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整体上讲,我们只有在理解生态精神、生态理念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绿色发展才具有其坚实的内涵,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得到完整的实现。由此可以充分认识生态文明是最大程度获取"可持续能力"的必然选择,是补充和丰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绿色社会"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的必然体现。  相似文献   

2.
一、认识“生态赤字”,审视“生态足迹” 用一句话来概括生态文明与绿色世界的内涵,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人类在生产领域中各类活动的总能量,小能够超越自然的承载能力,全球、国家、区域的发展原则是:不损害、不削弱、不干扰生态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孙淑芝 《今日科苑》2007,(22):37-37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一直以来对环境问题的忽略,人为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日益恶化。发展绿色物流以减少商品流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消耗。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向生态工业文明的跨越,培育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生态文明。目前,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绿色物流作为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刚刚萌芽,还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其理论与实践都尚处于摸索阶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以及对住房的需求,房屋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当中,而以牺牲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代价的传统建筑和房地产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其目的和作用在于实现与促进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高度的和谐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之间充分的协调一致;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绿色技术创新内含着生态文明的要求,体现了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生态文明视野下绿色技术创新必须坚持整体效益原则、协调发展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和动态开放原则。生态恶化是绿色技术创新外在的推动力。绿色消费是绿色技术创新决策的导向力。追求经济效益是绿色技术创新主体的需求力,国际贸易是绿色技术创新市场的发展力。  相似文献   

6.
在对“生态文明”和“绿色交通”特征与内涵进行必要解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视角下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主要任务,即:转变观念、完善制度、推进重点工程、加强监管。依据“全过程”和“各方面”原则,分析了交通运输转变发展理念的必要途径、实现绿色发展的制度建设重点,结合相关规划,梳理了交通运输绿色发展亟待推进的重点工程,并从监测、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对行业绿色发展进行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的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华传统的自然生态伦理思想是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与思想源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对生态整体论、生态价值论和生态道德论的进一步认识,提升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实现生态文明的过程是对生产和消费关系进行再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价值取向影响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是否具有绿色发展意识,关系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的构建。只有培育大学生的绿色发展意识,才能实现绿色发展的真谛,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践行绿色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张丽平 《大众科技》2009,(2):213-214
今天的工业文明所引发和包含的危机,使得它作为一个文明体系已经与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要求极不适应.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崭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的兴起并能最终得到全人类的认同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生态文明不仅是一种思想和观念,同时也是一种体现在社会行为中的过程。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人类应该协调人与自然以及人类自身的矛盾,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行,积极地与自然实现和谐,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绿色科技创新是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形成绿色发展模式目标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分析绿色科技创新定义的基础上,探究绿色科技创新理念的理论基础,全面阐述绿色科技创新的实践意义及其经济、社会、生态三重价值;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建设的新要求,指出绿色科技创新在此国家战略实现过程中对促进流域经济绿色发展、保障流域水安全、助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体现及重要意义;从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投资、绿色科技创新成果三方面对黄河流域绿色科技创新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绿色科技创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的实现途径。以期完善绿色科技创新的理论研究,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从无色-黄色-褐色-绿色的"颜色演进"过程,"颜色演进"体现了人与自然互动关系的变化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发展,最终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选择。本文梳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颜色演进"过程、论述了"绿色发展"的内涵与重要意义,并对我国目前"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更好地实践"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是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一个现实的目标是在保持碳减排的同时有一个可接受的、持续的经济增长速度。面向生态文明的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将带来从能源系统到产业、消费方式等的全方位变革,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也以其创新活力和生产率增长潜力为全球经济在疲弱氛围中复苏带来希望。数字技术进步赋能绿色产业增长,体现出协同共生式的进化特征,具体包括组织的共生成长、能源系统协同、基础设施共享、产业生态构建以及绿色市场共生等方面。实现绿色增长,要创造包容性的市场环境,推进制造业基础能力建设,推动绿色产业“耐心资本”流入,加强国际低碳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已成为全党全国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在新的形势下,要深刻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是顺应绿色低碳发展国际潮流、承担负责任发展中大国义务的必然选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深入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理念,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指导方针、基本途径和目标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按照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增强科技支 撑能力,完善体制机制,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国梦,科学技术是关键,尤其是绿色高新技术,它与未来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绿色技术可以大大促进传统经济的转型,可以改变劳动方式,从而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要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不仅需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复兴,更需要实现生态的复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实现生态复兴,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复兴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构成。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  相似文献   

16.
以大别山区罗田县发展绿色能源为例,对发展绿色能源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促进功能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提出发展绿色能源对农村生态文明有经济结构优化功能、传统产业的提升功能、循环经济的主导功能,卫生环境的净化功能、生态环境的修复功能、农民增收的集约功能、生活理念的转变功能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毫无疑问,这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新的发展观,它不仅要追求国家、区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基本单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施绿色营销。集成营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对绿色营销进行了研究并进而对问题进行了SWOT分析,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里约热内卢宣言"中的"可持续发展"指出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j生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这种新的发展现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一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19.
发展绿色经济是转变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发展绿色经济给海西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来区域短期竞争力下降、绿色产业安全威胁、绿色市场秩序混乱、能源安全挑战、社会不稳定等经济安全隐患。鉴于此,海西各级政府需要加强合作,建立起完善的绿色经济安全体系,通过确立绿色发展战略规划、加强财税政策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建立绿色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健全绿色市场法规制度、完善职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保障海西绿色经济安全,实现海西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国家建设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给自然生态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富集的湖北民族地区带来了重要发展契机。在分析绿色营销对生态文明建设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绿色营销是湖北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的竞争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进一步提出了该地区推进绿色营销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