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将创新自我效能感理论引入嵌入式馆员的服务创新研究中,探析创新自我效能感对馆员融入教学过程、嵌入科研用户和学习共享空间等工作绩效的影响和发挥,提出优化服务创新环境、鼓励馆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利用绩效评估机制激励馆员服务创新是图书馆提高嵌入式馆员创新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论述影响期刊审稿人选择的因素,指明科技期刊增加高质量审稿人的途径,阐述科技期刊维护与审稿人合作关系的方法.所提建议有助于科技期刊更好地建立审稿人队伍,并促进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丹 《编辑学报》2019,31(5):582-585
审稿人队伍的质量和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出版周期。为此,培养一支优质、高效的审稿人队伍是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仿生工程学报》为例,探讨英文科技期刊如何建立审稿人队伍,并通过提高稿件初审质量、加强与审稿人的沟通、加大审稿贡献奖励力度、满足优秀审稿人需求等方法来提高审稿人的满意度和审稿积极性,从而留住优秀审稿人乐于为期刊服务。此外,还介绍依托国外同领域优秀期刊,运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发掘出高学术影响力的作者并吸纳其为审稿人的方法,以不断壮大审稿人队伍,获得优质高效的审稿意见,从而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4.
科技论文写作是科研绩效的重要体现,也是个体科研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培塑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科研效能感在论文投稿过程中表现及影响因素,结合编辑工作实践,探索如何在日常与作者的沟通中判断作者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并帮助其提升科研效能感,体现科技期刊的育人功能,进一步实现增强作者黏度、提升期刊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审稿人资源共享的实现办法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从国内外科技期刊的审稿情况出发,讨论审稿人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了实现审稿人资源共享的几种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论文审稿人署名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05,17(4):289-290
为规范审稿制度,提高审稿质量,提出科技期刊论文审稿人应公开署名的建议,并阐明其目的、意义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曾群  龚胜生  刘建超 《编辑学报》2018,30(3):234-236
论文审稿人的学术评价不仅是决定文章是否可以刊出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审稿人学术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学术创新性评价,学术创新又需要学术评价来引导,二者相辅相成.审稿人是学术评价的主体,应该从科学问题的甄判、研究意义的评价、学术创新的评价等多方面对论文作出全面、具体、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赵丽莹  张宏  王小唯 《编辑学报》2012,24(2):145-146
作者推荐审稿人有利于加快审稿进程、提高审稿效率。对作者推荐审稿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建议:科技期刊编辑引导作者推荐合适的审稿人;认真审核推荐的审稿人;在封闭的同行评审体系中有条件地使用推荐的审稿人;要打破同行评审的私人关系,最好公开审稿人的评审意见。  相似文献   

9.
房玉新  金昕  方祎 《编辑学报》2019,31(2):234-236
科技期刊质量与编辑队伍、编委和审稿人队伍的学术水平、专业程度息息相关。既往研究更多地关注于编辑的培养与教育,本文探讨办好科技期刊的另一方面,即编委和审稿人队伍培训的问题。通过编委和审稿人培训可以发掘、储备优秀人才,提高编委和审稿人的学术水平,增强期刊凝聚力,从而使得编委和审稿人与期刊共同成长,打造高质量科技期刊。  相似文献   

10.
再论科技期刊审稿人的署名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大明 《编辑学报》2008,20(4):362-362
笔者曾探讨过科技期刊论文审稿人的署名问题[1],文献[2]对此有不同看法,认为审稿人署名弊大于利.作为一项建议,确实应从多方面进行论证,以免失之偏颇,但文献[2]从审稿人的荣誉、责任、心理压力、风险以及"以人为本"等方面分析其利弊的某些观点,同样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综合性科技学术期刊审稿人的选择和外审经验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东信 《编辑学报》2010,22(6):521-522
分析科技学术期刊审稿人的选择和外审中的情况,提出选择审稿人和外审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丹 《编辑学报》2020,32(3):299-302
分析在外审过程中使用作者推荐审稿人的优点及存在的弊端。结合编辑部工作实际,阐述选用作者推荐审稿人的经验体会。建议期刊应从规范指导,以详细的标准及规范引导作者推荐合适的审稿人;强化审核,多种渠道严格审核推荐审稿人信息;合理使用,最大效能发挥推荐审稿人的作用等方面入手,科学选用推荐的审稿人。同时,有效利用同行评议确保公正评审,以高质高效保障期刊的外审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刘潇 《编辑学报》2012,24(2):125-127
针对目前学术期刊普遍存在的待发表稿件储备量大、发表时滞长的问题,认为应着眼于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建议通过严格审稿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在科学共同体的关系脉络中"宁选竞争对手,勿择合作伙伴"的审稿专家遴选方法,并论述了该方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做法、应用实例及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科技编辑学与科技写作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玉 《编辑学报》2003,15(2):82-84
以科技编辑学和科技写作学的客观存在为基础,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阐述并剖析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认为:科技写作学是科技编辑学存在的基础,是科技编辑学的基础学科;科技编辑学是科技写作学一个侧面的延伸和发展;科技语言和科技文献是这2个学科共同研究的内容;2个学科的部分研究内容相互借鉴;2个学科的主体、客体存在关联性;虽然这2个学科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它们统一于科技文献学之中。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期刊编辑与科学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期刊编辑不仅应注意科技信息的交流,而且应注意在科学的积累中发挥作用.在科学的积累中要注意积累的整体性和局部性,重复与积累的辩证关系,创新与积累的关系.编辑只有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理论上的清晰认识,才能很好地参与科学积累.  相似文献   

16.
科技期刊编辑与审稿专家密切合作的措施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16  
陈蓉  吕赛英 《编辑学报》2005,17(3):203-204
审稿是科技期刊编辑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编辑与审稿专家的联系与合作,有利于提高审稿质量,缩短论文发表周期,进而提高刊物的学术水平.探讨编辑如何加强自身初审能力的培养,以及在审稿工作中如何做好与审稿专家的联系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科技论文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张玉华  潘云涛  马峥 《编辑学报》2004,16(4):243-244
根据长期从事科技论文和期刊评估研究的经验 ,总结出一套利用期刊文献类型、期刊影响力、国际显示度等多项指标综合评估科技论文质量的方法 ,为科研管理部门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一刀切式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 ,也为科技期刊编辑部门组织、遴选好稿源提供一些指标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期刊评价工作的现状与走向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曾建勋  宋培元 《编辑学报》2007,19(4):241-244
通过回顾我国科技期刊评价工作的发展历程,分析我国科技期刊评价工作的成效、特点和发展趋向.认为:需要在整合集成现有引文数据的基础上,倡导合作分工;大力加强信息分析工具的开发和统计分析氛围的营造,建立中文科学论文索引,发展科学论文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珞 《编辑学报》2019,31(1):56-58
以《湖北农业科学》杂志创新服务、促进科技创新的改革实践为例,介绍该刊在完成内部管理改革、集约化发展后,向外发力,创新科技期刊出版服务模式,用特色服务引导科技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支撑。通过出版引导创新来服务科研、回报社会、推广成果;通过出版资源深度开发提升科技成果传播能力、提高期刊经济效益,为科技期刊转变思路、加快改革做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从科学知识的双重属性出发,对科学知识传承的概念进行了辨析。结合生物进化对重大科技成果科学知识传承研究的启示,重点探讨了重大科技成果科学知识传承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以期丰富已有重大科技成果的理论和方法论研究内容,为进一步探索重大科技成果的发展规律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