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新时期云南彝族文学为背景,以文学人类学、符号学理论为特殊视角,深度探讨了新时期云南彝族小说创作的艺术缺憾,认为彝族作家的创作风格大多还在“李乔模式”上徘徊,国内外著名的大家尚未出现,摹仿情结、游戏情结和考古学思维情结是彝族作家创作中的三大障碍,彝族作家只有在观念、形式、美学风格上取得质的突破,才能有所超越,再造辉煌。  相似文献   

2.
“摩史”、“布摩(毕摩)”和“苏尼”是彝族民间信仰的表达主体,三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摩史”在彝族历史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摩史”与“布摩(毕摩)”一起构成的二维一体的展演模式曾经是彝族文化传承的有机而高效的模式,逐步恢复这种二维一体的展演模式是保护和传承彝族文化过程中一种值得探索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法学把法律分为“书本上的法”和“行动中的法”,“民间权威”型纠纷解决模式主要以凉山彝族习惯法为代表的“行动中的法”为依据在运作。“民间权威”型纠纷解决模式,具有如下特点:在社会监督之下进行,程序公正;依彝族习惯法调解,以“搁得平”为原则;“一审终审”,效率高,易执行;彝族当事人自愿付调解费等。作为学者应该重视以习惯法为基础的原创智慧和本土资源。在弄清传统纠纷解决模式的基础上,去思考国家法与民间法的良性互动;纠纷的现代解决模式与传统解决模式的衔接;纠纷的现代解决模式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4.
陈晓莉 《文教资料》2013,(22):98-100
“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具有家庭经济困难,汉语基础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强,性格耿直豪爽、讲义气等特点。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的特殊性,并探索“一类模式”彝族大学生有效的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5.
据说,在尼罗河畔矗立着一尊双面神像,他一面能纵观过去,另一面能展望未来。然而,这具有回旋之力和未卜先知的“神智”,并未博得人们的青睐。因为他只能回顾往事和把莫测的未来生硬地塞给世人,强迫人们被动地接收,因此,人们对他从不顶礼膜拜,反之,因他不敢正视现实而睨视他。我们彝族文学的创作虽不尽如此,但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双面神像”的模式。此刻,彝族老作家李乔的《克里木火》脱颖而出,确实令人欢欣:《克里木火》够“味”! 这是一篇只有五千来字的散文,描写了彝族生活的一幅剖面图。如此题材的文学作品是屡见不鲜的。撇开“文革”之前的不论,仅以新时期的彝族文学作品就举不胜举。  相似文献   

6.
贵州威宁县的彝族“果”支系以传统编篾手艺为其文化特征区别于其他彝族支系,并由此构筑了与支系内婚互为依托的竹编行业内婚婚姻模式,该婚姻模式下狭小的婚姻圈使“果”成为彝族社会中被边缘化的群体。  相似文献   

7.
大凉山彝族诗人群的汉诗创作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繁盛于90年代,至今仍活跃于当代诗坛中。这一西南边陲的彝族诗人群背靠八百里凉山,用诗歌记录着凉山彝族的风貌与人事;利用汉语灵活的语言形式传承着本民族的文化资源,用诗歌来重塑彝人形象与彝族精神气质;同时在其饱含情感的诗歌空间中释放出一种独特的民族诗歌美学特质。聚焦大凉山彝族诗人群的创作,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表达渴望是其创作的集体性特征,这是一种有文化根性的自由创作。  相似文献   

8.
“贡嘎山”彝语称为“俄定尔曲勃”,意为“雪地螺白山”;“安顺场”彝语称为“仅莫木”,意为“仅莫家人的居住处”。“大渡河”彝语称为“德薄亦莫”,意为德薄河。这些彝族地名和河名的形成均早于现代彝族迁居当地之前,为彝族古地名和河名。从贡嘎山、安顺场和大渡河这些彝族古地名的存在可看出:大渡河流域曾是古代彝族先民迁徙的重要线路之一。  相似文献   

9.
凉山是彝族最为聚居的地方,凉山本土彝族传统的丧葬习俗以火葬为主。居住在都市的凉山彝族即“都市凉山彝族”虽传承了凉山本土彝族的丧葬习俗,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凉山本土彝族和“都市凉山彝族”的丧葬习俗进行比较研究,是全面认识凉山彝族丧葬习俗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彝族古代诗论发展历程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彝族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学,尤其是诗歌。“建国至今,彝族发掘出版的创世纪史诗、长篇抒情诗、叙事诗似乎是最多的,发表最早,作品分布的地区也很广。”(贾芝《序彝族诗文论》)文学理论是文学实践(创作)的对应物。一个民族文学的特性总是决定着一个民族文学理论的特性。彝族古代文学以诗歌著称,作为彝族诗歌创作和审美经验的理性概括与总结的诗论,也就相应地构成了彝族古代文论的主体。而且,彝族诗论以其独特的价值和贡献,在中国诗论体系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从现在发掘的资料来看,年代最早的彝族诗…  相似文献   

11.
"说中间"是凉山彝族的民间纠纷解决模式,它适合于凉山彝族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彝族当事人的习惯;二是调解人物"德古"本身的魅力;三是乡土社会的影响;其中最主要原因是第一个。"说中间"这种纠纷解决模式,具有如下特点:在社会监督之下进行,程序公正;依彝族习惯法调解,以"搁得平"为原则;"一审终审",效率高,易执行;彝族当事人自愿付调解费等。"说中间"这种民间纠纷解决模式对于加强法制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相配”是彝族传统文化中较为突出的观念。在彝族史诗中,“相配”不仅有雌雄动物交配繁衍后代的意思,而且还有其他丰富的内涵。在彝族看来,自然万物都是如同动物一样的生命存在,“相配”是生命产生的根源,也是生命存在、发展和完善的条件。“相配”使自然万物互为联系,相互依存,在协作中共生共存。“相配”观念是彝族自然与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也是彝族传统文化现代适应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彝族水文化是彝族在千百年来世代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创造和传承的以水为载体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总和,是彝族传统文化中以水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综合体。彝族水文化有“逐水而徙”“、缘水而生”“、崇水而敬”“、取水而净”“、治水用水”与“因水而治”等主要内涵。彝族水文化极富现代生态价值,在水环境恶化、水问题频出的今天,应加强多学科协作,全面挖掘、整理和传承彝族水文化精髓,以早日建成边疆民族地区生态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卢比”是彝族对谚语、格言的统称,由于读音的差异,有“鲁比”、“禄币”、“尔比”等不同译法.“卢比”在彝语里是“智慧语”之意,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集中体现了彝族人民的传统价值理念,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彝族“卢比”加以整理和研究,并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批判继承原则,将彝族“卢比”这一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光大,对于彝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彝族婚宴场上的“哭嫁”仪式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哭嫁”歌满是斑斑点点的深深泪痕,“哭嫁”本身就凝结着婚姻发展的历史,“哭嫁”歌注定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蕴。“哭嫁”歌是指姑娘思亲怀旧的无限眷恋的热泪;是指姑娘对社会不公男尊女卑的愤懑的揭露;是指姑娘控诉封建家长制的凄切的泣吟;“哭嫁”是彝族婚  相似文献   

16.
藏族、彝族大学生价值观的跨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运用价值观量表,对西南民族大学的彝族和藏族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了彝族大学生和藏族大学生的价值观排位有差异;在“现实社会志向型”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现实社会志向型”;同性别的民族比较中,在“灵活多样型”上,藏族和彝族的价值取向呈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当代彝族散文创作虽然在许多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在文学观念、审美精神和文体样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受到传统写实观念的禁锢,导致其文体样式的陈旧,缺乏现代性。彝族散文应超越“博物馆”意识,追求文体自觉,提升艺术境界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九月,又是一个金色的收获季节。我喜欢九月,喜欢“九”,因为九月里有我的生日,父母给我起的彝族乳名“古晚”与“九”有关;阿普干(爷爷)曾给过我两次钱,每次不多不少是九元。汉话的“九”,我们彝话叫“古”。彝话“古”还包含着沉稳、诚实、谦虚和健康的意思。把两字组合起来,“古晚”就是做一个诚实、谦虚、勇敢、坚强的彝族后代。我们彝族礼尚往来的礼品数,一般都是九个单位的。如“送烟要送九包;送酒要送九瓶;送钱要送九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由来及其独立的性格以及“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之于书法的意义三个方面,深入论述了“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最主要的开创者——陈振濂先生为构建“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所做的艰苦探制.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述了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独特优势,是迄今为止关于学院派书法创作研究较早的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20.
彝族族源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彝族是一个典型的“复合民族”,是从西北南迁的羌人后裔之一,即彝族起源中的“轴心”民族─—“昆明”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其它民族成份,在魏晋时发展为,唐宋时为乌蛮白蛮,元明时期形成今天彝族的前身─—罗罗,此后又不断融合发展才形成了今天的彝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