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楚节梅 《小学生》2012,(11):63-63
当前小学语文的紧迫任务是要提高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而作文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作文教学是一个重头戏。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都会写,大面积的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而目前,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作文无啥可写,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一、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学生作文最大的难题是无啥可写,看到老师出的题目,往往是不知道从何  相似文献   

2.
王永芳 《现代语文》2009,(11):156-156
一年一度的高考最让人牵挂的是语文,而语文试卷中最容易让人品评的是作文。那么,高考作文写作要注意哪几点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一、内容要切题所谓内容切题,就是说作文内容要符合题目要求。这就要求学生看清材料,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文本",语文教学将课文与作文有机融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将教材资源作为学生创新思维生长的沃土:利用课文题目,借鉴课文的思想内容,运用教材典型课例引导学生广阅博览,让学生在阅读中"厚积",能力训练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4.
尹效红 《小学生》2013,(12):22-22
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向是最难、最令人头疼、最有意见分歧的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逐步达到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写完后要修改的具体要求。认真领会《大纲》的论述,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写作:一、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作文"1.说真话就是"作文"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真情实感,消除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的想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如:教学《课间十分钟》  相似文献   

5.
赵呈云 《新疆教育》2012,(22):104-104
写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语文素养的显著体现。但是提起作文,很多孩子就感觉伤脑筋,因为感觉看到题目,头脑里面空空的,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作文难、难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高原地带,容易让孩子产生高原反应,导致孩子缺氧、难受。那么如何为学生输送氧气,让孩子能够感觉作文不再难写、写作文不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呢?语文老师就必须要精心预设,想方设法抓住课堂内外的写作契机,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引导孩子练写,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孩子由讨厌写作到心态平和直至爱上写作,变苦于习作到乐于习作。  相似文献   

6.
作文的教与学一直是困扰师生的问题:教师苦于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难于应付这项“苦差”。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随意出个题目让学生做的情况较为普遍,对作文的评价更是满足于自己的评头论足,无视学生对作文评判的权利。批改中模棱两可的评语“语言较好”、“中心不很突出”、“结构比较完整”比比皆是,而学生对评语视而不见。我们知道,语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所以,作文教学就应该教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而不是冥思苦想地进入老师设置的框架,编排一个想象中的故事,应付了事。要让学生懂得当我…  相似文献   

7.
作文在高考语文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60分的作文占了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如何让学生写出合乎高中生思想层面的作文,这不仅是每个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高中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读书少、没积累,作文基础知识欠缺,怕写作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要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朱继承 《语文天地》2013,(19):64-65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各类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占有高考语文试卷的60分。所以,作文写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高考的整体成绩。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作文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一、精心设置文章题目和开头标题相当于文章的脸面,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而作文开头,在古代又被称为"凤头",可见"题好一半文"这句话的现实意义。一个别致新颖、简洁凝练、鲜明准确、含义丰富且耐人寻味的题目,往往让人精神一振,也比较容易让读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学生难写,东拼西凑,单调乏味,甚至总觉得无话可写;教师难指导,作文教学常常耗在时间加汗水的拼搏中,收效甚微。因此,要让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首先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0.
走进教师办公室,埋头苦干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语文备课量大,更主要的是作文批改要耗费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听老师们谈工作的感受,最苦恼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评改作文的辛苦,更主要的是辛辛苦苦评改的作文不被学生重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针对这种状况,我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经过两年的实验,笔者认为让学生唱主角互相评改作文的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却又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问题,同时也是小学生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作文教学只重视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去完成作文练习和考试,在平时的教学中,在进行每单元的习作练习中,总是让学生弄清写作题目,还要使学生挖空心思去回忆、想象或照抄,生拼硬凑,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普遍存在学生不情愿甚至害怕写作文的现象。学生作文难主要是由于囊中无物及应试作文,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创设写作情境、增强学生的作文成功感,以此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并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以此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文难,指导聋生写作文或让他们写一篇好的作文就更难。我在多年的聋班语文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很适合聋生写作的方法,归纳如下:一、分析题目首先教学生学会分析作文题目,这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经历过很多学生写作文跑题,有时期末考试全班学生的作文无一合乎题目。这正是聋生弱势之处,同时也看出我们作文指导中对题目分析的忽视。以记叙文为例进行分析,首先看是哪一类记叙文,写人、写景、记事、状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要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要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要让学生能运用作文进行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2008年的中考已尘埃落定,关于中考试题评析的文章让人眼花缭乱。中考不仅关系着学生能否升入理想的高中,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能否按课标的要求进行施教,按规律进行教学。因此,研究中考语文试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文试题在语文试卷中占有差不多半壁江山,作文的成功将标志着语文考试与学习的成功。限于篇幅,我们辑录人们普遍关注的全国部分城市的中考作文试题,一是对题目解读,以帮助教师研究考场作文,二是附录一些题目供读者参考与借鉴。期待读者关注作文教学研究,为我们的“写作教学计划工作室”出谋划策,也期待作者撰写有个性有质量的稿件。  相似文献   

16.
人们往往根据作文的情况来评价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高低,作文成了语文试卷中重要的考查内容,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文成绩的高低。为了使我们的作文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给我们打下高分,我们的作文就必须从题目、立意、选材、手法上"新"起来,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呼唤。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个复杂的心理能力和心理过程。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离不开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作文要为学生服务。追求“人性化”作文教学就是要在写作过程中追求人性之美,要让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  相似文献   

18.
许萃 《小学生》2013,(9):35-35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作文批改中,"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通过引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批改以教师批改为主,适当地让小学生进行作文自改和  相似文献   

19.
陈桂真 《中国教师》2012,(18):68-69
<正>写作文是令很多中学生头疼的一件事。究其原因,作文教学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时间较少。在很多情况下,作文就是语文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一项作业,而对于作文写法的讲解和学生习作的点评在作文课上所占时间就更少。既然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那么,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想方设法来提高教学的效果,实现打造高效课堂的理想目标。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同时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一、在阅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品评好题目在语文试卷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让学生阅读一则材料,然后自拟题目写成作文。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如何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在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学生作文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我们要反思作文教学,开放作文教学视野。让作文教学有更丰富、更创新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使教学突破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