的认知基础,即将要步入更高阶段的学习,更应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换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论对其当下小学阶段的学习,还是对今后的学习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与逐步发展的过程,也是与自身不良学习习惯不断斗争的过程。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引导与培养,应着重于在过程性评价活动的过程之中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王睿 《甘肃教育》2002,(5):35-35
一年级新生进入校门后,要进行长达六年的小学学习,因此,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为他们今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方引导、反复强化训练,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1.
吴宏 《黑河教育》2014,(7):48-48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的确如此,人的成功与失败,很大程度取决于习惯。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为此,我有目的地进行了“培养二年级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有效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并初步取得了成效。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田就像一块未曾开垦的沃土,你在上面播种什么,就能收获什么。他们年龄小,入学时间短,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鉴于此,我有针对性地在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学习习惯在10岁左右就已基本养成,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养成的习惯就很难有多大的改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都有切身体验:学生学习习惯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学习成绩的好坏。而且,年级越低,这种由学习习惯带来的差异则越大。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步入校门接受系统的学习,再加上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正是儿童养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  相似文献   

13.
蔡碧蓉 《教师》2013,(36):66-66
“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这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经典之语。小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起步阶段,如何让他们在进入小学的这一年中有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小学阶段甚至一生的学习打好基础呢?以下谈谈笔者对一年级学生朗读和写字习惯培养的点滴做法。  相似文献   

14.
一、“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精在理解 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进行正常学习的基本保证,因此,要高度重视良好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1)培养倾听的习惯。首先,教师讲课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孩子,让孩子们产生“非听不可”的心理趋向,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并进行倾听训练。  相似文献   

15.
史秀艳 《考试周刊》2011,(57):229-229
从教多年来,我体会最深的是“教书育人,教书育才”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就会懂得如何做人;重视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他们就有了“智”的开发。在这些工作中“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一种习惯的养成对个人、对群体、对社会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一种好的习惯会造就一个人,形成一个团结的集体,纯洁社会风气;一个坏的习惯则会毁掉一个人,涣散一个集体,毒化社会风气。对中学生来讲,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比掌握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也艰巨得多。使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生养成一种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李凤 《中学生电脑》2021,(1):147-148
九月是一年级新生适应小学生活的关键月,我们称之为“幼小衔接月”。保护并激发一年级学生对小学的美好向往,让他们喜欢上学,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并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我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的信心,这些都是班主任在“幼小衔接月”里的重要任务。笔者在小学低年段从教多年,基于幼小衔接理论与一年级现状研究,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实践,从“幼小衔接”的视角再次审视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若干班主任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一、“小二现象”——小学二年级是人生“养成”与否的一个分水岭 小学教育又称“养成教育”,学生在二年级及二年级之前已经知道:上课是要认真听讲、作业是要及时完成、劳动要积极参加、上学不能迟到、见到老师要说“老师好”、回到家里要告诉家长“我回来了!”犯了错误会主动说“对不起!”……当学生能把这些“小事情”做好并变成一种“行为自觉”时,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已经养成!  相似文献   

18.
“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叶圣陶先生这样说过。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习惯对人极为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是人生最大的指导”。叶圣陶先生还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得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反复,他们的习惯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影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幼儿自身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9.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生活、发展智力、形成习惯的重要时期。引导学生接触生活、认识事物、养成好的习惯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帮助学生学会生活,使他们有良好的品德素养,已成为我们每一名教师的共同目标。 一、教育内容生活化 教育内容应遵循学生生活的客观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一方面以学生真实的生活为源泉,另一方面以模拟的生活为内容。为此,我们确定了“我上学了”、“保护社区环境”等128项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我们把这些主题分布在各个年级中,由专人任课,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班主任则根据这些内容,利用班会时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每一位学生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思”等数学习惯谈几点自己的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