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了避免视障儿童语言的华而不实和引导他们正确的摸读.在视障儿童正式学习盲文前,对他们进行触觉和语言的训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盲文是视障儿童学习文化知识的媒介,而视障学龄儿童往往因备受父母呵护,导致触觉功能较少得到开发和训练,所以摸认盲文点位的能力亟需培养,因此教会视障学龄儿童摸读和书写盲文点位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相似文献   

3.
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是指在视障儿童的学前阶段,按照心理发展规律和视障的特点,在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预防的措施.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增进技能,使他们的身心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能够有效地融入社会,顺利地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而早期关怀则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除了对视障儿童进行教育训练和医疗预防外,  相似文献   

4.
在盲校小学数学学习中,视障儿童常常存在数学概念认识不透彻、数学规则理解不充分、数学技能应用不会变通等问题,特别需要适用的教具帮助他们掌握数学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鉴于视障儿童难以借助常用的视觉性教具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盲校可以基于通用设计理念,从视障儿童运动觉与触觉等最优通道出发,开发和研制盲校小学数学配套教具,为包含视障儿童在内的学龄儿童提供适合的数学学习辅助与支持。  相似文献   

5.
视障教育教师团队使用了 5个评定表 ,对一名刚入学的自闭症视障儿童进行评估和分析 ,发现 :该学生功能性听力异常、触觉有过敏倾向、言语无法表达、情绪和行为异常 ,但智力正常、人际关系良好、身体发育正常 ,该学生被诊断为自闭症视障儿童。针对个案评估结果 ,提出了合理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栏头语基础教育乃教育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特殊教育的对象是特殊儿童。特殊儿童指在身心发展上与普通儿童有较大差异,必须获得特殊帮助才能满足其教育需要的儿童。按特殊儿童的心理特征及教育途径的不同,可把特殊儿童分为超常儿童、视觉障碍儿童、听觉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言语障碍儿童等。残疾儿童的种种特性,都是由其缺陷引起的。如盲童的触觉功能可以变得更敏锐、聋童可以少受外界的噪音干扰,注意力更集中等。在此笔者重点就视障儿童的各方面特点作一分析论述。1.视障儿童的共性特点:1.1由于视障儿童不用或少用…  相似文献   

7.
运动协调能力是视障儿童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动教学可以锻炼视障儿童的运动协调能力。通过对视障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和律动教学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视障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的发展特点,探讨律动教学在视障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发展中的作用,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视觉障碍被划分为全盲和低视力两大类,为了实现十九大提出的"教育公平"。视障教育体系中均加入了盲文课程。部分视障学习者因触觉灵敏度的限制造成了学习盲文的困难,本文将触觉灵敏度作为研究对象,以提升盲文学习的动机作为研究目的。分析了触觉灵敏度与视障者盲文学习的关联和盲文学习动机差的原因,发掘了测定触摸灵敏度的方法,并设计了"前盲文"触觉技能训练,切实找到了让更多视障者参与盲文学习的路径,并为下一阶段盲文有关知识积累的研究做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新入学的儿童一进校门先要接受盲文学习.但是枯燥的盲文学习,让初入课堂的视障儿童反感,最终会影响盲文的学习和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对视障儿童进行盲文指导时,要遵循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减少他们在学习中的排斥和阻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心理发展原则,变通教学方法,适当处理教材,巧用教具学具,善用媒体帮助,让视障儿童在盲文学习中得到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视障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目前新人学视障学生学习盲文时被动、厌倦、逃避的个别消极现象,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盲文进行科学的训练,同时通过家长的协助,任课老师的共同配合和高段学生的辅导等各种方法和措施多管齐下,培养学生学习盲文的兴趣和对语文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视障幼儿的时间知觉发展明显落后于普通幼儿。加强视障幼儿时间知觉训练,提高他们的时间感知和掌控能力,是视障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训练中,充分利用视障幼儿的多种感官,建立规律的生活习惯和作息制度,制作特殊的日程表和日历,有助于视障幼儿准确感知时间及周期变化,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视障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相对明眼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过分焦虑、依赖、自卑、呆板、孤僻、退缩、敏感等不良个性问题,不利于视障儿童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视障儿童心理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程,应重视对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补偿其缺陷,发展其潜能,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为其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视障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相对明眼儿童所表现出来的过分焦虑、依赖、自卑、呆板、孤僻、退缩、敏感等不良个性问题,不利于视障儿童的健康发展。教师在视障儿童心理品质形成中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塑造心灵的工程,应重视对视障儿童心理健康的教育,补偿其缺陷,发展其潜能,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个性品质,为其塑造一个健康阳光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我国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起步较晚,受关注程度较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视障儿童的早期教育愈发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作为专业进行视障教育的盲人学校,推进视障儿童早期教育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空间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智力诸方面对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及其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发现 ,感觉经验不足是视障儿童认知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据此 ,笔者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提出了相应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图书阅读对视障幼儿的成长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适合视障幼儿阅读的图书特别少,这就需要教师对已有的图书进行改制或者根据孩子的情况自制。笔者就如何制作视障幼儿的图书及如何带领视障幼儿进行有效阅读进行了探索,希望能给盲校视障幼儿早期教育提供有益借鉴。一、视障幼儿图书制作的要求1.内容要适合孩子的能力,教师要了解视障幼儿每个年龄阶段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制作丰富多样、简单易懂的图书。2.要有丰富的触觉内容,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实物或者动作,帮助孩子理解。  相似文献   

16.
张立薇 《天津教育》2014,(23):112-113
一、教学背景 全盲儿童由于视觉功能障碍(以下简称“视障”)的影响,普遍存在动作迟缓、笨拙、协调能力差等不同层次的非健康体态,这些情况统称为“盲态”,又叫“盲相”。这些“盲相”直接影响他们一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对他们参与社会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有针对性、有计划、科学地对全盲学生进行“盲相”的矫正,是视障教育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更是视障儿童发展的需要。我校参照《盲校课程设置方案》,进行了综合康复校本课程开发的科研工作,开发了《形体矫正训练》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7.
根据以往对普通儿童探讨的经验,把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父母的学历和职业作为人口统计学变量,选取认知观点和情感观点采择测验任务作为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测量工具,并与同龄的普通儿童进行对比,考察我校小学阶段179名视障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及其发展。结果显示:(1)视障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与普通组儿童存在显著差异,视障儿童得分明显低于普通组儿童;(2)通过相关分析,视障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两个维度间具有显著相关;(3)视障儿童的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在年级、视力、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和学生的来源上差异显著,但在性别、父母的文化程度和父母的职业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视障儿童早期教育是指为0-6岁视障儿童提供的教育服务.像任何健全儿童一样,早期教育对视障儿童的一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期经验的多寡对他们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这已是毫无争议的事实.研究表明,虽然早期教育不能消除儿童的残疾,但却可以使他们的残疾状况得到改善,残疾程度得到减轻,使他们潜能得到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9.
一、视障学生的感知觉及个性特征视障学生分为低视生和全盲生。低视生仅有微弱的视力,全盲生视觉基本丧失。由于视觉功能的缺失,视障学生失去了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相应地,他们的触觉、嗅觉和听觉等其他感觉相对比正常学生要灵敏。  相似文献   

20.
视障儿童早期教育是指为0—6岁视障儿童提供的教育服务。像任何健全儿童一样,早期教育对视障儿童的一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期经验的多寡对他们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这已是毫无争议的事实。研究表明,虽然早期教育不能消除儿童的残疾,但却可以使他们的残疾状况得到改善,残疾程度得到减轻,使他们潜能得到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