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清朝初年是一个文章写作比较繁荣的时期,侯方域、魏禧、汪琬的古文最著名,被人们称为清初古文三家。三家之外还有不少作者,但侯、魏、汪是当时的三个突出代表,则是人们比较一致的认识。论述清代的文章史,不能不论及侯方域。 侯方域的文章在他在世时即已闻名。他早年以八股文为世人所重,有云卧居和杂庸堂刻本流传海内,但他擅长的还是古文。他在家乡结交名士,曾两度组织雪苑社研讨诗文,据雪  相似文献   

2.
对于侯方域的《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一文的写作时间,学术界根据此文的篇题,认为是作于崇祯“癸未”,即1643年。但是,根据与侯方域同时代的学者兼文学家、艺术家周亮工的《赖古堂集》中的《与吴冠五》一文,可论定侯方域此文作于阮大铖死后,并在此基础上解释了侯方域个人及其古文创作中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江南之于侯方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在江南,他和众多文友结识,和阮大铖斗争,亦深味世事艰难,世态炎凉。顺治九年(1652)江南之行对侯方域而言可谓重大事件,因顺治八年(1651)参加乡试的“人生污点”,侯方域内心悔咎有加。“壬辰南行”过程中,他通过对忠荩的颂扬、对朱明的眷念以及对复明的期冀,进行形象自塑,从而消解个体身份的焦虑。他契合当时古文发展的进程,对唐宋古文大家极力推崇,以期达到“立言自见”的目的。此次南行绍续了明朝末年中州和江南的文学交流互动,一定程度上为两地后来的文学互动交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商丘地处华北平原最南端,实为南北咽喉,江淮要冲。其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人文传统源远流长。燧人氏在此钻木取火,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纪元;王亥在此发明了牛车,成为华商始祖;这里还是孔子的祖籍地,墨子、庄子、江淹、江总的出生地;汉代这里孕育出了“梁园情结”;隋代流传出了花木兰的故事;唐代有著名的睢阳保卫战;宋代从此走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明清时期又诞生了远近闻名的“八大家,七大户”,其中最有名的是以侯方域为代表的侯氏家族。侯方域深受豫东文化的熏陶,作为中原文化的杰出代表,成为明末清初古文三大家之首。  相似文献   

5.
清初文学家侯方域,其生平及著述后人多有撰论。但有些史实或模糊不清,或讹误袭延,或意见相左。今掇其若干,略作考证,以订前人之失。候方域最早参加雪苑社事的时间问题侯方域一生与雪苑社联系密切,雪苑社也因侯方域的社会影响而著名。谢国祯先生《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认为:雪苑社是“侯方域、贾开宗所主办”,“创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张剑慧先生《明清江苏文人年表》则将侯方域“结雪苑社”的时间署于“明  相似文献   

6.
《桃花扇》中涉侯方域与史可法戏主要包括福王之立、侯方域入狱、侯方域投奔史可法等内容,是仅次于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考证《桃花扇》中福王之立、侯方域入狱、侯方域投奔史可法,证明其皆为实录,这说明《桃花扇》剧情与史实并未乖离。  相似文献   

7.
侯方域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在清代,有的人认为他文章写得好,为人也有“几道之姿”,对他进行了全面肯定。(见胡介祉《侯朝宗先生传》)有的则对他颇多微词,不仅不满于他的热衷声伎,对他的民族气节也有批评。解放后,六十年代,为了配合形势,戏曲《桃花扇》再度改编上演,侯方域以投降变节的面貌出现在舞台上。对此,有人赞  相似文献   

8.
试论侯方域     
侯方域,字朝宗,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古文大家,当时“学士、大夫,几于五家有其书”。直至今天,即使并不了解文学史的群众,也有许多人耳食其名,这是由孔尚任的传奇剧本《桃花扇》播扬开来的。但孔尚任在剧本前附有“考证”书目一篇,说明材料来源,列于篇首的几篇文  相似文献   

9.
侯方域(1618-1655),字朝宗,别号雪苑,河南省商丘县(今商丘市睢阳区)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卒于清顺治十一年,享年三十七岁。侯方域出生在官宦之家,祖父侯执蒲是明嘉靖、万历年间的太常寺卿,父侯恂为天启、崇祯年间的户部尚书。侯方域自幼受到严格的家教,八岁始学作策论,十五岁时应童子试,下笔千言立就,考中第一名。十六岁成婚,婚后随父亲在京师来往,走拜于官宦之家。明崇祯十二年,侯方域二十岁,第一次到南京应试,结识了江南名士陈贞慧等,参加组织了进步爱国的“复社”,他们饮酒赋诗、慷慨悲歌、指点江山、抨击时政,在当时影响很…  相似文献   

10.
以古文擅名的侯方域,生活于科举制度盛行的明清之际,他出身于科举世家,少年时就以时文闻名海内。他批判以八股文为主的取士制度,追求八股文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1.
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坛领袖钱谦益出降满清,做了"贰臣",过后他又不能自安,晚年为抗清复明活动极力奔走。钱谦益曾为"贰臣"的复杂心态对他后期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在他晚年的重要作品大型组诗《后秋兴》诗中时时流露出愧疚颓靡之意。文章对钱谦益的"贰臣"心魔和《后秋兴》诗文本进行解读,对《后秋兴》大型组诗的创作中"贰臣"心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清代著名词评论家谢章铤认为“明末风雅首推陈大樽子龙”,这位明清鼎革之际的文学家身体力行着其政治理想与文学理想,使得其短暂的人生却甚是夺目。这位气吞山河,满腹豪情抗清复明的才情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典型的“当行本色”风格创作词家。陈子龙带领云间词派,宗南唐北宋为词学正统,并力复“词统”以纠明词淫哇俚俗之习。以甲中国变为界,陈氏词风从妍丽温软而进阶为柔中有骨,清丽幽雅,其词学主张与词作实践不仅肃清了明末词风的萎靡状况,并为清词中兴打开了局面,是明代昙花最后一现,亦是新朝明珠光芒乍现。  相似文献   

13.
从少年疏放、青年才俊到壮而悔之,"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历尽易代风云中的起伏跌宕.他兼具政治豪情和才子之风流倜傥,深得明末清初的江南士风和艺术文化的熏染,从明末清初的社会风气谈起,透过一个侧面来解读侯方域与明清之际的江南文化.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是清代的一位著名爱国诗人 ,他的一生是外交官、政治家兼诗人的一生。黄遵宪一生创作了 10 0 0多首诗 ,《人境庐诗草》是其代表作。该诗集取材广博 ,内涵丰富 ,格调高雅 ,凸现了诗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黄遵宪主张诗人要关注现实 ,强调诗歌的社会功利 ,并且极力倡导以口语入诗 ;其艺术见解和创新精神在晚清诗坛上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对于当代中国的诗歌创作来说 ,依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明清鼎革之际的文坛宗主,钱谦益倡导“灵心”、“世运”、“学问”,力救明季斯文之弊,开有清一代宗宋之风。形成这一诗学体系的原因,在于其面对政治的危机及学术的衰颓所产生的强烈的史官意识及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船山记》用春秋笔法隐晦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民族主义思想。作者以顽石自喻,表白自己不甘做满清顺民的抱独之情。同时借古人对待游与居的态度和理想,比照自己的人生信念和所处的现实社会环境,抒发了对反清失败、复明无望的终身抱憾,以及人将其死之际,留连人世的深切悲哀。  相似文献   

17.
侯方域所作《四忆堂诗集》在清乾隆时被列入禁毁书目,流传不广,但其诗的价值不可忽视。集中感叹时局艰危、抨击权奸误国、哀悯民生窘困,大多散发着慷慨激越、沉郁悲凉的气息;明亡以后,则更多亡国哀痛、挚友之思,风格凄婉悲怆、寄旨遥深,表现出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下士人的典型心态。在艺术上,其师法少陵、善于寄兴、风格兼美,继承前贤而又不失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8.
细读郁达夫的文集,就能发现郁达夫对于清代诗人黄仲则有着特殊的喜爱和偏好。他有一篇专以黄仲则为主人公的小说《采石矶》,在这篇小说里,他以"零余者"的形象重塑了黄仲则。郁达夫的诗歌以学习黄仲则入手,这是非常明显的。但他通过对杜牧诗歌风格的汲取,从而超越了黄仲则偏于狭窄苦涩的诗境。  相似文献   

19.
晚清民国,中国艺术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文献的编撰与当时中国政治文化背景和学术思潮有着密切的关联,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刘熙栽的《书概》是我国书画艺术文献编撰史上较成功地使用阴阳辩证手法编撰的典型范例。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体例严谨、写作手法高妙,处处体现出尊魏卑唐、倡变求新的价值取向。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开了书画典籍文献系统分类之先河,渗透着很强的观念因素,使得本属于目录学著作的《书画书录解题》一书,深含思想观念的革新。  相似文献   

20.
明清文人的疏离心态及其意象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一些文人热衷于写“落花”组诗,反映出一股“疏离”心理潜流在滋长。明代唐寅等人吟咏落花,以散漫自纵的生活态度疏离士大夫主群体;明清易代之际的遗民诗人吟咏落花,以飘零自守的精神气节疏离当朝统治者;清中叶袁枚吟咏落花,以洒脱自适的生活观念疏离主流价值取向;晚清龚自珍吟咏落花,以激愤和前瞻的姿态疏离主流社会。从这种疏离主流的心态可以感受到明清知识分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精华的解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