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关于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关系问题,实质上就是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也即思维的形式和规律跟辩证思维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是哲学界和逻辑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在我国,早在卅年代起,就发生过一场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关系的论战,这场论战实际上延续到了解放后以至今天。因此,正确理解和处理形式逻辑和辩证法的关系,对于宣传和普及形式逻辑知识、充分发挥形式逻辑在正确思维中的作用,以及对于形式逻辑作为一门专门科学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本文不可能全面地讨论这个问题,只想着重就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的关系以及形式逻辑的矛盾律在辩证思维中的作用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欧洲中心论是近代欧洲殖民扩张和强势文化下的产物,集中体现强者的思维逻辑和利益诉求。反对欧洲中心论是中国史学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使命。周谷城长期从事世界史的教学和研究,深谙欧洲中心论的荒谬与危害,率先对其展开全面分析与有力批判。1978年后,周谷城又从文化层面对其加以分析和批判。尽管存在不足和局限,周谷城对欧洲中心论的分析和批判仍不失开创性,对中国史学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 ,高校逻辑学 (这里仅指“普通逻辑” ,或称“形式逻辑”)教材内容与体系的改革 ,尤其是现代化问题 ,一直是逻辑学界非常关注、并给予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建国初期 ,我国高校使用的逻辑学教材主要是引进的苏联斯特罗果维契的《逻辑》和高尔斯基、塔瓦涅茨的《逻辑》等。针对这些教材中存在的诸多弊端 ,早在 2 0世纪 5 0年代末和 6 0年代初 ,我国逻辑学界就围绕着“形式逻辑的修正和改造”问题 ,开展过热烈的大讨论 ,并涌现出一批自编教材。特别是到了1978年 ,我国逻辑学界又开始了“形式逻辑现代化”问题的大讨论 ,继而更深入地开展…  相似文献   

4.
周谷城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本文系学习研究周谷城教育思想的初步探索,仅以时空为序,着重记述他的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介绍其政治活动、科研成果及与毛泽东的交往。  相似文献   

5.
周谷城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本文为学习研究周谷城教育思想的初步探索,仅以时空为序,着重记述他的教育实践活动,同时介绍其政治活动、科研成果及与毛泽东的交往。  相似文献   

6.
冯契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同时也是有很高成就的逻辑学家。综观他一生的学术活动,可以说都是与逻辑科学分不开的。从新中国成立的初期开始直到他的晚年。他从未停止过对逻辑科学的教学与研究。而且,作为上海逻辑学会的第一任会长以及后来的名誉会长和顾问,也作为中国辩证逻辑研究会的发起者与学术顾问,他对形式逻辑(传统的与现代的)与辩证逻辑同样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他不仅是我国形式逻辑教学与研究的参与者和支持者,更是我国辩证逻辑教学与研究的先驱者和倡导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我国逻辑科学的发展作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如果说冯契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这一点是大家所熟知的话。那么,对于他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的逻辑学家这一点却未必是所  相似文献   

7.
逻辑规律是一切思维必须遵守的规律,百家争鸣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在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的争论中,主张“凡真理都无阶级性”的同志们却往往违反逻辑规律:或者概念不明确,偷换概念,或者论证缺乏论证性,论据虚假,推理形式不正确等等。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学术界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也为了把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我们想从形式逻辑的角度剖析一下主张“凡真理都无阶级性”的同志们在论述方面的错误或缺点,以就正于哲学界、逻辑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试析形式逻辑的前提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人们对形式逻辑的前提问题存在着误解,认为形式逻辑不管自己的前提,也无法解决自己的前提来源。其实,亚里士多德在创制形式逻辑时就已经深刻论述了这一问题,他把直观和归纳法作为形式推理的前提来源。后来的归纳逻辑和辩证法对形式逻辑前提问题所作的批判都是基于对亚里士多德这一思想的忽略,而且它们也都未能解决自身的前提问题,归纳逻辑不能证成自身的合理性,辩证法不能解决结论的可检验性。其实,无论形式逻辑、归纳逻辑还是辩证法都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一种方式,它们共同服务于人类的实践,它们之间是互相补充关系,而不是互相取代关系。  相似文献   

9.
1957年4月,毛泽东主席阅读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王方名和黄顺基在<教学与研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关于形式逻辑和逻辑--形式逻辑内容和体系问题的质疑>后,于4月11日邀请二位学者以及周谷城、金岳霖、冯友兰、郑昕、贺麟、费孝通、胡绳等著名学者到中南海讨论逻辑学问题,讨论时间长达6个多小时.  相似文献   

10.
周谷城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作为民主人士,他从早年起就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后来成为农工民主党的卓越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为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建言献策;作为学者,他知识渊博,硕果累累,自始至终坚持学术为现实服务,为祖国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郑金洲 《教育研究》2021,42(2):35-44
黄济先生和瞿葆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教育学家,两位先生晚年围绕劳动教育进行的对话式探讨,是教育学史的一段佳话,也为劳动教育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黄济先生认为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应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并列;瞿葆奎先生认为与智育、美育、德育、体育相比,劳动教育是另一类别或者说另一层次的教育,不应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单独类型。两位先生的分歧主要是分析劳动教育的角度不同,从学术逻辑的角度看,劳动教育确不宜和智育、美育、德育、体育并列,但从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角度看,把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发展教育有其合理性。在劳动教育定位问题的研究上,推进学术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是当前面临的突出课题。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逻辑论争在我国现代逻辑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我国逻辑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确立了形式逻辑独立的学科地位,推动了这门科学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另一方面,它也具有许多缺陷受苏联逻辑论争的负面影响较重,过分关注与形式逻辑有关的哲学问题的探讨,偏离了当时世界范围内逻辑科学迅猛发展的主流,脱离了逻辑教学的实践.反思这场论争,对研究中国现代逻辑思想史,对推动我国逻辑现代化的进程,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单独概念能否作形式逻辑的限制与划分,这是目前我国逻辑学界热烈争论的问题之一。深入讨论这一问题,不但对于科学地理解形式逻辑理论是必要的,而且对于推动逻辑科学的发展也是必要的。本文试通过对关于单独概念可以限制与划分的理论及其例证的分析,提出笔者的管见,以求教于逻辑界的同志们。(一)主张单独  相似文献   

14.
思维的具体内容一直是人们反对逻辑形式主义的工具,认为形式逻辑脱离了思维的具体内容,不能产生真理,不是真理的逻辑。但遗憾的是,人们在何为思维的具体内容上却远未达成一致意见,有时指思想内容,有时指事物本身,当然,有时也指经验内容。因此理清思维的具体内容,并具体分析其给逻辑基本问题造成的混乱,对逻辑本身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逻辑的本质就是要"抛弃"思维的具体内容,走形式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胡德海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他在诸多领域特别是教育基本理论领域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学术见解,为我国教育理论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其学术性格与治学风范主要体现在:执著学术,淡薄名利;严谨治学,追求真知;独立思考,创新立说;学贯中西,融通古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研究胡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学术风范,对于我国教育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关系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曾由此引发了两次逻辑大辩论。归纳起来,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对于辩证法和形式逻辑关系的认识先后形成了五种关系理论,分别为:用辩证法取代形式逻辑、用形式逻辑取代辩证法、高等逻辑与低等逻辑关系、内涵逻辑与外延逻辑关系以及人的逻辑与物的逻辑关系。经过近些年的思想积淀,对这些关系理论进行一定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从毛泽东在50年代我国理论界的逻辑大讨论中,与周谷城等人的谈话及书信交往,可以看出毛泽东的逻辑思想及其在论争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毛泽东为我国形式逻辑的研究和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一九五八年,我国在逻辑问题的讨论中,出现了一种打着唯物主义旗号宣传形而上学的危险倾向。这种倾向的代表者是马特先生。马特先生在四月十五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关天逻辑问题的讨论”宣称形式逻辑是“认识方法”等等,在八月十日出版的哲学研究第四期上宣称形式逻辑是“认识的方法”等等,在十二月十日出版的哲学研究第八期上宣称形式逻辑“首先是认识现实的方法”等等。总而言之,马特先生认定形式逻辑一定是认识方法,谁不同意这点,谁就是“逻辑先验论,逻辑证实主义,实验逻辑和约定论”等等。我们指出:马特先生无论如何花样翻新,其实质是在那儿宣传而上学。下面我们将  相似文献   

19.
世界观与方法论有一致,也有不一致。形而上学方法是科学方法。形式逻辑是形而上学方法的产物,故需要接受辩证方法的改造。受苏联极左思潮影响,辩证民形式逻辑被人为分家,中国逻辑研究被极左思潮误导已半个世纪了。黑格尔、马恩列的逻辑理想就是在辩证法的指导下,对形式逻辑认识过程的整合,辩证逻辑实是认识逻辑。  相似文献   

20.
从抗战时期起周谷城就关心国家的现代化问题。他强调“产业革命”是现代化中的核心问题。由于西方殖民主义者的入侵,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走了一条极其艰辛的道路。社会组织的健全、人才的培养、思想文化的变革是实现现代化所必需之要素。提高国家素质,积极筹措资本,也是实现现代化应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