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诗人身上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时代及诗人创作的影响.唐诗中出现大量的"独"诗句,体现了唐代诗人独有的治世理想,以及对于社会的忧患感;当理想的热情被无情地摧垮后,"独"精神体现了唐代诗人失意的苦闷;在寻求自我的过程中."独"精神体现了诗人在淡泊明志中找到的超脱之道.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卷六十六共有63首<少年行>一类的诗篇.其中唐代诗人就占有55首;卷六十七有31首<游侠篇>一类,唐代诗人也达18首.这亦见载于<全唐诗>卷二十四(也是55首)、卷二十五(也是18首).如果我们再仔细翻检<全唐涛>,还会发现,在<全唐诗>的其他卷里,也散存着这类以"少年"、"游伙"为题的诗篇.  相似文献   

3.
李广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边将,唐代边塞诗中出现了大量与他有关的诗句.在这些诗中,"李广"或是英勇善战,抚爱士卒,让人赞赏;或是才高难封,命运不偶,让人感叹.诗人或借"李广"表达他们对边战立功的强烈渴望,或借"李广"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总体来说,唐代边塞诗中的"李广"是完美的.然而唐代不同时期的这些诗作反映的格调是不一的,唐代边塞诗中"李广"形象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岑参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和同时的高适,都以边塞诗驰名,文学史上并称"高岑".他的边塞诗<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中有这样儿句诗:"驿马从西来,双节火路驰.喜鹊捧金印,蛟龙盘画旗."对"喜鹊捧金印"这一句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认为谓喜鹊传来金印也.二是认为指公侯之印,即官印.  相似文献   

5.
在人教版第九册语文教材中,编者选用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暮江吟>一诗.在教学这一课时,学到"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当学生们都沉浸在诗句为我们描绘的美好画面中时,"老师",一声高喊打断了学生们的遐思.  相似文献   

6.
也释"胡琴琵琶与羌笛"--兼与胥洪泉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胡琴琵琶与羌笛"一句,历来注家都认为此句包括三种乐器,而胥洪泉同志最近撰文认为唐代"胡琴就是琵琶",该句只有两种乐器,即"琵琶"和"羌笛".本文通过剖析胥文论证过程的自相矛盾,考释唐代"胡琴"一词的真正含义,并联系岑参原诗的具体语境等方法证明"胡琴"不仅是乐器,甚至可能包括几种胡人乐器,从而纠驳了胥文的错误说法.  相似文献   

7.
《赠汪伦》是苏教版第十册25课中的第一首诗,作者为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是诗人登船要走,朋友踏歌相送的动人情景,表达的是"送别情深"。一、导入新课1.说起唐代大诗人李白,那可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白居易于《与元九书》中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语文是一门洋溢着情感魅力和人文气息的学科,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无一不是作者"情动于衷"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儒家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一生秉承的处事原则,然而,在白居易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却是"兼济天下"的思想,而且这种思想一直贯穿在他的政治生涯和文学创作中.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诗歌特剐是歌咏隐逸情怀的作,"沧洲"一词被广泛而集中地运用,尤其在唐代,"沦洲"几乎成了隐逸的代名词.促成这一语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历史渊源的积淀,国朝巨手的传衍,广泛的社会背景等.同时,与"沧洲"一词共存的还有"沧浪"、"江湖"、"五湖"等近义词语,它们丰富了诗人的语言层次.  相似文献   

11.
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和重要地位的诗人.他在<修竹篇序>中提出的"风骨"、"兴寄"诗歌革新的理论主张,不仅抨击了"彩丽竞繁"的颓靡文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令莫传的"风骨"再传,使绝迹的"兴寄"再续,恢复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2.
李贺是唐代诗坛上一位独具个性的诗人,其诗歌以幽冷奇峭著称.在其诗歌语言上,喜欢用色彩字,日本一位研究者曾指出,李贺的诗歌每30字中就有一个色彩字,约占其诗歌总字数的3.3%.在众多色彩字中,"绿"字出现频率较高,共有46次.从语言学角度考察这些"绿"字也颇有意味.  相似文献   

13.
"一字师"的典故,源于宋人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亦见于宋人陶兵的《五代史补》及宋人魏庆之的《诗人玉屑》。他们记载的都是同一个故事: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写得更是超群出众。因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他的朋友齐已是个和尚,也很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小儿垂钓>一诗是唐代诗人胡令能所作,本诗叙写初学垂钓的稚童天真可爱,勾勒了一幅生动、有趣的"小儿垂钓图",尤其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小孩钓鱼日寸的专注,一副干正事的派头,一副行家的模样.  相似文献   

15.
活页填字     
纵向1.晚清四大批判社会的小说之一,小说塑造了一大批官僚形象,构成了一幅官场"百丑图",发人深省。2.中国古代文化中"金、木、水、火、土"的合称。3.中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4.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5.一种自然现象,它是云层中雷暴的产物,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  相似文献   

16.
穆旦是九叶诗派里最有成就、最具风格特色的诗人之一.穆旦的诗作里常常出现"上帝"、"神"、"主人"、"主"等意象,其实这些都是"上帝"不同身份的代名词."上帝"曾是救世主,是人们心中的一个信仰,一份前行的勇气,一股克服不辛的力量.穆旦诗歌里的"上帝"意象是诗人"人身以外"的一个支点与一份安慰.当诗人看到现实里的人们生活在困苦、绝望中,芸芸众生在困苦中挣扎,诗人试图用这些意象来消解现实的困惑与艰难.但是,诗人穆旦发现,曾经至善万能的上帝,再也不堪承受当下的生命之重了,诗人对此感到无比的惋惜与悲哀.  相似文献   

17.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情寄南山,归隐园田,这种志趣,不止内化在了唐代诗人们的心中,更时时回旋在唐诗的创作当中.但是,细究起来,却不难发现,"南山"背后,掩藏的是诗人们不同的情愫:有人确是情爱"南山"、身归园田,如暮年时的王维、白居易;有人则是仕途踬踣、放浪"南山",如失意时的李白、杜牧;有人只是意寄"南山"、示其高洁,如早期的丘为、孟浩然;有人却是身在"南山"、情驰魏阙,如出仕前的常建、韩翃.这些林林总总的"南山"诗--以题咏山水田园风光、表达隐逸情愫的诗作,无疑构成了唐诗中一道别致而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8.
"曲项向天歌"是小学语文第一册《鹅》诗中的诗句.此诗相传为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所作,其描写生动自然,活泼有趣,堪为咏鹅的佳作.然而就教学来讲,现在一般对"曲项"一句的解释还不甚了了.举例来说,《小学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上解释道:"鹅正弯着脖子,直向着天空叫,好象在唱歌似的."《小学教学》八三年第十期著文道:"白鹅伸着微曲的头颈,对着蓝天唱着欢乐的歌."如此等等.这些解释虽见仁见智,但笔者觉得都欠确切稳妥,其理由如次:其一,以上解释把"曲项"和"向天歌"作为一个动作,即认为"曲项"为"向天歌"的一种姿  相似文献   

19.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20.
钟嵘《诗品》“风人”一词,诸家注释明显受到唐代杂体诗“风人体”概念的影响。《诗品》所谓“风人”,特指向南朝民歌学习的乐府诗人,而不是指唐代方才出现的“风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