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俞良早教授撰写的《创论“东方列宁学”》,是一部深入总结和认识列宁学说研究史的学术力作。首先,从新的视角评析了国外列宁学说研究。该著作研究和评析了20世纪20年代联共(布)领袖人物如斯大林、布哈林、季诺维也夫等对列宁学说的认识和阐释。认为,布哈林、季诺维也夫正确地认识和阐释了列宁新经济政策理论。布哈林肯定地阐释了列宁关于文化建设是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思想;季诺维也夫阐述了列宁关于党领导革命的思想、关于党是工人阶级先进部队的思想、关于党同无产阶级专政相互关系的思想。该著作既肯定了联共(布)主要领导人斯大林对列宁主…  相似文献   

2.
1922年秋,列宁的病势加重了。列宁在病重的情况下.从1922年12月到1923年3月间,口授了最后的几篇文献:《日记摘录》、《论合作制》、《怎样改组工农检察院》、《论我国革命》、《宁要少些、但要好些》,这些论文可以说是列宁的政治遗嘱。列宁的政治遗嘱总结了俄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提出了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和计划,它不仅指导了苏联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且对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列宁在政治遗嘱的首篇——《日记摘录》中集中论述了教育问题,对于我国目前如何搞好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列宁关于教育问题的论述,至少在以下几点对于我国目前的教育工作有其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提高教师地位,在社会上形成尊师重教的好风气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具有崇高的地位。列宁在《日记摘录》中把提高教师地位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来论述。针对当时苏联社会教师的地位状况,列宁从教师与创立社会主义文化两者关系来分析,指出:“我们没有注意到或很少注意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无产阶级革命在内容上是世界性的革命。列宁与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在开始他的革命活动时,就具有世界革命思想。列宁在1894年写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一文为俄国工人阶级规定的战略是“率领一切民主分子去推翻专制制度”,并引导俄国无产阶级(和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并排地)循着公开政治斗争的大道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革命。”①列宁所讲的俄国无产阶级与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并排地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革命,是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内容是国际性②的这一思想相一致的,是其继承和发展。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理论中,世界革命的思想都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然而,探讨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与共产国际前期策略的关系,不能仅从一般理论上而应该从实践的角度着眼,把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革命思想作一比较,看看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对共产国际策略的制定以及前者的转变对后者的转变产生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习惯称之为“政治遗嘱”的五篇文章之——一《论合作社》中,列宁首次提出了“文化革命”的概念,并强调,“现在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我们现在的工作重心的确在于文化主义。”为什么列宁临终前如此重视文化问题,并提出实行文化革命的战略任务?列宁的思想轨迹是什么?本文就此试作  相似文献   

5.
一九一七年,俄国的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反动统治。但是,由于广大群众的觉悟不高,组织性不强,政权落到了妥协党和资产阶级手里,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革命导师列宁根据俄国当时的具体情况,在二月革命至彼得格勒起义之间曾先后两次为全党制定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这个革命和平发展的方针。列宁在《四月提纲》、《论策略书》、《论口号》和《革命的任务》等著作中,精辟地阐述了革命和平发展的思想。但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史学界有些同志在研究列宁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思想时,或多或  相似文献   

6.
《再论工会、目前局势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错误》是列宁的一篇重要著作。列宁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长期以来,它成了我国“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突出政治”的重要理论根据,并以之作为普遍公式到处套用,把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从理论到实践都搞乱了.究竟是列宁的过失,还是我们理解的过失,尽管有文章探讨过,但我觉得仍言犹未尽,因此再探讨之。一,列宁这个论断不是从整个社会结构的角度论述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而只是对俄国当时的特殊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晚年认真思考总结了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政权建设思想,即后人所称的"政治遗嘱"。列宁的政治遗嘱思想内涵极其丰富,深入研究这些遗嘱思想内涵,特别是关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1888年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教师家庭,18岁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因进行革命活动遭沙皇政府逮捕、流放,后流亡欧洲。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哈林返回彼得堡,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参加了十月革命的领导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历任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真理报》  相似文献   

9.
自革命伊始,列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整合全党和动员社会的重要工具,带领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依据俄国社会的物质、文化基础,列宁通过灌输式、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建立并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和党组织的凝聚力,丰富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斯大林在有关著作中正确地理解了列宁的世界革命论,即主张俄国以及欧洲各国一起进行革命的理论,认为俄国革命会促进西方革命,西方革命会支持俄国革命。他正确地理解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的理论,认为前一革命可以转变为后一革命,后一革命可以顺便解决前一革命的问题,可是他主观地阐释了列宁关于一个国家内无产阶级革命基本步骤的思想,误解了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容易发生革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