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彝族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流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彝族学者普璋开从事彝族文字工作30余载,收集整理了大量文献,特别是其退休后的10余年间,翻译出版了大量文献,实践着他的彝族文化传承之路。  相似文献   

2.
彝族     
彝族现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建国前,彝族的自称很多,有"诺苏""密撒""罗罗""撒尼""阿细"等;建国后,才以"彝"作为其统一的民族名称。彝族有自己的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文字总数达一万多个,其中通用的有一  相似文献   

3.
彝族学者普璋开自2001年开始以个人身份同澳大利亚学者大卫·布莱德利合作,翻译海外彝语南部方言区古籍以来,计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到2014年,大卫先生陆续寄来从法国、英国和中国台湾等地采集的2000余张彝族南部方言区彝文古籍文献影印件.普璋开根据这些影印件复抄经书100余卷,四行体翻译40余卷100多篇经文,为海外彝语南部方言区古籍文献的抢救性翻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要抢救和保护海外彝文古籍文献,应加强与海外合作,以数字化保存古籍文献的同时,加强翻译和出版,以便更好地传承彝族文化经典和中华文化的历史根脉.  相似文献   

4.
以大量原始的彝族文献和鲜活的现实民俗为养料,以彝族和其他民族关系流变史为主线,通过条分缕析的历史勾勒和整体的理性关照,探寻彝族传统道德在原始社会时期、西汉至南北朝时期、南诏时期、元明清时期发展轨迹,挖掘彝族传统道德现代转型所需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楚雄因其彝族历史人文特点,形成和保留了大批彝族古籍文献,它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国内外民族学研究者对彝族文献己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研究,因此应尽快建设楚雄彝族文献特色信息库,使其成为可持续性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并且形成楚雄师范学院图书馆的特色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6.
彝族     
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到1990年止有6572173人,是我国西南地区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云南的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而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哀牢山、滇西北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彝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彝族有自己的文字,明、清记载中称之为“爨文”、“韪  相似文献   

7.
彝族他留人祭司铎系在主持丧葬仪式中唱的"铎系唱经"是铎系文字记述的铎系文献。铎系文献具有活态性、短时性、双重性、差异性、神圣性和文字与诵词间的非一一对应性的特征;它在文字学研究、他留人民间文学研究、他留人农耕生产研究及其保护与传承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彝族文献是一笔巨大的知识财富,本文对建立楚雄彝族文献专题数据库的现实意义和彝族文献资源优势及条件进行论述,并提出建库的内容结构框架设想以及措施,以期为楚雄彝族文献专题数据库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贵州彝族文化名片有若干选项,迄今未达成共识。彝族文化名片的选项不能脱离彝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并且要有选项的若干理论标准作衡量,本文通过对“奢香夫人”、彝文(文献)和彝族火把节的分析探讨.最后指出彝文(文献)应该成为贵州彝族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10.
彝族的诗学     
本文探讨“彝族诗文论”的创作特点,特别是“三段式”的创作方法,它是彝族诗学的一个鲜明特点;回环重叠,章段复沓目的在于点明主旨,大量烘云为了托月。这是彝族诗歌创作表述的模式。也是《诗经·国风》创作模式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1.
彝族先民创造了彝文,并保留下来了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彝文文献.从目前发掘的彝文文献载体形制而言,有纸书、木刻印刷书、皮书、瓦书、岩书、布帛书、木牍文、竹简文、金石铭文、印玺文等多种载体形制.彝文书法是以彝文字体为基础的书法手段,既有点线粗犷、刚健、明快、流畅、简捷、生动的特点,又有结构紧密,笔锋刚柔兼有,工者相济,刚则有力,柔则似水,字体端庄、形象、洗练的特点,反映出本民族的某些性格、精神风貌和心理素质,并具有社会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学术价值,为彝文书法研究提供了艺术素材,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彝文书写的行款,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格式.近代以后由于受到巨大的历史变革的影响,偶尔有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形式,但不是主流.近年来,多次比较大型的彝文书法展览和出版的彝文书法选集,绝大多数作品都采取了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形式,背离了传统彝文书法的行款格式,应该从加强传统彝文的学习教育、坚持彝文书法传统的左书标准模式等方面给予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3.
论黔西北彝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文古籍文献不仅蕴藏彝族历史文化,更蓄存有中华远古文明,是地方文化繁荣发展的宝贵文献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通过对黔西北地区彝文古籍资源分析,探讨彝文古籍文献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原则、存在的问题及数字化技术的选择,对于实施彝文古籍文献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卷洞桥彝汉文功德碑》系新发现文物,结合历史、地理、民族、民间传说特别是彝文文献、汉文史志的记载初步考证,此碑刻立的时间上限是明朝,下限是清朝咸丰十年,极有可能是明朝修建卷洞桥时刻立。此碑具有历史、文化、民族关系等多方面的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彝族的英雄史诗都产生于贵州这片夜郎故国的土地上。《铜鼓王》中有用铜鼓作为葬具埋葬彝族古代首领的记载,这在其它彝族经籍《禳占星解经》等中的记载相符,并且与贵州省赫章县可乐考古发现的“铜鼓套头葬”式相互印证了夜郎与彝族先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彝语南部方言纳苏话存在大量的词重叠用法,主要有AA、AAB、ABB、ABA、AABB、ABAB、ABAC、ABCB及ABACC式等九种主要类型。作为一种超词结构,彝语南部方言纳苏话词重叠有调量作用,有时量或动量增加,程度加深,表褒义的情况,但也有更多的减量,表贬义。无论哪种情况,词重叠的灵活使用使彝语纳苏话表达更加形象生动,这可能源于彝族固有的诗意思维与诗化表达叙事传统,词重叠及其使用属于彝族诗体言语结构及其方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彝族《撮泰吉》是一个复杂的文化载体,它像一个寓意丰厚、启示深奥的寓言,在奇特的形式所指之外,还有许多能指的内涵。它既是一丛"活化石",又是一部"启示录",对彝族古代历史文化乃至于对人类历史、人的个体生成、农耕文明和民族关系等等,都有特别的思考与展示,让人从中得到许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彝汉英文字形态对比--超方言通用古彝文信息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深层次研究内涵八千至万年前中华远古文明老根子的彝文古籍,实现彝文古籍现代信息处理,需要建立一套超方言通用古彝文计算机字库。对比文字学中六书造字规律和彝汉英三种文字的结构及笔画形态,发现彝文字与汉字造字结构,彝字、汉字与英文字母在笔画形态上有相类似的情况,因此,完全可以实现超方言通用古彝文进入现代信息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19.
袁宏历史观的显著特点,是与其易学见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对易理的阐释是其史学见解的哲理基础.他根据<易>的阴阳之义来论证天人相通,从而推论出名教的起源;他根据<易>之三义:简易、变易、不易,对历史运动过程作出了变中有不变的解释;他根据<易>含天道、地道、人道,将历史变化和天人所助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伯夷列传》中的伯夷、叔齐形象来自于先秦典籍,其真实性和传记思想存有争议。究其原因,是司马迁想通过二人否定传统主流思想,推陈出新,作传为次、感慨为主,重在实践史家的经世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