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茶寄生中茶多酚的含量进行分析.茶多酚是混合物,由于各种茶多酚结构相似,较难分离.没食子酸(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4种茶多酚是茶叶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同时测定了EC、EGC、EGCG、ECG 4种茶多酚,4种茶多酚在15 min内达到有效分离,方法的变异系数小于0.0360%,回收率为95.2%~104.2%.实验结果表明,茶寄生样品中只含有茶多酚中的EGC,其中云南粗茎茶寄生样品中的EGC含量略高于云南细茎茶寄生样品中EGC含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茶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含量进行分析.采用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乙酸(23:75:2,v/v),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为272nm.EGCG线性范围为0.11~1.71μm,相关系数r=0.9996,平均回收率98.7%,RSD为0.7%.本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可作为测定茶叶中EGCG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茶叶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得到茶叶籽油,通过分子蒸馏富集提取茶叶籽油中抗氧化成分,并采用UHPLC-TOF-MS分析其组成。结果表明,CO2流速对萃取速率影响较大,采用超临界CO2梯度萃取的模式,不同萃取阶段得到的茶叶籽油的酸价存在一定规律,在萃取初期,茶叶籽油的酸价较高,随着萃取过程的进行,酸价逐渐降低,说明游离脂肪酸更容易溶解在超临界CO2中。茶叶籽油分子蒸馏馏出物中主要的抗氧化成分包括:山茶甙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阿福豆素,表儿茶素及表没食子儿茶素等5种。  相似文献   

4.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简称EGCG)是茶叶中茶多酚的主要活性成分,它是一种多羟基酚,因此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是一种天然、高效、安全的抗氧化剂,同时也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药物.目前已成功应用在食品、油脂、医疗保健、日用品等诸多领域.同时,对EGCG的纯化研究也吸引了研究人员的目光,本文对EGCG的应用以及纯化研究进展做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HPLC-ESI-MS)对玫瑰花提取物中的多种低聚原花青素进行分析鉴定的方法.原花青素用体积分数80%甲醇水溶液从玫瑰花中超声提取后,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在Waters SunFire-C18柱上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在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全扫描(Scan)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将几种低聚原花青素进行了选择性的分离.结果表明:共检测到玫瑰花提取物中共含有儿茶素、表儿茶素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3种单体、3种二聚体及3种三聚体等.建立的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玫瑰花中各种低聚原花青素的定性检测,了解提取物中原花青素的成分.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凋亡及对信号转导蛋白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及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EGCG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率,用ELISA方法检测EGCG对Stat3蛋白及磷酸化的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ELISA结果显示EGCG能降低磷酸化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EGCG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有与下调磷酸化的Stat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Agilent LC/MSD TOF建立了快速测定茶叶中4种主要儿茶素的分析方法.首先以儿茶素对应的质谱峰的强度和质谱峰分辨率为基准,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质谱联用仪的仪器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包括流速,毛细管高压,干燥气体流速及温度,裂解电压,雾化器压力等;依据优化后的质谱测定条件,应用标准加入法,对实际的样品测定进行了重现性、精密度和回收率的考察;最后对实际的茶叶样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该方法单次进样测量时间为2 min,为快速测定茶叶中儿茶素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建立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儿茶素的含量.方法:样品经乙醇提取,超声30min后,过C18小柱净化,样品溶液经0.45μm滤膜过滤后,用于HPLC分析.使用C18(5 um,150 mm×6.0 mm)色谱柱进行分离,用不同体积比混合的流动相A及流动相B的混合液作梯度淋洗,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40℃.以甲醇∶水∶乙酸-26∶73.5∶0.5(体积比)为流动相.儿茶素在0.02~0.3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8.2%~10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6643%.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回收率好、重现性较好、检测限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茶树中克隆一种可以催化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生成甲基化EGCG的酶——咖啡酰辅酶A氧甲基转移酶(CCo AOMT),实现甲基化EGCG的酶学合成,为甲基化EGCG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创新点:本研究首次从茶树中克隆了一条CCo AOMT基因组序列;分析了CCo AOMT基因在不同茶树品种和不同成熟度茶鲜叶中的基因表达规律;证明了CCo AOMT具有催化合成甲基化EGCG的生物活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序列分析获得CCo AOMT的编码序列和基因组序列;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HPLC-QTOF-MS)分析酶促反应生成的甲基化EGCG产物(图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CCo AOMT基因的表达差异(图5)。结论:本研究从茶树中克隆了CCo AOMT基因的编码序列(738 bp)和基因组序列(2678 bp),明确了该基因具有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揭示了CCo AOMT可以催化EGCG生成EGCG4"Me、EGCG3"Me和EGCG3’Me等多种甲基化产物;证明了CCo AOMT具有催化生成甲基化EGCG的活性;并发现该基因的表达量高低与茶鲜叶的成熟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三种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含量.该方法使用RTX-5为色谱柱,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为内标,FID为检测器,用内标标准曲线法定量.在优化的条件下,线性范围为0.035~0.560 mg/L,检出限为0.01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14%~0.60%,加标回收率为99.8%~103.2%.  相似文献   

11.
以闽北茶区的水仙、肉桂、梅占夏署季节茶鲜叶为原料,分析了三个品种夏暑乌龙茶的品质特征及其生化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为有效利用夏暑茶资源和提高夏暑乌龙茶的品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三个品种夏暑茶鲜叶各生化成分含量较丰富,品种间各生化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加工过程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减少,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但不同品种各生化成分减少或增加的幅度不同;毛茶感官审评综合得分高低依次为:肉桂(86.38)>梅占(82.48)>水仙(82.20),其中肉桂具有较好的乌龙茶品质特征,且与梅占、水仙的品质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了同时测定女儿茶中4种儿茶素(DC,EC,GC和EGC)及咖啡因(CAF),对女儿茶质量评判奠定基础,笔者采用伊利特C18(250mm×4.6mm)色谱柱,甲醇-水-乙酸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78nm,在所选用条件下,各组分理想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以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为试材,以铁观音品种茶树鲜叶为对照(CK),研究了采摘标准和做青强度对乌龙茶的生化成分变化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采摘标准的茶树鲜叶生化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以小开面最丰富,中开面次之、大开面最差;加工过程中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碱的含量减少,氨基酸有所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持续减少,做青强度越大减少幅度越大,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增减变化还与鲜叶原料有关。各处理之间成茶感观品质差异显著,所有处理除了小开面重做青茶样与CK品质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均与CK差异显著。还提出了利用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进行乌龙茶加工的工艺。  相似文献   

14.
Phenolics, as the main bioactive compounds in tea, have been suggested to have potential in the prevention of various human diseases. However, little is known about phenolics and their bioactivity in Zhangping Narcissue tea cake which is considered the most special kind of oolong tea. To unveil its bioactivity, three phenolic-enriched extracts were obtained from Zhangping Narcissue tea cake using ethyl acetate, n-butanol, and water. Their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s and in vitro bioactivity were analyzed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UPLC-MS). The ethyl acetate fraction (ZEF) consisted of higher content of phenolics, flavonoids, procyanidins, and catechin monomers (including 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 epicatechin gallate (ECG), and gallocatechin gallate (GCG)) than n-butanol fraction (ZBF) and water fraction (ZWF). ZEF exhibited the strongest antioxidant capacity in vitro due to its abundant bioactive compounds. This was validated by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es. ZEF also showed a remarkable inhibition on the growth,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4T1 murine breast cancer cells.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复方氨酚烷胺片中咖啡因的方法。在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为70:30)、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的色谱条件下对药品中的咖啡因含量进行测定。实验测得咖啡因浓度在12~240μ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加标回收率为100.61%,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用该方法测定复方氨酚烷胺片中的咖啡因,操作简单、快速、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基于Triton X-100增敏钛催化过氧化氢氧化β,β-二羟基连二萘酚(R)反应,导致R的固体基质室温磷光信号猝灭效应,建立了高灵敏度固体基质室温磷光(SS—RTP)测定痕量Ti(IV)的新方法.Ti(IV)量在0.010-2.00fg斑^-1(对应浓度范围0.025~5.0pg·mL^-1,点样体积0.40μL)与磷光信号△Ip成线性关系,回归方程△Ip=11.52+10.73CTi(IV)(pg·mL^-1)},r=0.9993,检出限0.0045fg·斑^-1(对应浓度为1.1×10^-14g.mL^-1).所建立方法成功用于茶叶、人发样品中痕量钛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2%和103.3%,RSD分别为2.9%和3.8%.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皖南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等地有代表性茶园进行采样分析,研究了茶园土壤硒与茶叶硒的相关性及理化性质等因素对茶叶硒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皖南茶园土壤硒(全硒)与茶叶硒(全硒)呈正相关,随着土壤硒含量的增加,茶叶硒含量也有明显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磷、钾及pH值等均对茶叶硒富集存在明显的影响,即茶树对土壤硒的吸收利用率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天然富硒茶叶的开发和皖南富硒土壤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与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声波提取茶叶中的茶多酚,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品种的茶叶及同一产地不同档次的茶叶中的茶多酚成份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采用Hyper-sil ODS柱,超纯水、甲醇和0.36%的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柱温40℃,在280 nm波长处可对儿茶素进行检测,其线性范围为0.6~3.0 g.L-1,R为0.999 6~0.999 9.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烤烟中醇、酮两类致香物质质量分数形成的影响因素,在云南省昆明、保山、红河、文山和曲靖等5个烟区,以种植区域、土壤质地和海拔范围3种生态因子为基调进行采样,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内标法和气—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K326烟叶中酮、醇两类致香物质组分及其质量分数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植烟区域是影响醇、酮质量分数及其总量的主要因素,5个区域中以保山最有利于K326烟叶醇、酮两类致香成分的形成,而其余4个区域差异不大.2)从土壤质地来看,中壤土最有利于烟叶中酮类致香成分的形成,轻粘土和重壤土次之,而醇类物质几乎不受土壤质地的影响.3)从海拔范围来看,海拔1500~1800 m范围比较有利于烟叶醇、酮类致香物质的形成,而海拔1100 ~ 1500m或1800 ~2300m的范围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