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知识创新与信息流动是创新教育的一个必要后备过程,高质量的馆藏体系是建设大学创新教育的基础。大学被公认为是科学技术知识的公共存储器,而图书馆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知识创新与信息流动需要建立全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网络  相似文献   

2.
<正>创新政策和创新研究对政策制订的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主编、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柳卸林教授邀请政策研究领域多位专家就此议题进行理论研讨。柳卸林(《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主编,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创新政策和创新研究对政策制订的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中国的创新政策与管理的研究话题很多是从国外引进过来的。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在世界上都是举世瞩目的,一方面是国家高层的高瞻远瞩,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相关学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知识创新与信息资源建设的关系,介绍了国外信息资源建设对知识创新提供的有效保障状况,分析了我国信息资源建设在服务于知识创新方面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知识创新为导向,加强信息资源优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运用CiteSpace软件构建国际上学者对研究型大学创新科技政策研究的知识图谱,通过共被引文献分析和关键词热点分析,探寻研究型大学创新科技政策研究历程、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研究趋势。研究结果得出对我国的启示:研究型大学创新科技政策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大学内部的科研政策,应根据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调整科研创新方向,广泛与市场接轨;并且如何从政策层面引导研究型大学科研个体进行创新也将成为未来政策的考虑。  相似文献   

5.
创新政策制订过程融合技术预见方法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中保 《科学学研究》2008,26(5):994-999
 技术预见构建了政产学研相关利益者交流沟通、共同塑造未来的平台,其结果在科技政策制订和科技规划制订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目前创新政策是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尽量提高创新政策制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促进相关利益者充分有效的交流沟通,就创新政策制订中的重大问题达成共识是提高创新政策制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有效手段。为此,加强创新政策制订过程与技术预见的融合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政策制订模式变革入手,提出了创新政策制订过程中融入技术预见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未来创新政策制订过程与技术预见融合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与西方发达国家以大学为主体的内生型模式不同,我国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是推动知识创新主体间系统性的机构联合、过程整合、功能耦合。从"三重融合"角度,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我国1955—2017年间346份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分析,发现政策颁布趋势的阶段性特征明显;知识创新机构联合和过程整合中学习工具与权威工具应用过多,功能耦合政策总体占比权重过少,且缺乏自愿性工具以及沟通和监管工具。认为我国知识创新机构联合政策需加强大学和科研院所分类指导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整合政策需更加注重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功能耦合政策需更多引入自愿性工具以及沟通和监管工具。  相似文献   

7.
公司大学的战略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迅速崛起的国外公司大学,把大学的教学、知识创新和服务的功能带进企业,为企业创建了强大的学习平台、知识创新和共享的环境,把越来愈复杂的公司大学功能与企业的战略和发展结合起来,使公司大学的管理成为整个企业战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
大学科技园的创新职能 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的源头 ,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地。创办和发展大学科技园 ,做好技术创新源头的工作 ,对于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王大中院士认为 :“知识的创新速度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将成为重塑世界经济格局的决定因素。从这个意义上看 ,我国教育特别是作为重要知识源、智力源的高等院校更是处在新世纪经济发展与竞争的前沿阵地。”而科技园正是这个前沿阵地的桥头堡。大学科技园是指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为依托 ,把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综合智…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与技术创新范式的改变,区域化创新政策要求大学通过知识创新成为区域创新系统(RIS)的关键驱动力,同时也对传统的协同创新模式提出挑战。组织模式是协调组织与环境的重要工具,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可以使大学与区域更好地协同创新。基于此分析框架,对德国基于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大学与区域协同创新的"研究园计划"进行研究,可为我们建设国家创新系统、各具特色与优势的区域创新系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与技术创新范式的改变,区域化创新政策要求大学通过知识创新成为区域创新系统(RIS)的关键驱动力,同时也对传统的协同创新模式提出挑战.组织模式是协调组织与环境的重要工具,通过组织模式创新,可以使大学与区域更好地协同创新.基于此分析框架,对德国基于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大学与区域协同创新的“研究园计划”进行研究,可为我们建设国家创新系统、各具特色与优势的区域创新系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目标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Sweden has been transforming its national research policy into policy for innovation. One of the bottom up responses to this top d initiative has been an attempt on the part of some Swedish universities to transform themselves into entrepreneurial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uses a case study of one particular Swedish University; 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o reflect on the new research policy. Chalmers’ journey is examined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the changing national climate for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local factors within the university itself.The case confirms existing knowledge in that it shows that creating an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takes several years as both infrastructural and cultural changes are necessary to achieve success. The case also shows that despite the long history of public-private in Sweden, the new emphasis on commercialisation and commodification of knowledge creates some degree of role uncertainty for universitie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one of the elements required for Swedish innovation policy is macro (policy 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 and micro (university organisation) level flexibility and diversity.  相似文献   

12.
以高校科技成果为研究载体,研究知识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机制,以期助力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落地。首先,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与内部利益相关群体进行识别,考察各个利益相关主体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定位与作用。其次,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环境因素、高校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中介服务因素以及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因素三方面,分析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最后,从完善法律实施的配套措施、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以及加快健全技术市场和服务中介服务体系三层面给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Public procurement has been at the centre of recent discussions on innovation policy. We embed it into the broader framework of public policies to stimulate innovation: regulations, R&D subsidies and basic research at universities. We synthes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l four instruments conceptionally and quantitatively compare their effects on innovation success for 1100 firms in Germany. We find that public procurement and knowledge spillovers from universities propel innovation success equally. The benefits of university knowledge apply uniformly to all firms. However, public procurement is especially effective for smaller firms in regions under economic stress and in distributive or technological services.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界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对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现状、运行机制开展的研究较为不足,为此,根据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将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看作一个创新生态系统,认为其是一种以管理系统为中心的知识型组织结构,具有开放自由、共生演进的主要特征,并通过持续的输入、输出及反馈机制为客户提供更具个性和创造性的产品和服务。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系统梳理总结广州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路径的五大特点:与地方产业和市场需求密切联动、与金融企业联系紧密、政策支撑体系健全以及能够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并以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为例,总结分析其积极围绕国家及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注于高科技项目投资合作和孵化服务等创新发展路径。最后针对广州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挑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主力军,因此,提高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使高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已是当务之急。通过分析高校科研发展面临的新特点和发展趋势,就高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素质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环境下,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变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影响到教师自身的发展,还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此次调查旨在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角度了解高校教师的信息素质现状,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高校教师信息素质提出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旨在全面了解创新政策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准确把握创新政策的研究热点,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方法/过程]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创新政策领域文献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和知识图谱的方法,分别从文献计量、合作网络以及研究内容3个层面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全方位展示了目前创新政策领域研究的发展现状。[结果/结论]创新政策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学者手中,团队合作尚未形成规模;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促进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创新政策发展、创新政策影响评价、国家创新政策、创新政策发展趋势以及创新政策合作网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长期困扰着科技与创新领域,新修订的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国版“拜杜法案”)下放收益处置权,以激励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大学对此如何响应关系到政策的激励效果。通过政策文献计量与访谈调研的质性方法,基于113份中国研究型大学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办法,分析了大学针对中国版“拜杜法案”的政策响应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大学出台的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在内部利益主体分配方案上呈现异质性特征,相比于以“985“、“211”工程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中国的地方性大学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回应更“积极”,科技成果转化意愿更高。进一步,基于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理论及大学自组织性理论,尝试提出了中国大学响应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表现的解释框架,一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及组织体系给予的“压力性”回应,二是基于大学的使命定位、自身特征产生的内生性动力,两者合力导致了大学的政策响应特征。激励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的内在自主性,并关注地方性大学在技术扩散与应用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专利数据可以较好地反映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变化。通过对山东省高校的专利数量、专利质量等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可以有效地把握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本质与规律,为促进山东省高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提出对策,便于相关部门及时了解高校科技创新动态,为出台扶持高校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