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史记》在人物描写上的成就汪耀明《史记》的重要特色是以记叙人物为中心,通过描写人物来再现复杂的历史事件和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它根据“实录”精神,运用种种艺术表现手法,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突出各自的性格特点,“每取一人,能将其面目活现”①.使人物生动传...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文学史中一部继往开来的伟大著作,它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形式,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史记》中成功地描写了众多形象鲜明的社会下层人物,诸如刺客形象、商贾形象、女性形象、医者形象等,研究这些下层人物形象,有助于认识《史记》的伟大价值,了解《史记》所反映出的社会状况。《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具有多样性,对后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司马迁留给后人的一部历史遗产和文学遗产,3000~年社会各个阶层的历史人物,尤其是悲剧人物,被刻画的个性鲜明。本文将《史记》中的悲剧人物形象分为性格悲剧与社会悲剧两种,并就其不同特征进行了评析,以便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让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成为现代人的一面镜子,警示和提醒着现代人,不要重蹈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4.
《史记》是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传记文学名著。司马迁运用《春秋》笔法,在实录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写作技巧,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个性各异的人物形象。《史记》在写人艺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后代文学创作,特别是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成为历代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学习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史记》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这早已为世人所公认。作为历史著作,它要求所写人物必须真实可信,作为文学著作,它要求所写人物必须是美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以自己卓越的才能,巧妙地将史学与文学结合在一起,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刻画出众多各具风采的美的人物形象。这是《史记》在写人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其中的奥妙,我以为主要是司马迁抓住了人物性格的美学特征进行描写刻画。《史记》中人物性格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历史巨著的《史记》面世已有两千年之久,作为综合艺术的话剧传入中国则不过百年。两者之间似乎没有多少共同点,其实不然。《史记》中有不少人物传记,人物个性主要靠人物自身的语言、动作、表情的展示表现出来,给人一种直观的印象,而直观性正是戏剧独具的艺术特点之一。《史记》人物传记对人物的心理往往不作直接剖析,对事件的背景往往不作细致描述,而是让传记人物的对白及动作成为最精彩、最能表现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闪烁着现实主义光辉的传记文学名著,并且它还具有历史散文和文学散文的特色——无论是描摹人物,还是记叙史事、运用语言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史记》创立了从写人物为中心去铺演历史的方法,即用记录人物一生事迹的办法来反映历史情况,这不仅系统地完整地描述了人物的一生,而且用富有文学色彩的笔调和多样的表现手法,更充分更集中地刻化出典型的人物形象,可谓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8.
《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名著 ,同时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名著 ,它开创了我国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表现形式 ,它不仅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和小说、戏剧的始祖 ,而且它的写人艺术达到了超前的成熟。从《史记》产生到唐代传奇出现之前的九百年间 ,没有任何一部作品的写人艺术能够赶得上《史记》。早在先秦时期 ,我国的叙事艺术如《左传》、《国语》、《国策》等 ,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甚至具有了某种典范的意义 ,为日后《史记》以人物为中心的划时代著作的出现铺平了道路。但是 ,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 ,以塑造人物形象为目的的艺术创作 ,在先秦还…  相似文献   

9.
《史记》塑造的历史人物,不仅真实可信,而且艺术性极高。较之先秦文章,不仅扩大了写人的范围,写谁象谁,绝不雷同,而且注意突出人物形象的个性与完整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本丈以《史记》人物传记为考察对象,对司马迁写人的成功艺术进行深入的探讨。从典型细节描写、矛盾冲突的场面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对比烘托描写、运用个性化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等诸多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和分析,认为:正是司马迁成功地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才为我们塑造了如此光辉的历史人物画廊,使我们在阅读古代史书的同时,更能得到美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0.
《左传》不仅以优美的叙事文著称于世,作者还擅长写人。他在叙述大量历史事件的同时,真实而生动地记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事迹,刻划出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在人物描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一些人物活动写得较连贯,形象也很完整,就其基本形态而言,已经很接近后世的传记体。这是在先秦历史文学中初次出现的人物传记体雏形。其次,作者能按既定的意图,成功地把春秋二百四十年间众多的历史人物组织在一部书中,成为它的有机成份,这在《史记》之前也是绝无仅有的。它对我国史传文学的发展,对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记》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汉以前的历史散文主要是写历史事件。《史记》则以记述人物为主,通过描写人物去体现历史事件。这是由历史散文进到传记文学的一个重大发展。《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为其七十列传之一,成功地刻划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历史人物。这篇传记,不仅有较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在人物刻划上也有较高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2.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通过记载中国历史真实存在的人物,来探讨天道与人道两者之间的关系,来研究历史的兴衰变化,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史记》的写人艺术主要通过运用多种叙述手法,突出人物的主要思想性格;对人物和事件进行一定的艺术再创造;注重提炼人物语言,达到简洁生动的刻画人物的目的;善于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描摹刻画人物。《史记》的体例和写人艺术对中国史学和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鲁迅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这部巨著是对历史发展的深刻总结。他发表了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独到见解,同时又对矛盾现实给予了有力批判。《史记》最令人称道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塑造了一系列有血有肉、丰满灵性的人物形象。近代学者梁启超在评论《史记》时说:“后世诸史之列传,多藉史以传人;史记之列传,惟藉人以明史。……以行文而论,每叙一人,能将其面活现。”(《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一、在紧要关头凸显性格《史记》多在政治斗争的紧要关头凸显人物思想性格。在生与死、荣与辱、穷与达的关键时刻,写出人物的形、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传记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学作。从历史的角度讲,《史记》开拓了我国古代2000多年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学的角度讲,《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相似文献   

15.
《史记》是司马迁本着"实录"历史事件的原则,根据自身学识和生命体验,在设置历史事件场景,叙述历史事件细节,复原历史人物心理、语言等方面运用了一定的想象和虚构而著成的一部史学巨作。借助想象和虚构化的艺术方式,使《史记》中历史事实的场景更加适宜,情节更加生动曲折,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此虚饰增益化的写作倾向亦使《史记》呈现了小说化叙事美感。《史记》史传文学的基质由此也得以奠定,并对后世小说、戏曲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史记》之所以是文学,其灵魂并不在于创造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甚至也不在于其写人艺术、叙事艺术及其语言艺术等。而在于写出了人之"气",即写出了人的生命本体之真。"气"郁结回荡于《史记》的人物传记之中,且成有节奏的律动,从而使这些优秀的人物传记如诗如歌,这就是被鲁迅称之为"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人物传记的诗性美学本质,同时也是《史记》的历史真实与文学真实相统一的真正切合点。  相似文献   

17.
12.《史记》"完全可以侧身于世界文学名著之林"辨析[提示]这个问题主要应阐述《史记》文学性的所在。有三点:(一)《史记》以人物为中心,以记录人物一生事迹的方法来反映历史情况,这就有可能更集中充分地刻画人物性格,并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之命运。这就使史学著作更接近了作为"人学"的文学。(二)《史记》写人物不是一般地、概括地叙述,而是通过人物言行、活动、场面的具体描绘来显现人物的生动面貌。这样,人物形象更生动、更具体,因而更具有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著作,“《史记》学”中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书130篇,悲剧人物传记有70多篇,悲剧人物120多个,构成《史记》人物形象的主体部分,他们的精神光耀千古。作者运用了互现法、比较法,抓住主要事件和生活细节,以及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悲剧性格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给后世留下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古典文学写人艺术的先河。其写人艺术主要体现在“三精”上。一是取材精炼,选取典型事件和典型环境塑造人物形象;二是手法精妙,在对比中彰显人物个性;三是刻画精致,从行饰、语言等方面剖析人物心理。于后世小说人物的类型化、个性化和心理化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是根据陈寿《三国志》及斐松之所注的历史材料,并按照司马光《资治通鉴》的叙述顺序,在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讲史话本和戏曲的基础上写成的.因此,《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塑造就有了这样一个特点:即《演义》中的人物大都是历史人物,《演义》既要根据历史,又要作为艺术创作不同于历史,运用匠心化历史为艺术创作。作者罗贯中为达到这一目的,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其中包括在史实的基础上围绕人物形象来提炼情节。本文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比较,从关羽形象的塑造来看罗贯中是如何提炼情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