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文章选取玉林师范学院450名大二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筛选出网瘾大学生,对其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对网瘾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体育锻炼影响因素的动机、态度、时间、形式和效果等进行比较,发现网瘾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呈被动性、态度消极、缺乏对体育锻炼效果认知、多参与个人项目锻炼且锻炼时间较少,网瘾大学生体育锻炼严重缺失,应通过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为网瘾大学生戒除网瘾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及其锻炼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大部分人没有养成规律体育锻炼的习惯,不同学段、性别的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和锻炼态度存在显著差异,经常锻炼人群和不经常锻炼人群在行为态度、行为控制感等6个方面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兴趣、需要和动机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约半数大学生有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且在性别、年级等方面有显著差异;体育锻炼需要度和真正参与锻炼的程度呈正相关系,体育锻炼动机和兴趣,同样影响着学生参加锻炼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该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法,对400名广西东南部的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有91.3%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但不同性别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周参与次数、每次锻炼时间均存在差异;学生喜欢选择校内的免费场地进行锻炼,锻炼方式以自由组织活动为主,羽毛球、篮球等球类运动是他们最喜欢的项目,强身健体是大学生的第一锻炼动机.  相似文献   

5.
现在有很多大学生想用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但由于没有合理的健身方法引导,自身又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往往以失败收尾.久而久之,很多大学生也已经失去了原本对锻炼的热情.通过文献资料法查询法、问卷调查访问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整合法等研究方法,本文对大学生主观锻炼体验与锻炼的行为进行了调查,最终结果表明:中等体育锻炼量能提高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是大学生提高身体机能、强化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而体育锻炼动机是从事体育运动的基本动力,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影响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通过分析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内涵及关系,探究锻炼动机对锻炼行为所带来的影响,提出强化学生的外部调节与内摄调节、强化学生的认同调节与内部调节等策略,以此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我国体育教育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南宁师专女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该校女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觉悟较高、锻炼目的明确。大部分学生每周不同程度地参加课余体育锻炼,但锻炼时间较短强度较弱锻炼效果不佳,缺乏必要的健身知识和方法。为此,提出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行为水平较低,选择体育锻炼项目大都集中在一些非激烈性项目和考试科目上,很少参与其他的锻炼项目;体育弱势群体参加身体锻炼的强度主要集中在中,小强度之间,一般身体锻炼的时间多在45min以下;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消费的类型主要为“实物型”消费,对于“参与型”消费意识较低。影响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行为的因素有:学生自身身体条件的缺陷,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与态度,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局限,学校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组织等。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3):126-130
为了研究大学生锻炼行为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并探讨体育价值观在两者间所起的作用.采用人口统计学自编问卷、体育锻炼等级量表、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和大学生体育价值观问卷对250名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级、家庭背景、专业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康生活方式、体育价值观、体育锻炼行为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能一定程度上预测体育锻炼行为,体育价值观在其中起中介作用,通径系数达到0.7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体育锻炼与心身健康状况与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体育锻炼调查问卷调查体育锻炼情况,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分别调查睡眠、心身健康和情绪等心身状况,手机依赖量表和网络成瘾测验调查成瘾行为,大学生人格障碍问卷边缘/冲动型、强迫型、依赖型和自恋型4个子量表调查个性行为.结果:锻炼组男生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和抑郁情绪明显好于非锻炼组男生,锻炼组女生睡眠潜伏期、睡眠总体状况明显好于非锻炼组女生,锻炼组和非锻炼组成瘾行为与个性行为男女生均无明显差异.结论:体育锻炼与大学生的睡眠与情绪等心身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但并不能直接改变不良个性与成瘾行为.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健康行为管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体质监测、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健康行为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发现:缺少适度的体育锻炼是导致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而缺少锻炼伙伴、缺乏运动器材、课余时间少,运动场管收费等又是制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关键因素.针对调查结果,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15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大学新生和老生体育锻炼动机和行为的差异,了解大学新生体育锻炼及动机的特点。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锻炼参与积极性高,锻炼动机多元化,以健身、社交和娱乐为主;(2)较多大学新生的锻炼行为在锻炼时间、频率、运动量和坚持性上达不到锻炼身体的标准;(3)大学新生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少,内容不丰富,对体育知识和锻炼技能掌握不够,锻炼行为不具有可持续性;(4)随年级增长,大学生的锻炼动机减弱,锻炼频率下降,开始退出有规律的体育锻炼;(5)随年级增长学生开始参与更多的体育项目,锻炼内容变得丰富,每次锻炼时间增长。  相似文献   

13.
李建生 《莆田学院学报》2009,16(6):45-48,67
采用《锻炼态度量表》对九所高校102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福建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现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福建省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水平中等略偏上,其中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等不够理想;男生的体育锻炼态度显著好于女生;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在城乡学校变量上没有明显差异;低年级学生的行为态度、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感等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针对考察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医药专科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锻炼行为状况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医药专科学生体育锻炼动机处于较强烈层次,但是比本科学生弱,男生锻炼动机要强于女生,临床专业学生锻炼动机强于药学和护理;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较单一,内容不丰富;男生锻炼行为分值要高于女生,临床专业学生锻炼行为分值高于药学和护理;每周锻炼次数较多,每次锻炼时间少,锻炼方法不科学;研究发现,锻炼动机与锻炼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P<0.01.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锻炼动机之间的关系,对966名未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中普遍存在,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其体育锻炼的目的都是以健康为基础。女大学生的外貌动机普遍高于男生;男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动机普遍高于女生。由此可见,无论是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其体育锻炼行为和动机之间都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重庆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现状调查与分析。得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因场地器材不足、教师传授技能不够新颖、未重视锻炼后的愉悦感受等原因而不尽合理,运用“阶段性行为改变理论”分析调查结果.并提出了在自身因素、体育教师、高校领导等方面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九江市四所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开展情况的资料收集和整理,了解目前九江市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健身效果评价知识的普及程度以及大学生对评价知识的了解和应用水平。通过分析研究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和效果,找出大学生在锻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改进自身的锻炼方式和不当行为,进而改进和提高大学生的锻炼效果和评价能力。为实现大学生的锻炼目标以及提高锻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介绍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一些有效措施,如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进行运动技术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组织课外体育活动,为实现大学生终身体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天津市6所高校934名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锻炼行为、体育消费和体育信息的获取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意识总体上是积极的,大多数大学生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整体的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多数大学生关注体育信息,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多样化;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积极、有效.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学校建设中要考虑到学生的体育行为特点,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0.
肖萍 《华章》2012,(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赣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都是为了娱乐身心和强身健体,且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每周坚持锻炼两次以上的学生人数接近七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