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企业创新的长期性特征需要以充足的资源作为保证,CEO能否更好地利用外部风险资本做出高效的创新决策并进行创新投入,对于企业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以2007—2014年在A股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的3 238名CEO作为初始样本,以CEO权力强度为基准,将CEO分为强权型CEO和弱权型CEO两组对照样本,并从理论与实证2个层面对强、弱权型CEO对于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机制及外部风险投资持股对这种影响效应的调节作用进行探讨。研究发现:CEO权力与企业创新投入活动显著正相关,强、弱权型CEO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外部风险投资持股在企业上市后仍是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外部风险投资持股比例的不断提高将会显著改善CEO由于弱权而造成的企业创新投入水平较低的问题,但对强权型CEO与企业创新投入活动之间的关系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稳健性检验以及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2.
张兵  徐金发  章清 《科研管理》2005,26(1):53-59
CEO继任是企业成长发展中的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CEO的管理能力和企业家才能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成长和绩效。正因为如此,对CEO继任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CEO继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前任离任和后任继任两个相继发生的事件所组成。归纳国外关于CEO继任问题的研究,一般从两个方面来描述CEO继任模式:一是继任者的来源;二是前任CEO离职时的情境。继任者的来源一般分为内部继任者和外部继任者。前任离职的情境一般区分为强迫更替和自然更替。所谓强迫更替是指CEO不情愿地被免职,自然更替是指CEO志愿退出CEO的职位。因此,国外研究一般将CEO继任模式分为四种类型,即(1)志愿离任、内部继任,(2)志愿离任、外部继任,(3)被迫离任、内部继任,(4)被迫离任、外部继任。关于CEO继任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比较多的研究认为,非常规(强迫离任)会显著影响企业绩效,可以促进企业绩效提高;常规继任(志愿离任)不会引起企业绩效的变化。外部继任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相关,内部继任与企业绩效关系不大。George boyne and Jay dahya(2002)对公共组织CEO继任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的研究认为,CEO继任受外部约束的限制(如法律、政府税收政策等)和内部约束的限制(如CEO的正式职责、权力集中的程度)。新任CEO继任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是通过一系列策略改变而实现的,这些策略包括采用一种新的组织结构、新的流程、聘用新的人员到高的职位或采取一种新的财务预算等。综合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得到一个进一步研究的理论框架:企业CEO继任模式受多种约束条件的影响,一是企业外部约束,如行业的竞争性、行业的企业数量以及职业经理人市场的成熟度等;二是企业内部约束,包括企业的经营绩效、企业规模、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企业的文化取向、企业的绐理结构等。这些内部和外部约束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企业CEO的继任模式。CEO继任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途径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结构、企业流程、人力资本和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而实现的。对于以上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向和强度,有待于作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具有权力关联资源CEO的强制变更角度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治理效率.通过对董事会诸多变量与CEO强制变更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发现,公司绩效与CEO的强制变更显著负相关,而董事会规模等变量与具有权力关联CEO的强制变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实证研究结果意味着,首先更换具有权力关联资源CEO的决策是依据公司经营绩效状况作出的;其次作出CEO强制变更决策的主体可能是影响力强大的控股股东或具有政治干预能力的政府行政机构而不是董事会.这表明上市公司董事会在具有权力关系资源的CEO面前缺乏应有治理效率,实际上董事会只是某些权力主体的附庸或摆设机构而已.  相似文献   

4.
临时CEO继任逐渐成为当前不确定性商业环境下组织应对突发性领导权更替的重要策略。聘任临时CEO会如何影响组织的长期投资决策是值得探讨的重要现实和理论问题。本文探讨了临时CEO继任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CEO特征、高管团队(TMT)特征、外部环境特征对上述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机制。利用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临时CEO继任后存在短期主义视野,对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具有负向影响;CEO学术背景与CEO金融背景能够削弱临时CEO继任与创新投入水平之间的负向关系;当高管薪酬激励较高或党委书记是TMT中的一员,临时CEO继任与创新投入水平之间的负向关系会被减弱;较为完善的地区制度环境或较高的产业竞争强度也能够削弱临时CEO继任与创新投入水平之间的负向关系。上述结论补充和完善了关于CEO继任研究的已有成果,也为企业在面临CEO更替危机时选择合适的临时继任者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使用2007—2013年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结合随机边界效率分析方法检验首席执行官(CEO)的4种权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CEO拥有更多的权力确实能够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6.
王楠  黄静  王斌 《科研管理》2019,40(5):244-253
以2010-2014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资源依赖理论和管理权力理理论,从董事会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探讨董事会如何通过与外部环境其他主体的联系影响企业创新战略的实施,以及CEO权力对董事会社会资本与企业研发投资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1)董事会商业联系与企业研发投资显著正相关,其中董事参与行业协会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资,而董事兼职其他公司对企业研发投资没有促进作用;(2)由于“政策性负担”的存在,董事会政治联系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消极影响,其中代表类政治联系与企业研发投资显著负相关,而官员类政治联系对企业研发投资没有影响;(3)创业板企业的CEO具有“管家精神”,CEO权力对董事会商业联系与企业研发投资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但CEO权力显著降低董事会政治联系、代表类政治联系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消极影响;(4)除CEO结构性权力外,CEO所有权权力、专家权力和声望权力均对代表类政治联系与企业研发投资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CEO权力对企业技术资本积累的直接影响机制及CEO技术专长的调节机制。结果显示:(1)CEO综合权力、各维度权力均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资本积累,且CEO结构权力、专家权力的作用程度大于所有权权力与声誉权力;(2)CEO技术专长对CEO综合权力、各维度权力与技术资本积累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且对结构权力、专家权力的调节程度大于所有权权力与声誉权力;(3)规模大且CEO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企业,CEO权力的直接效应及CEO技术专长的调节效应明显高于规模小且CEO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的企业。以上结论对于上市公司精准把握CEO特质、激发CEO技术潜能、优化CEO权力配置、构建科学的CEO聘任与激励机制、扩大技术资本规模、提升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多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检验了CEO权力对企业技术资本积累的直接影响机制及CEO技术专长的调节机制。结果显示:(1)CEO综合权力、各维度权力均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资本积累,且CEO结构权力、专家权力的作用程度大于所有权权力与声誉权力;(2)CEO技术专长对CEO综合权力、各维度权力与技术资本积累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且对结构权力、专家权力的调节程度大于所有权权力与声誉权力;(3)规模大且CEO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企业,CEO权力的直接效应及CEO技术专长的调节效应明显高于规模小且CEO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的企业。以上结论对于上市公司精准把握CEO特质、激发CEO技术潜能、优化CEO权力配置、构建科学的CEO聘任与激励机制、扩大技术资本规模、提升持续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多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企业间研发投入差异的原因,结合资源依赖理论和代理理论,研究了董事会人力资本、CEO权力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2007-2009年沪深两市高科技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董事会人力资本深度与企业研发投入正相关,较大的CEO权力负向调节这种关系;董事会人力资本广度对企业研发投入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人力资本深度和CEO权力的交互影响是导致企业间研发投入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2007~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CEO权力配置与投资效率关系。研究发现,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CEO权力与投资效率显著正相关,成熟期企业CEO权力与投资效率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产权性质和产品市场竞争对以上关系具有调节作用。研究说明CEO权力配置治理效应随着企业周期异质性发生改变,提出相机配置CEO权力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