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没有和谐教育,就没有和谐社会。那么,要有和谐教育必须要有和谐校园,要构建和谐校园就要着重在两方面下功夫。一、建设和谐高效的教师队伍和谐校园主要表现为组织间和谐、教师间和谐、学生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社会是当前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谐社会的主体应该是和谐的人,而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师生关系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谐教育的实现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教育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核心环节,没有教育的和谐,就谈不上社会和谐。所以,和谐教育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这些特征和要求,离不开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也就是说,没有教育的支撑,难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建设是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高校育人目标的客观要求。和谐校园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配合,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机制,对于和谐校园建设乃至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已从思想意识形态层面的论证转移到制度建设上,各行各业都在加强自身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国家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的和谐,新形势下建设和谐的高校教师队伍已成为高等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使命之一。  相似文献   

7.
和谐教育呼唤 和谐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没有和谐教育,就没有和谐社会。和谐教育呼唤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关系与交往状态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虽然师生关系是教与学的双边关系,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经营,但主导方面在教师。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于律己。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赋予教师教育以和谐使命。履行这一使命,实现教师教育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教师教育的应有之义。 一、教师教育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教育和谐发展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是教师教育的内部和谐,即教师教育内部诸要素的有效结合,使其符合教师教育规律,形成培养和造就优秀师资力量和优秀教育研究人才的长效机制:其二是教师教育外部的和谐,即教师教育适应社会需要,与基础教育的和谐。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7,(3)
校园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发展依赖于和谐,和谐取决于发展,校园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没有稳定就谈不上改革发展,但不改革,不发展,学校就没有活力,也就没有真正的稳定。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基础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在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今天,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手段更新,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也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和谐校园建设中正确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履行和谐社会赋予教师教育的和谐使命,实现教师教育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教师教育的应有之义.教师教育的和谐发展,不仅包括了教师教育内部的和谐发展,还包括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和谐发展.文章论述了教师教育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的含义,并探讨了构建两个和谐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发展的人,而和谐发展的人是由和谐教育孕育出来的。作为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政工队伍建设对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明确和谐社会对高职政工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对塑造和谐发展的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出发,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阐述了和谐社会对高职政工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对教育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基础,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先导性作用,而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没有和谐教育就没有和谐社会;同样,没有和谐社会,也就没有和谐教育。所以促进幼儿教育走向和谐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使幼儿教育走向和谐进程呢?首先家园和谐教育,其次幼儿园与社会的和谐教育,再次师幼之间要形成和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我国教育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和谐因素,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各级政府共同承担费用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坚持教育创新,解放“教育生产力”来共同推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周萍 《江西教育》2006,(1):20-22
主持人: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主体应该是和谐的人,而培养和谐的人需要实施和谐教育。没有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的建设就失去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谐社会自然离不开和谐教育,而要实现教育和谐,就必须想方设法消除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城市与乡村,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在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教学水平等方面的差别,以实现教育公平,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校园建设,我国在政治、经济的改革发展中,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不和谐的局面。和谐教育除了平衡教育结构外,还要着力进行和谐校园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0月在南京召开的“第十二届大学教育思想研讨会”在高等教育界奏响了和谐理念的最强音。围绕“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中的高等教育:理念、实践、创新”的主题,与会代表们就“大学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大学教育理念与和谐社会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他们一致认为,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持,高等教育必须积极主动地适应和谐社会要求,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构建大学和谐教育机制,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体公民的参予。没有文明的、高素质的公民,和谐社会的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话。而全民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先导、是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只有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可以说,离开了以培养人、塑造人为根本宗旨而存在的教育,和谐社会的建设就失去了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基本保证。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教育对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1.“民主法治”需要教育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校园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要求,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的重大的战略性课题。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和谐的教育,也就没有和谐的社会。我们要深入认识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理解和谐校园与和谐  相似文献   

20.
和谐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教育是基础。和谐社会的教育,应该是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应该是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教育具有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功效,但是教育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教育与经济社会良性循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才是和谐发展,脱离现实的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