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原年 《武当》2007,(5):21-22
近来影视界时兴“戏说”。野史、小说有“戏说”,正史也有“戏说”,很是热闹。“戏说”正史虽有篡改历史之嫌疑,但作为娱乐,能博人一笑,不误导观众,也无大碍。但有些东西却是“戏说”不得的,比如  相似文献   

2.
一、论作者之序言所云近来,方始见到台北商务印书馆于客岁八月印行的《金瓶梅解隐》一书,李洪政先生著,注 明所解问题有三:作者、人物、情节。而作者在其序言中,开头就说从事《金瓶梅》一书之 研究已二十年矣。该书篇幅二十万言上下,揆其目次,分作六章,首解背景之隐秘,二解宗旨之隐秘,三解作 者之隐秘,四解金瓶之隐秘,五解雪月之隐秘,六解楼构之隐秘。他认为“许多文人学者” 都没有“用科学思辩和历史论证的方法”。他是用“科学思辩”和“历史论证”来研究这部 “天下第一奇书”的。关于《金瓶梅词话》于1932年出版…  相似文献   

3.
引子有道是:书不尽言。翻开中华历史,有哪段历史是书上能说尽的?政事之正史尚难尽言,况轶事之野史乎! 话说五十年前,象棋在民间十分活跃。或竞技博彩、或 设擂扬名、或争强斗胜、或寻趣求乐……虽然没有正规比 赛,却也别有洞天。 过去的棋艺角逐场大都在喝茶(茶馆、茶楼、茶庄等公 共场所)的地方进行,偶或相约它所。 各地水平高低不一,但都有一个“棋王”坐镇,而每个 茶肆也都有一个棋王,殊不知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棋王” 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并推动着象棋运动的发展。 因此,写棋史(无论正史、外史、稗史、野史)不得不写 各地…  相似文献   

4.
明末清初江苏兴化史学硕儒李清,录正史、稗乘及耳闻目击百龄者之逸闻琐事与养生之道编次成《鹤龄录》,为宝应名宦乔圣任八秩诞辰寿,亦史亦文,可供养生延年者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剧史学家蒋星煜先生曾经说过:研究中国戏剧史和体育史最为困难的是史料,因为明清时代的封建文人对戏剧和体育是不重视的,在正史中很少记载有这方面的资料,我们只能在野史和小说中求之,而野史和小说中的史料,往往必须加以鉴别才能使用。这是治学的经验之谈。在明清的正史中体育资料是很少的,而小说中却有大量体育细节的描写,动作、方法都写的很具体,是我们了解古代体育较好的资料。但这些资料是否可靠呢?因为小说不是史,有虚构和夸张的地方,在体育方面的描写有没有夸张呢?这和各  相似文献   

6.
《武当》2008,(11):50-53
有关张三丰深谙拳道的资料及传说,除方志碑刻历史文献外,还大量存录于正史、稗史及当时的笔记、小说中,足见张三丰影响之大。这里从稗史和口碑的民俗化角度看一看张三丰其人。  相似文献   

7.
吴彦杰 《武当》2009,(4):43-45
《密宗百问》(以下简称《百问》)一书,由北京华夏出版社出版,作者谈锡永。近读该书,其内容主要是论述佛家密宗,论说颇有见地,但其中有些关于道家修炼之评论于正统道家之实际不符。此对道家文化健康发展不利,故在此略陈管见,以与商榷。  相似文献   

8.
沃罗比耶夫是苏联原国家举重队总教练,医学副博士,本人亦曾经多次创造90公斤级举重世界纪录。他在1977年所著《举重运动的生理学与训练》一书,系统地总结了苏联优秀举重运动员的训练经验,并使之与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该书资料丰富,数椐处理严格、论据明确,科学性强。对我国举重教练员、运动员、运动医生有较大参考价值。由于时隔五年,个别论述已失之陈旧。本刊拟摘其精华,编译登载。本期刊登的是该书第二章“力量素质和决定力量素质的各种因素”的主要内容,以后将陆续编译刊登其它部分。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古代言情小说艺术结构发展的角度对《金瓶梅》进行考察和研究,可以见出该书主体情节的结构安排是完全依照明中期前半叶,亦即《金瓶梅》产生之前的色情小说流水式结构模式进行;而该书主体情节的结局部分则与明末奸情小说的因果式结构模式非常相似。《金瓶梅》这种情节结构布局说明该书在情节结构方面对于其前色情小说流水式情节结构模式的因袭和继承,同时又对于其后明末奸情小说因果式情节结构模式起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少林衣体真传》书名、内容与作者《少林衣钵真传》为手抄本,卷首有“咸丰五年岁在乙卯崂西斋”字样,由之看来应是咸丰时人抄录。该书有的抄本又名为《短打秘钥》,但由卷四有“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序”看来,该书可能最早应名为《罗汉行功短打》。《少林衣钵真传》共分四卷,卷一亦名为《少林衣钵真传》,为总论;卷二为《绘象罗汉短打变式》,均讲拳法;卷三为《绘象罗汉兵刃全式》,讲各式器械;卷四为《绘象罗汉行功全谱》,讲内功导引之“十八罗汉势”。《少林衣钵真传》中有类似于序的文章一篇,又有一“重订增补罗汉行功短打…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明代武术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出明代武术的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兵器体系。研究表明:明代武术为清代武术、民国武术以及当代武术所借鉴和吸收,并对后世武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对目前部分学者所指"少林僧人扶唐据贼的历史事实与少林武术无关"进行考证,得出以下结论:"少林武僧扶唐据贼"只是少林僧人从事的众多军事行动中的一件;少林的尚武之风从北魏时期已发端,到唐朝的时候,有不少僧人从事武术练习,所以"扶唐据贼"的僧人应当是身手矫健的习武之人,而后人对这件事的各种演绎,亦是对少林尚武事实的推崇;参与事件僧人的数量是否为目前所指的十三人还尚待考证;"少林十三僧救唐王"的故事是在明朝万历之后才形成的。演绎过程大致是明朝中后期到清朝初期从"少林十三僧"演变成为"少林十三棍僧",之后在清初产生"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清朝中后期,这个故事被演绎成各种不同的版本。  相似文献   

13.
早期义和团产生地直隶、山东两省武侠文化深厚。义和团聚众攻教,具有武力捍卫乡人利益和信仰的正义性,而其为士绅集团歧视为匪的现象,说明团众的尚武行为具有模仿远古侠客行为的动因,本质上是士绅信奉之儒与团众信仰之侠的对立。后期团众为朝廷接纳为义民,则说明武侠思想和官方首肯的儒学观念具有高度和谐的可能。晚清直东地区旱灾及洋教泛滥,成为义和团起事的直接原因,团众将武戏、评书和演义小说中的侠客人物视为神祗,并设想自身为古代侠客的化身,以此期待拯救屡受打压的汉教民众,则为武侠理想在特殊环境下必然大规模萌发的例证。晚清特殊的政治气候迫使团众信奉的古典武侠思想转变成为极端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具有审美精神的行为艺术。以侠济世、以武抗暴、以象征性武力游戏威吓洋教势力的行为,成为义和团民消解时代局限性的唯一正义性举证。  相似文献   

14.
向武云  白萍 《体育科学》2005,25(11):82-84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从历代描述武当山的古代诗歌中,主要对武当山唐宋以来至清的兴衰史进行了考证,体现了古代诗歌在武当文化挖掘与开发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人们的心目中,现代中国的冰上运动源于欧美,而少有人明晰中国古代的满清王朝曾经有过盛极一时的冰上运动,即冰嬉,而且地位极高,被定为大清"国俗"。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研寻清代满族皇家之所以如此重视冰嬉的缘由在于,冰嬉不仅能够弘扬满族先人传统,利于征战、强化武事而且还能为皇帝及后妃等的摄乐消遣服务等等。  相似文献   

16.
清末民初武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中国传统武术被纳入了现代教育的范畴,成为学校体育内容的一部分。清末民初中国城市化发展,军国民教育思想影响,武术认知价值的转变和武术教学手段、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变化为中国武术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成为可能。由于师资的紧缺和教材的匮乏成为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教育发展的瓶颈。研究清末民初中国武术教育的发展对当代中国学校武术发展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历史为线索,辩证地阐述清代末年武举制的实施情况以及废除的根本原因。废除的直接原因就是火器大量的应用于战场,限制了刀抢剑棍等冷兵器的适用范围,八国联军的入侵,清军的惨败,更加证明了武举与军事无涉。武举制从唐代建立到废止,历时了1200年,对培养军事武术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张三甲作为清朝最后一个武状元的英名载入史册。其精湛的武艺、高尚的武德和与平民休戚相关的情操,永远激励着后人。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推理法,从历史学的角度,回顾了在晚清社会侠义小说的风行及其原因,展示了武侠思想在晚清时期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研究认为,晚清社会动荡的时局,是侠义小说发展、传播的社会基础;小说中的武侠行侠仗义、平叛保国等豪侠特征,振奋了民族精神,凝聚了民族力量;通过研究来自民间社会大众文化的武侠思想,挖掘其中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素,将其中的宝贵养料吸收消化,发扬光大,可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文化革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推理法,从历史学的角度,回顾了在晚清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武侠思想的重要作用与地位。研究认为,晚清社会动荡的时局,是武侠思想的发展、传播的社会基础;由于融入了反清抗暴的革命斗争,晚清武侠思想上升为民族气节的表达,因其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的价值而广泛传播于社会的各个角落;通过研究来自民间社会大众文化的武侠思想,挖掘其中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素,将其中的宝贵养料吸收消化,发扬光大,可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中文化革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陇右文化与唐代长安体育的繁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詹代丝绸之路的体育文化交流为背景,探讨了陇右文化对詹代长安体育的影响。研究认为,陇右与周、秦、詹王朝的历史渊源造就了詹代三秦文化社会劲悍尚武的民族精神,文化的二元结构使陇右地区成为华夏与城外体育文化的熔炉,实现了异质体育文化的本土化过程;陇右繁荣的体育文化是詹代体育的有机构成,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