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传统文化是我国发展过程中不断传递的历史文明,见证了历史演变,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寻找契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科教学实效性提升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起到显著作用,因此我们作为现代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传统文化的传播意识,将学科教学活动和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就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来说,我们还需要结合学科特点深化传统文化渗透,笔者在下文中对高中语文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契合路径展开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荣莉  伦新 《教育现代化》2006,(10):50-50
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主要建立在儒家师生关系理念的基础上,其主要内容包括:“师道尊严”思想;以教师为主体的“传道、授业、解惑”思想。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之一,受到了儒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故中医学的传承实质上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医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既保持了传统中医学的学术精髓,又不断融人现代科学的理念和手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点,其师生关系也具有独特的中医教育特色。高等中医药院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相对于传统师生关系而言的一种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相似文献   

3.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了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和文学艺术等。马克思说:“历史是一门科学。”充分体现历史综合性的得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优良优秀的一面更是毋庸置疑。因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传统思想文化,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更是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如何才能发挥历史学科的这一作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粗浅的谈一谈。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中国医学教育包含现代医学(西医学)和传统医学(中医学)两方面的内容。中西医结合学,作为并列于西医学和中医学的一级学科,是医学教育的第三种形式,其专业教育已逐步形成基础到临床、实验到实践的科学体系和系统课程。在西医院校专业培养中,如何在教材、教法、教学内容等中融入中西医结合元素,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临床工作、融会贯通的优秀医疗人才?需要在教学中明确教学目的,摸索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传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引入现代教学模式,构建和谐的医学教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我们一直习惯性地把品格教育与学科教学分开来抓,以致于学科教学中应有的素质教育常常被淡化。于是,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学科教学中强调培养价值观、传统文化、法律意识和民族精神,而这些都是品格教育的内容。要把品格教育和学科教学融为一体,就必须让品格教育进入教学课堂,否则,素质教育最多也只能算在学校实施了"一半","育人为先"的课堂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非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我们应该结合学科特点,遵循职高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也是我们英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笔者想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确是一门较为难教和难学的学科。语文教学在近几十年中,尽管几经改革,但其进展和成效总难免有少慢差费之嫌,颇受世人之针砭。我们有些老师对“以师为本,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及其行为总是放不下,改不去。目前在一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由传统教育观念派生出来的传统课堂仍然占据上风。我们有些老师坚持自己的“拿手戏”,把讲台作为自己表演的舞台,  相似文献   

8.
适合教育理念强调教育一定要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这一理念在我县教育教学改革中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可和推崇。可是,如何使我们的课堂既符合适合教育理念要求,又不失自己的学科本色呢?很多老师对这一问题思考得并不多。本文仅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作出自己的思考。本文对适合教育下探求学科教学本色,结合自己学科特点实践适合教育理念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语文教师,不能总认为语文知识是其他专业的附属品,我们要找到语文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具有的独立的价值意义,而不是按定向思维的方式,认为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在其他学科中更加突出自己的特点,要把语文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丰富其他学科的内容以及含义,达到更好的应用。一、中职语文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1.中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极度忽视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蕴含在各个学科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学时必须在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下构建各学科自己的具体目标,进而探索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行方法和途径。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要在教学过程当中做到素质教育的课程化、课程教育内容的素质化。通俗地讲,就是各学科都要研究如何在自己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展开探究,不到之处还望大家斧正。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建构自己的学科主张和课堂范式,必须要用扬弃的态度对待语文教育传统。首先是直接传承传统教育中符合人类语言学习规律的、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语言学科的主张和做法。其次是对传统加以改造,使传统中部分主张和做法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工艺整合融通。再次,对传统中的糟粕要加以批判和摒弃。如此,才能在曾经的"废墟"之上崛起语文教育的"现代大厦"。  相似文献   

12.
于广波 《教师》2013,(30):88-88
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称审美教育或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美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的思维中,高中物理学科的知识逻辑性强,内容抽象枯燥,似乎与学生的美育风马牛不相及,而事实上,只要我们广大物理教师自己树立强烈的美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同样可以让美育在物理课堂中开花结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美育教学略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教学要建构自己的学科主张和课堂范式,必须要用扬弃的态度对待语文教育传统。首先是直接传承传统教育中符合人类语言学习规律的、耦合现代教育理念和语言学科的主张和做法。其次是对传统加以改造,使传统中部分主张和做法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工艺整合融通。再次,对传统中的糟粕要加以批判和摒弃。如此,才能在曾经的"废墟"之上崛起语文教育的"现代大厦"。  相似文献   

14.
金浩林 《天津教育》2021,(2):117-118
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是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内容。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中,很多课文都是为了向学生传达传统文化的理念。那么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向学生更好地传达传统文化,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更好地引导青少年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5.
"创新"始终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源泉。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我们已把创新作为教育改革的焦点,与此同时,我们也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于漪说:"语文是一门多功能的育人学科。"语文是一门艺术性、思维性、想象力很强的学科,语文又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结合本人教学经验,在高中语文教学实现创新的过程中,要明确语文学科的具体功能,把握高中创新教育的特点,变革传统的语文教育理论和教育方式,优化教学氛围,才能在教育活动中诱发创新兴趣,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国粹,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在国际文化多样性的大环境下,如何在初中阶段结合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教育、传承、发展,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思考的现实问题。为此,我结合个人教学经验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教育部原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从而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促使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知识结构、课程安排、能力评价、协作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质的变化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许多教师习惯于将自己束缚于各自的学科领域,学科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互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各科新教材都十分注重知识的融合。在如今的学校中,我们可以看见语文老师为了弄清楚课文中的一些科学知识向科学老师请教,科学老师为了完成人体生长曲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并未作为独立学科出现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作点滴渗透的。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学科是最贴近生活,也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例如:在诗词教学中对诗词意境的感悟,在小说教学中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及命运的解读,还有那些对坚强、豁达、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是中等卫校所设学科的组成部分,是临床课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医学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内容广博,很多知识需要理解记忆,学生不易接受,加之中医教学课时有限,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近年来,结合自己从事中医教学的体会,认为搞好中医教学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